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榆林地税让数据管税精准发力

三秦都市报 2017-08-31 02:43 大字

榆林市地税局牢牢把握“大数据”时代和“互联网+”发展机遇,顺应省局数据管税长远战略规划,把数据管税作为实现税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税源管理、税种管理、模型建设、税收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截至2017年7月底,榆林市地税局组织地方税收123.1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5.2%,数据管税工作成果丰硕。

因地制宜编制“家族图谱”

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产区,榆林市地税局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把大企业精细化管理作为加强税源管理的核心来抓。他们通过风险内控调查,及时消除涉税风险点。仅2016年就通过对省属某集团下属企业开展风险管理,梳理税收风险点88个,补缴税款近千万元。同时还通过大企业数据采集,为企业税源管理编制“家族图谱”。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该局就通过采集大企业电子数据和国税局、煤管站等三方信息,设置账套类指标50多个,第三方数据指标21个。这一系列数据在对采空塌陷区耕地占用税和煤炭资源税风险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税施策”精细税收管理

为了克服“营改增”后“以票控税”手段缺失对地税工作的重大冲击,榆林地税把税种管理作为提高税收征管水平的重要抓手不断强化。

他们通过采集煤炭、国税等部门数据与煤炭生产企业的申报数据进行后台分析,不断提升资源税的申报管理水平;通过落实契税、土地增值税“先税后证”政策和利用二手房交易系统与房产、土地、建设等部门回流数据开展分析比对强化契税、土地使用税管理能力;通过耕地占用税“先缴税后用地”、车船税“先税后检”、印花税“三自纳税”等工作机制与第三方信息的匹配、对比、分析、筛选,实现税种管理的渠道多元化和管理精细化。

截至今年7月底,榆林市地税局资源税增收31.6亿元,土地使用税增收2.29亿元,印花税增收4341万元,车船税增收397万元,有力促进了税种管理和税收征管水平的实质性提升。

模型建设 提升风险管理

作为能源大市,榆林市地税局针对石油开采、建筑业、房地产等重点行业,从细化指标到模型验证,逐步完成了对全行业、全流程的风险疑点梳理,初步形成与榆林税源高度契合的指标模型体系。

据了解,该局三年累计建成13个行业、企业、税种模型,有7个模型入选“全省十佳纳税评估模型”,累计建成169个风险类指标,榆林税源分级分类管理背景下的风险管理步入数据管税新时代。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榆林市风险池已累计生成有效疑点23195个,共评估入库税款6.37亿元。其中,府谷县利用煤炭风险疑点评估入库税款8020万元,神木县利用煤炭指标预警评估入库税款2160万元,靖边县利用石油开采业风险指标预警评估入库税款206万元,有效提升了行业风险管理水平。

部门联动 数据系统共支撑

为了积极构建和实施“以数据管理为核心,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数据管税平台为主、所有信息系统共同支撑”的现代化税收治理模式,榆林地税全面加强市级数据资源库建设。

榆林市政府《榆林市税收保障办法》的出台,进一步建立起了“统筹管理、分工负责、技术保障”的第三方数据交换机制,针对国税、国土、煤炭、工商等30多个部门制定了63套标准数据采集模板。

目前,在榆林市仅国地税通过信息共享就累计交换涉税信息156万余条,查找风险点8411个,涉及纳税人5668户,共查补入库税款3.44亿元,实现了“及时交互,数据共享,降低成本,增加税收”的数据交互目标,平台的税源风险分析监控、预警等功能逐步彰显。

陈显信 高世祥 白瑞彪 本报记者苗嘉诚

三秦发展看税收

新闻推荐

检查养殖场 抽检“瘦肉精”

扫一扫二维码,即可检测兽药是否过期、是否假冒。本报通讯员王强摄影报道为保障肉食品质量安全,让群众吃上放心肉食品,近日,府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对全县59家养殖场进行了专项检查,现场抽检尿样79份,化验...

府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府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