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激情在事业中燃烧

榆林日报 2017-07-21 09:22 大字

沈明志

艳阳高照,我慵懒地吃过早点,一个人坐在沙发上陷入沉思。退休后,除过读书看报,闲来无事,把生活沦陷在家里当起了宅男,以一种消极萎靡颓废的情绪漫不经心地向人生的彼岸靠近。这种自我禁锢的畸形等死的生命状态已有两年半了,每天都是老气横秋的沧桑感和死气沉沉的惆怅脸。一种“深宫锁清秋”的困惑。退休后究竟该做什么,生活怎样度过才有意义?有时也想以梦想为马,遍地黄沙,在文字的世界里浪迹天涯,拿起手里的笔拾起勇气,做一个不辜负的自己。但转念一想,半路出家,功底太差,梦想是痴人呓语,努力是自欺徒劳,还是老老实实地在家待着,免得别人笑话,做无意义的挣扎。每次沉思都是无果而终,而且愈发茫然。

没有了生活的热爱和每天醒来的期待。正当又一次陷入这种晦涩无聊的思绪中时,老领导邀我小坐一会儿。多年不见,老领导的精神状态令人惊异,近八旬老人还精神矍铄,充满活力。见面后他将《慈善公益报》《各界导报》《陕西党建报》三份报纸和一本小册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一起放在茶几上,并说三份报纸上有府谷县慈善事业的报道,抽空看一下。他还说,由于年事已高,他决定将府谷县慈善协会会长一职让给年轻一些的同志担任。另外他还继续兼任名誉会长,一来帮助他们熟悉情况,二来还可以为府谷县的慈善事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临走时,他建议我不要老待在家里,应多出去走走。到哪里去?老领导建议我到农村去,到最贫穷最落后的偏远山区去。“到那里你能看到真实的农村,感知到老百姓的疾苦,触摸到城乡的距离,连接到灵魂深处最深刻的共鸣,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人生价值。当你尽己所能相助最需要帮助的贫困户、灾病户时,那感激的眼神,会让你感动万分、终生难忘。你能为他们协调解决上一两件脱贫中的事情,他们会感激一辈子。这样你就不会感觉到自己是无用之人了。”

十几分钟的约见匆匆而过,然而他的到来像一把火,燃起我生命深处的剧烈火焰。

张富堂同志是山西人,1961年从定边县调来府谷县,一干就是四十年。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张富堂是当时有名的大笔杆子和公认的最有实力、最有智慧、最有政治前途的青年知识分子,经历过文革、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国民经济建设。上世纪七十年代,组织让他出任田家寨公社党委书记,他迅速投入到田家寨的经济建设中。他亲眼目睹了贫困山区缺衣少吃的悲惨景象,从此开启了他与贫困抗争的艰难征程。当时正值农业学大寨时期,他把农业学大寨的根本目标定位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治理上,确定了“人粮下川,林草上山”的战略布局,这与“四人帮”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大寨精神格格不入,而人民群众却非常拥护他的做法。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硬是在土石山区修出了不少水地,打下许多库坝,使田家寨的粮食生产翻了几番。他还带领群众植树种草,营造万亩林草来防风固沙,防治水土流失。这一切都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上世纪八十年代,张富堂同志先后被调任县委办主任、组织部长、副县长,他在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反复调研论证,提出了扶持、创办民营企业来脱贫致富的思路,利用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将扶贫贷款投放到创办能源化工企业上,然后和企业签订用工合同,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这在当时曾引起不小的争议,有人批评府谷县的扶贫贷款投错了方向。后来的实践证明,府谷县的扶贫贷款不但如期回收而且确实带动了脱贫致富。贫穷落后的府谷县一跃成为当时全榆林地区的经济第一县,当时的府谷县被评为全国扶贫工作先进县,他还在扶贫工作经验交流大会上作经验报告。

后来,张富堂同志被提升到榆林市煤炭出口公司任党委书记。在欢送座谈会上,大家都为他庆功,他却一脸沉郁。一村村、一户户、一个个千差万别的贫困村、贫困户、灾病人,在他脑海里翻腾。贫困人口永远是他心中那份沉甸甸的牵挂,他怀着惦念、歉疚而伤感的心情离开了府谷。

退休后,因为他长期奋战在脱贫致富第一线,情况熟、底子清、点子多、又管用。正值省市要求各级筹建慈善协会,府谷县委、县政府邀他出任慈善协会会长一职。

从2001年冬季筹建到2005年,县政府共向慈善协会拨款6000万元,协会又从社会筹募1000万元,共计7000万元作为府谷县慈善事业原始基金。这些年,他们用原始基金合法理财,增值款已达到4000万元,慈善协会利用这笔资金,每年开展五次行动,建设七个工程,实施十个项目。五次行动是每年春节、春季慰问城乡特困户的“迎春”“春风”行动;“六一”关爱贫困儿童的“春蕾”行动;秋天救济孤儿的“雨露”行动;九月份关爱贫困老人的“重阳”行动。在这五次行动中,实施慈善助学、助医、助孤、助残、助老、扶贫、救急难等七个工程,建设了两个爱心超市、五个慈善理发店、一个慈善药店、一个慈善医院、一个慈善宾馆共十个项目。全县慈善活动以五次行动为框架、七个工程为依托、十个项目为支撑,形成了上下衔接、左右互补、相互促进的慈善体系。实施这些慈善工程每年使用善款600余万元,累计使用善款3300万元,资助316万人次、助学7万多人次。

府谷县慈善活动轰轰烈烈,引来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省市慈善协会每年将府谷慈善协会评为先进集体,奖牌、奖状、奖杯、荣誉旗匾摆满了协会会议室,县委、县政府给予了高度评价,省慈善协会副会长张凤英还亲自带人于去年十月来府调研推广府谷经验。志愿者也由原来的223人发展到3360人,县政府还用公益性岗位配备了31名慈善专干。

贫困户、灾病户、贫困大学生、中小学生,就连未就业的大学生、失业工人、农民工也来找他帮助解决问题,再加上他整天奔波于全县贫困人口中,记录了所有贫困户的实际情况,这么多的贫困人口都要他及他的慈善协会来解决,显然是杯水车薪。张富堂同志把慈善事业纳入党的领导之下,这就创造了一个可亲可爱的运作模式,这个模式就叫全民慈善模式,即党委领导,政府出资,协会协调,社会募集,全民参与,齐抓共管。在县乡党委的领导下,各乡镇成立了慈善分会,以村募集慈善互助金,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精准施善。充分发挥慈善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使其成为党和贫困人口的桥梁和纽带。动员民营企业家、富裕户直接或间接帮扶贫困户。而这方面他又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因为府谷县的民营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在他任副县长时帮扶发展起来的,平时有困难也会请他出谋划策。协会还专门组建了慈善文化社团学校,采编演出所有慈善家的善举,使慈善行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慈善协会的组织协调和宣传教育下,一大批企业家自觉自愿积极投身到扶危济困的活动中来,其中高乃则、刘彪为社会捐资就上亿元。其他企业家也都为村民修路、架电、饮水,救助贫困学生,助推着府谷县的脱贫攻坚。

回忆完张富堂同志的事迹后,我陷入深刻的沉思之中。我敢肯定,重温张富堂同志的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人们都会被这种情怀感染着、激励着。这样的精神见于细节,融入信仰,既生动又质感。是的,有意义的生活是热气腾腾地活着,心中有温度和爱意才会感受到生命的蓬勃和意义,世界才更加宽广而有趣。

新闻推荐

陕西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群落 实现省级以上高新区众创空间覆盖

创新创业的步伐不会停止,记者从陕西省科技厅了解到,今年,陕西将以增强区域双创内生动力为着眼点,发挥高新区、西咸双创基地的平台载体作用,继续深化企业内创、院所自创、高校众创三种众创模式,引导众创...

府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府谷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