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特派”助农“结硕果”

陕西农村报 2021-09-17 05:50 大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冯佰利(左二)在佳县调研谷子渗水地膜试验示范基地。

?定边县旱地生物降解渗水地膜谷子试验示范基地。

?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开发中心猕猴桃专家王西锐(右一)为秦巴山区猕猴桃种植户现场授课。(资料图)

?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张百忍(右)正在查看珠芽魔芋的生长情况。

本报记者 王琦 文/图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发展和科技支撑。近年来,陕西省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积极探索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方法,促进了一批先进适用成果的转化,带动了一批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截至目前,陕西省共选派自然人科技特派员5157人、法人特派员279家,实施科技项目478项,推广新技术1388项,新品种 1346 项,帮扶结对8437个,累计向67万农户提供技术服务,产业辐射带动农民317万人。

1 科技增产谷飘香

9月13日,在佳县金明寺镇高家沟村的谷子地里,59岁的脱贫户李林雄捧着沉甸甸的谷穗高兴地说:“这两年种地赚钱多,我也不用外出打工了。”从2018年起,李林雄每年种植谷子20余亩、高粱10多亩,因渗水地膜技术的全面应用,亩产增加了近一倍,收入也翻了一番。仅此一项每年可增加收入4万余元。

佳县是科技部定点帮扶县,受气候、地形、技术等因素制约,当地传统方式种植的谷子出苗不齐、病虫害较多,亩产始终徘徊在四五百斤。2017年,由中央和陕西省、市、县四级科技管理干部组成的科技特派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统筹全国科技资源,从山西省农科院筛选引进“渗水地膜旱地穴播技术”,亩单产提高到1357斤。为解决地膜污染问题,该团还重点示范了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高粱、谷子共6000亩,在创造陕北同类粮食作物产量产值纪录的同时,带动6000户农户,户均增收4000余元,并获评2019年度陕西省科技扶贫典型案例。

今年4月,该科技特派团在延安组织召开了陕西省渗水地膜旱地穴播技术推进暨现场培训会。宝塔区、安塞区、吴起县、志丹县和榆林市佳县、榆阳区、定边县、横山区等地示范推广渗水地膜旱地穴播技术,利用该技术种植谷子、高粱、春小麦、燕麦等作物共计3.5万余亩。

近年来,该科技特派团稳步推进“六个三”科技工程,着重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实施科技项目13个,直接投入资金3692万元,帮助引进资金1445万元,培训基层干部500人次、专业技术人员上万人次,帮助销售农产品586万元,带动1.5万多人增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助力。

2“处方”开出“幸福果”

“9月,‘翠香’上市,口感好,消费者满意。徐香等品种应在10月后上市,要坚守成熟采收的底线!”眼下,正是猕猴桃大量上市的时节。为指导果农销售,9月8日6时30分,王西锐在微信上编发《猕猴桃采摘注意事项》,强调果农要树立品牌意识。

王西锐是陕西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开发中心总农艺师、省猕猴桃科技创新园的技术总监、省猕猴桃“三秦学者”团队骨干专家、省猕猴桃产业技术服务团成员。他微信里近2000名“铁杆粉丝”都是他曾提供技术服务的果农。

从2012年从事科技特派员工作以来,王西锐几乎每年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都与果农在一起。不管是现场培训还是讲座,他都给果农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他会紧跟农时、农事,从生产实践的问题出发,把果农最想了解、也最需要了解的猕猴桃技术知识,通过“微信”的方式适时发送,及时指导生产。

在果农眼里,王西锐的技术“处方”是实实在在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几年前,随着“翠香”的大范围上市,“黑头病”一直困扰着果农。一开始,研究人员通过检测,找出病菌种类,进行治疗,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第二年,这种抗菌药物几乎失去作用。经过大量走访果农、查阅文献,王西锐认为这和果树“缺钙”有关,并根据生产实际,开出了“处方”。按照他的“处方”,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

在多年的科技特派员工作中,王西锐针对不同县(区)情况,制订了不同的策略。在岚皋县,他培养猕猴桃技术人员5名,推广先进技术3项;在汉阴县,以果业集团基地为中心,开展全方位技术指导与示范,培养技术人员8名,推广先进技术4项,吸收困难群众就业;在紫阳县,提供苗木7000多株,线上线下指导果农科学建园。

近期,周至县四屯镇中旺村的猕猴桃一上市就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村民程周生欣喜地说,这些都得益于王老师的指导。程周生跟王西锐学习猕猴桃技术已多年,尝到了技术甜头的他,新建了果园,辐射带动周围村民科学种植果树、管理果园。如今,他已经成长为地道的“土专家”,是一名县级科技特派员。

3 小魔芋成“金疙瘩”

9月11日,在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的珠芽魔芋设施化栽培试验区内,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张百忍正在仔细查看珠芽魔芋的生长情况,并不时记录一些数据。

“魔芋产业十分适合安康地区多山地、少平地的现实情况,我们会定期组织技术员去村中为村民进行技术指导,同时做好魔芋新品种的选育工作,为魔芋产业的良性发展做好技术保障。”张百忍说,魔芋不与粮食作物争地,坡地、林地无法种植粮食作物,却很适合魔芋生长,因此,发展魔芋产业就成为乡亲们增收致富的一条路径。

石泉县云雾山镇双河村除了有少量平地外,其他地方多是坡地。“在我们村发展魔芋产业很有前景,因此大学毕业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我决定回乡种魔芋。”11日上午,双河村的种植大户陈益柱感慨地说。2019年,陈益柱流转了村中的一些土地开始种植魔芋,现在,每年他光是给村民们发工资就有十几万元,双河村的村民有了就近增收的渠道。

“在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相关专家的技术指导下,我也成了种植魔芋的行家里手。”陈益柱说,种植魔芋最重要的就是防治软腐病,每年的七八月,他都会组织人员做好魔芋的田间管理。未来,他还要积极与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对接,进一步扩大魔芋种植面积,建设园区起到龙头带动作用,让更多人能看到魔芋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

如今,蒋家关村的魔芋种植面积从原来的几百亩发展到现在的1.04万亩,村内现有3个县级魔芋园区、1个市级魔芋园区,2017年蒋家关村被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魔芋产业发展到今天,已不是简单的农业产业,它已成为安康市产业链较长、有规模的工业化产业,特别是近年来魔芋产业二产规模产值已接近70亿元,综合产值估算已过百亿元大关,成为实实在在的百亿级产业、支柱产业、富民产业。

新闻推荐

定边县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双千能力提升工程”

本报讯(记者何艳艳通讯员卢云云)8月26日,定边县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实施的定边县乡村人才振兴“双千能力提升工程”启动...

定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定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