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定边 “沙地”变“良田”治沙变致富

农业科技报 2020-08-05 22:07 大字

通讯员 沈彦林 乔保华 全媒体记者 张慧

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的白泥井镇,“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曾是这里的真实写照。如今,这里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变“沙地”为“良田”,2019年全镇农业产值达22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5000元,当地老百姓也从治沙变成了致富。

“产量比较高,我们现在每斤卖到8毛6,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定边县白泥井镇团结村村民王乐艳高兴地说。

眼下,正是夏季马铃薯上市的时候,王乐艳正带领工人忙着收获自家的马铃薯。今年种植了50亩夏季马铃薯的王乐艳怎么也没有想到,如今改良的土地种出的马铃薯,不仅亩产高、品质好,而且,只要到了上市的季节,就会被来自八方的客商一抢而空。

上个世纪30年代,白泥井镇黄沙漫天,十年九旱,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与严酷的自然环境作斗争。为彻底改变现状,白泥井镇通过植树造林和改良土壤的方法,让“沙地变良田”的梦想成为了现实。

“从我记事起,沙漠化就特别严重,有时候种子播下去就吹走了,要么就是种子刚发芽就吹死了,现在植树和农业相结合,环境一年比一年好。”提起这些年的变化,本地种植大户薛凯感慨万千。

如今,白泥井镇沙化土地治理率达93.24%,昔日的沙地也变成了良田,这让薛凯又重新燃起了耕种的希望。现在,薛凯已由最初种植的十几亩扩大到200亩,一年纯收入近50万元左右,成了当地有名的种植大户。采访中,薛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说:“今年种了二百多亩辣椒,按目前行情来算,一年纯收入在四五十万左右,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

从“千年沙漠”到“今日沃野”,定边县硬生生在毛乌素沙地南缘打造出了32万亩高标准农田,成为了陕西省“新粮仓”。

近年来,白泥井镇又着力打造“白泥井品牌”,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2019年白泥井镇农业产值突破22亿元,农产品交易额达15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000元。

如今,白泥井镇现代特色农业不仅是当地老百姓的“致富宝”,也成为全县镇村现代特色农业的“样板间”,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全国产业强镇示范镇、大漠蔬菜主产区、周边农产品交易集散地。

新闻推荐

马铃薯已上市

近日,定边县白泥井镇团结村的庄稼地里,农户们收获早熟的马铃薯。白泥井镇团结村的主导产业是薄膜马铃薯,全村今年种植面积约...

定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定边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