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沙海”到良田的美丽嬗变 定边县白泥井镇治沙蹚出致富路

各界导报 2020-07-31 01:07 大字

王乐艳正带领工人忙着收获自家的马铃薯。 沈彦林 摄□记者许鹏通讯员沈彦林乔保华

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的定边县白泥井镇,“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曾经是这里真实的写照。如今,这里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变沙地为良田,2019年全镇农业产值达到22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5万元。当地老百姓从治沙中蹚出了一条致富路。

“产量比较高,我们现在每斤卖到八毛六,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白泥井镇团结村村民王乐艳高兴地说。眼下,正是夏季马铃薯上市的时候,王乐艳正带领工人们忙着收获自家的马铃薯。今年种植了50亩夏季马铃薯的王乐艳,怎么也没有想到,如今改良的土地,不仅亩产高、品质好,而且到了上市季节,就会被来自八方的客商一抢而空。

上个世纪30年代,白泥井镇黄沙漫天,十年九旱,冬春一片荒芜,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与严酷的自然环境作斗争。为彻底改变现状,白泥井镇人通过植树造林和改良土壤的方法,让“沙地变良田”的梦想成为了现实。

作为本地种植大户的薛凯,提起现在的变化心中感慨万千。“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因为沙漠化特别严重,有时候种子播下去就被风吹走了,要么就是种子刚发芽就被风吹死了,现在通过植树和农业的结合,地理环境一年比一年好。”

如今,白泥井镇沙化土地治理率达93.24%,昔日的沙地也变成了良田,这让曾经遭受风沙侵害的薛凯,又重新燃起了耕种的希望。现在,薛凯已由最初种植的十几亩扩大到200亩,一年纯收入50万元左右,成了当地有名的种植大户。

从“千年沙漠”到“今日沃野”,定边县硬生生在毛乌素沙地南缘打造出了32万亩高标准农田,成为了陕西省新粮仓。

近年来,白泥井镇又着力打造“白泥井品牌”,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提起白泥井镇的小康之路,该镇党委书记曹鹏飞说:“通过设施农业的引进,延长了农时,提高了单位面积种植农产品的效益,而且可以提早上市,抢占市场,在大田作物上,我们实行规模化集中连片种植,有利于机械化的展开,同时着力打造白泥井这个品牌,现在所有向外销售的农产品,都贴有白泥井这个商标,通过品牌化运作,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如今,白泥井镇现代特色农业不仅是当地老百姓的“致富宝”,也成为全县镇村现代特色农业的“样板间”,更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全国产业强镇示范镇、大漠蔬菜主产区、周边农产品交易集散地。

新闻推荐

秦都定边两地图书馆地方文献交流助力文化传承

本报讯(记者马沅聪)7月23日,秦都区图书馆与定边县图书馆进行了地方文献交流,共收到定边县图书馆21种56册图书。同时秦都区图...

定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定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