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创新结硕果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定边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榆林日报 2019-09-04 18:50 大字

体育场 经典诵读 温棚种植 旅游文化节

本报记者 李志东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陕西边陲的定边县凭着艰苦创业、发奋图强的精神品质,致力于社会经济建设发展,使贫穷落后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社会农林牧副、工商财贸、科教文卫、广播电信、交通运输等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人民群众的饮食衣着、房屋居所、文化素质、精神风貌,经过70年的革旧换新,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

截至2018年,全县生产总值达317.28亿元,财政总收入24.18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9017元和13831元。更可喜的是,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绩,高标准通过了国家脱贫退出专项评估,率先脱贫摘帽。全县79个贫困村的8892户34159人退出建档立卡之列,定边脱贫故事则成功入选全国20个县域脱贫摘帽典型案例。2018年,定边县跻身西部百强县和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400强,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农业:

从基础薄弱到现代化生产

新中国成立初期,定边县农业由于饱受战争创伤,社会经济亟待恢复,经过三年努力,才达到历史水平,此后一直稳定发展。改革开放后,定边人民依靠丰富的耕地资源优势,埋头苦干,经过四十多年的奋斗,打造出一个现代化农业大县。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园相继建设并产生了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农业生产机械化、设施化、专业化、规模化进程加快,显露着勃勃生机。近年来,全县立足马铃薯、玉米、特色蔬菜、名优小杂粮、优质油料等五大特色主导产业,打造了六大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即北滩辣椒、中滩西瓜、东滩地膜玉米、南部浅山区马铃薯和红花荞麦、西南部山区油料、南部深山区杂豆。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318.90万元上升到2018年的47.24亿元,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1.03万吨增加到2018年的37.5万万吨。

在产业富民战略的引领下,农业发展节节升级。定边先后打造起“定边马铃薯”“定边荞麦”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打造了“一定”牌辣椒、“定之荞”名优小杂粮等一批特色农产品,马铃薯、蔬菜、玉米、小杂粮等特色农产品创造全国多项单产纪录,并先后被授予“世界著名红花荞麦原产地保护县”“中国农业发展百强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春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县”“陕西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等称号。目前,已建成现代农业园区44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7个,成为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县区。

工业:

从无到有稳步向高质量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定边县只有一些手工业生产,工业总产值只有51.3万元。直到改革开放初期,定边县工业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以农副产品初加工、生产资料制造为主,总体规模偏小,对社会经济贡献不高。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石油开发拉开了“工业强县”的帷幕,定边地方财力也逐年稳步提升。

“十二五”以来,定边县按照“强油、兴气、攻盐、创新”的思路,形成了以石油、天然气、盐化工为支柱产业,以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为新兴产业,以农副产品加工为配套产业的工业格局。随着全县油气产能的不断释放,油气产量稳定在1000万吨左右,成为全国油气生产第一大县。此外,太阳能、风能等新型清洁能源建设初具规模。经过多年努力,定边县在产业转型升级道路上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实现了由农业大县向能源强县的蜕变。

民生:

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增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定边县的教育、卫生、文体等各项社会事业也逐步得到提升。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安定,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学校逐渐增多,至1959年,全县民办、公办小学就有293所。近年来,定边县不断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力度,除了积极推行义务教育阶段“零收费”政策外,还全面落实高中阶段和学前三年免费教育、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惠民政策。“十二五”以来,投资5亿多元,建设了一批新学校。经过多年的改革优化,截至2018年,全县共有各类学校122所,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80.8%。

新中国成立以来,定边县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不仅健全了管理医药卫生的行政机构,而且医疗、防疫等事业单位遍及各乡镇,卫生技术人员的数量与素质逐年增加与提高,医疗设备逐年完善,人民群众不讲卫生的习惯大有改变。

“十二五”期间,投资1.6亿元,新建了县妇幼保健院综合大楼及县人民医院医技楼、门诊楼、县急救中心,购置了县中医院综合大楼,扩建了11所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稳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医疗卫生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有效缓解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截至2018年,全县共有医院、卫生院39个,村卫生室236个。

社会保障惠泽百姓。70年来,定边县的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城乡基本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会保障事业稳步推进。截至2018年,全县各项社保参保人数31.98万人,覆盖率达95%以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到位。

文体事业日益繁荣。体育场馆、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站所建设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设,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有效地推进了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县图书馆藏书达39.56万册(件),近年来不断发挥功能作用,积极开展了一系列“书香定边”全民阅读、基层文化辅导等活动;全县“户户通”用户达8.7万户,广播电视基本实现了城乡全覆盖;开展“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建成试点示范村13个,全县乡村的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善。

生态:

人居环境从恶劣到良好

新中国成立初,定边县森林覆盖率仅为0.5%,风沙、干旱、沙尘暴、霜冻、冰雹、洪水、虫鼠等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十分恶劣,人居环境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为了改变这一面貌,全县人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治沙造林运动。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国有大规模造林掀起了群众造林的新高潮。80年代后期,开始以承包造林为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治沙造林积极性,取得了显著成效。1978年,启动三北防护林工程,五期共造林353.19万亩。1988年,定边县开始飞播造林,截至2006年,累计飞播造林面积106.4万亩,保存面积50.99万亩。

近年来,定边县为了提高造林造景层次,提升景观品位,加大城市周边、道路沿线、森林公园等建设力度,力求增加城市林业综合景观的广度和深度,为人民群众提供随处可见的生态产品。先后进行道路绿化、造林1.56万亩,打造了全长54公里的环城防护林带,造林面积9209.4亩。

2017年,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定边县积极推进森林生态体系、森林产业体系、森林文化体系和森林支撑体系等4个方面的系统性建设,不断增加公共绿地建设力度,加大广场、小游园建设,创建森林公园,增加公共停车场绿化等。

通过多年的积极治理,定边县域内的流动沙丘基本消失,基本形成林草围沙之势,南部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尤其是近几年大风扬沙天气和沙尘暴呈逐年下降趋势,土壤侵蚀程度较之以前有所缓解。同时,各项林业工程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全县的生态环境建设逐渐步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本版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新闻推荐

“张局长”的官威,丑过“嚣张的豪车”

近日网友爆料称,8月13日,陕西定边县举行职工合唱大赛颁奖晚会,一辆奥迪想要进入会场,被执勤交警拦下。一位自称张局长的男子...

定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定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