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商曾在西部盐业贸易中“独步天下” 西安社科院课题组
在明清商业史上,西商是在祖国西部从事商贸活动的商人集团,主要从事盐、茶、布、皮、烟、药、木、当等八大有关国计民生重要商品的生产和流通,在东西部商品贸易领域占据垄断地位达五百余年之久,为西部经济的初期开发和边疆建设、民族团结立下了汗马功劳,堪称祖国西部开发的第一批“西部牛仔”。
西商具有丰厚的盐业经营经验,是西部从事盐业贸易的垄断集团。山西的解池和陕西定边的花马池是西部主要的食盐产地。明清政府实行食盐“划区销售”政策,在陕西的西安、同州(今渭南市)等州县从事食盐生意的主要是西商中的晋商。清代仅山西临县在西安经商的人就有两万多。新中国成立后,山西商人经风陵渡归乡,因赚取的财物太多,用木船摆渡,两年才运完,使风陵渡河滩几乎成了“万国博览会”。
陕西的“花马池盐”主要供应内蒙古伊克昭蒙旗以及陕西鄜州(今延安市)、凤翔、汉中等府,使西商成为西北盐业贸易的主要力量。从明代天启年间实行“盐马交易”起,榆林的边商就携带定边盐和其他生活用品,深入到伊克昭蒙旗的草原,换取马匹和其他畜牧产品。到清代康熙四十六年,在鄂尔多斯草原经商的榆林边商就有八万多人,是大漠戈壁从事商贸活动的主要力量,为伊盟草原经济的发展和满足草原民众的生活所需以及加强民族团结,都有卓绝的历史贡献。
进入清代以后,西商又经营四川井盐,再次展示了自己的商业风采。乾嘉年间,西商利用清政府实行川盐“计口授盐,招商认引”的政策机遇,将前期在川的商业利润转化为川盐投资,在井盐销售领域迅速崛起,形成“四岸行号向属西商”的垄断局面。而后西商又利用清政府允许川盐“招商认窝”的机会,大规模投资井盐生产,并创立了“契约股份制”,促成了自贡井盐生产的繁荣。在自流井盐场著名的“十大井灶”中,六家为西商开办。西商还耗银八万两修建了华丽无比的“西秦会馆”,成为自贡地标以及后来自贡市人民政府的办公地。
贡井的发展也离不开西商的贡献。西商利用四川产竹丰富的特点,将竹子中间的竹节掏空,连接起来,形成“竹枧”(类似今日的输油管道),通过“竹枧”将贡井的盐卤输送到自流井进行煎熬,使自流井与贡井连接在一起(自贡亦因此而得名)。然后,西商按照清政府安排的“川盐入黔”、“川盐济楚”边岸制度,将川盐贩运到云南、贵州,西商因此垄断了川蜀云贵的食盐贸易。清代仅在贵阳经营食盐贸易的西商就有20万人,川贵、川黔边岸到处都是西商经营的身影。(执笔:赵沛、李刚)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辛建翔报道2017年10月份以来,定边县公安局先后接到群众报案称通过他人办理定边公租房缴款后被骗。该局立即成立...
定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定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