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软硬兼施拔穷根 干群合力奔小康 记定边县委宣传部扶贫工作

榆林日报 2017-12-30 02:47 大字

本报记者满孝永见习记者李志东

冬日的农家小院中,定边县石洞沟乡薛圈村贫困户薛治军正在和妻子贺建丽一起扬场,一堆堆颗粒饱满的麻子堆满了院子。

“我和妻子都患有残疾,两个孩子又在上学,家里的生活一直过得都很困难。2016年在产业扶贫政策的帮助下,我通过政府贴息贷款购置了农机。2017年种了自家和承包的200多亩地,仅99亩麻子就打下了1万多斤。按照目前每斤1.8元的市场价计算,收入2万元不存在问题。”与前来入户走访的第一书记王显鹏说起2017年的收入,薛治军那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

项目引领 强基兴业促脱贫

薛圈村地处定边东滩八里河漫灌区腹地,全村共辖9个村民小组,有544户2263人。长期以来,该村因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3.5亩,加之土地盐碱程度高、灌溉水源偏远又少,农业发展基础极为薄弱,由此导致了高达13.5%的贫困发生率。

伴随着2015年定边县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王显鹏的到来,薛圈村贫穷落后的局面逐步有了改观。

在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走村入户调研后,王显鹏和全体工作队队员通过不懈努力,为薛圈村争取了2700亩碱地改造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资332.8万元。鉴于当地水源较少、灌溉距离较远,需打井并铺设主管道才能配合项目完成。2016年初,王显鹏又通过联系企业,争取扶贫项目,为薛圈村筹集了140余万元资金,用于标准农田的配套设施建设,整个项目也于2017年6月顺利竣工。

过去无人问津的碱地现在华丽变身“香饽饽”,并成功吸引了一些外来客商上门承包,每亩的承包费高达180元。即使未承包的标准农田,平均每亩也可帮助农户实现增收300至400元。

“以马铃薯种植为例,原来碱地的收成可谓是寥寥无几,现在少则也有三四千斤的产量。今后我们还将鼓励群众利用节水灌溉,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的现代特色农业,为薛圈村村民稳定脱贫奠定坚实基础。”王显鹏说。

此外,自定边县委宣传部帮扶队伍驻村以来,还针对薛圈村的基础设施短板做起了文章。“自2015年起,我们已实施了村部至蒙海则西路水泥路及4段砂砾石生产道路建设工程,并通过推进农村电网改造,为村内小型水地建设提供了电力保障,累计投入300余万元,保证了全体村民生产生活用电的稳定性。”工作队队长郭宏俊说。

扶贫扶志 干群合力奔小康

驻村开展帮扶工作初期,为解决村内部分贫困户脱贫致富主动性不足、“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的问题,王显鹏和扶贫工作队也没少想办法。

自2015年开始,他们每年都为薛圈村村民订阅多种实用农业科技报刊,并邀请县科技局、县农业局专业技术人员到村里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王显鹏和扶贫工作队队员逐户走访讲扶贫政策、谈产业思路、鼓发展干劲更是家常便饭,而最终的目的就是要用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逐步改变村民观念,引导贫困户增强自立发展产业实现脱贫的信心,引导村民开展科学种植养殖,实现增产增收。

如今的薛圈村,已涌现出一大批像薛治军一样的脱贫典型。薛树贵通过大力发展养殖业,家中现存栏羊子100多只、母猪4头;李军一家养起了5头驴、30多只羊,并利用新购买的农用三轮车拉砖打零工;李生富家里则养了5头驴、20多只羊、4头母猪、50余只鸡……为进一步提升全体村民的精神面貌,定边县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还多方筹措40余万元资金,帮助薛圈村新建了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老年活动中心,并与村民一起制定了村民公约,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在全村营造尊老爱幼、劳动光荣的社会氛围。

“下一步,我们还将以‘经济强村、产业富村、文明治村\’为思路,以改善群众人居环境和提高农民收入为己任,全力以赴推进富裕薛圈、和谐薛圈的各项建设工作,团结和带领全体村民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阔步前行。”王显鹏说。

新闻推荐

定边县供电分公司开展主题志愿活动青春志愿行 情暖白刺湾

本报通讯员张剑报道12月17日,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定边县供电分公司组织开展“青春志愿行,情暖白刺湾”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激发扶贫正能量,以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活动中,志愿者们来到该县白泥井镇白刺...

定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定边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