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地税*** 铺就脱贫致富路
从今年8月份开始,地处偏远山区的宝鸡市陈仓区胡店村贫困户郭换亚分外忙碌,早晨一起床,她先给养殖的30只土鸡喂食,然后再打扫鸡舍卫生、准备下一顿的鸡食。吃完早饭,她又将前一天积攒的土鸡蛋打包装箱,等待上门的商家收购。“土鸡蛋供不应求,每月有不少收入呢。”尝到***带来的甜头,郭换亚干活更有劲头了。
3800多个地税部门包扶对象走出贫困
“让贫困村摘掉穷帽子,让贫困户的日子充满希望。”近年来,陕西省地方税务局不断推动扶贫工作的层层深入,各市县地税局根据当地实际,精准发力,量身定做的一条条“脱贫路”,使全省107个对口帮扶村和3800多个包扶对象逐步走出贫困,迈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西安市地税局按照“扶智与扶志、输血与造血、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要求,找准脱贫攻坚的正确路子,成立专业合作社,全力推进柿子、核桃等特色经济农产品的网上销售,进一步推进花海梯田建设带动美丽乡村旅游,用油料作物种植榨油增加收入、用农家乐经营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延安市地税局帮扶贫困对象2067人(次),先后规划实施帮扶项目131个,帮助建成了几十个蔬菜大棚、近千亩果园等农业设施,帮助建成了一些党员活动室,完善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使广大群众有了充分的获得感。
榆林市地税局坚持结对帮扶工作与公务员年度考核挂钩,以严格的考核助推***任务目标的实现。党员干部以“认亲戚”的形式开展联户结对帮扶工作,帮助贫困户采购农机器具、平整土地、搭建饲舍、喂养家禽,全力推动扶贫项目落地见效。
咸阳市地税局设立20万元“扶贫帮困”基金、资助贫困大学生、举办果树栽培技术培训、修水渠、铺道路、完善社区基础设施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
扶贫路上以“精准”为前提
渭南市地税局协调筹集资金106万元,在思补村建起了103.8KW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成立光伏扶贫协会,采取“支部+协会+贫困户”的方式运作管理,让群众坐享“阳光收入”。
宝鸡市地税局鼓励村民建立起中药材合作社种植柴胡,让贫困户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同时为他们解决资金、技术难题,鼓励农户利用有利条件自力更生。
铜川市地税局先后帮助贫困村完成路灯照明工程建设,修路建桥建广场,出资修建老城文化墙项目,协调申请“美丽乡村”建设所需资金,并解决贫困户安全饮水问题。
商洛市地税局结合美丽乡村和旅游乡村建设,大力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依托金丝峡旅游风景区,鼓励支持村民发展农家乐近百户,扶持贫困户发展梅花鹿养殖,就近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安康市地税局实施党员干部与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扶措施,全体党员分批分组深入139户413人贫困户家中了解座谈,制定了“一对一”“一户一策”脱贫帮扶计划,实现贫困户帮扶责任人全覆盖。
汉中市地税局研究出台了操作性强的《古路坝村产业扶贫计划》,明确了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形成了古路坝村“以发展茶叶、药材和果园农业主导特色产业为依托,以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载体,以旅游业为支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和历史人文旅游业,努力促进村级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扶贫发展路线。
杨凌示范区地税局派出工作组深入包扶村调研,制定了从物质上给予支援,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在生产技术上给予支持,进行科技扶贫;改善当地教学条件,为培养下一代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等三条原则开展包扶。
从位于白于山主峰的定边县阳湾村,到秦岭深处的宝鸡市陈仓区胡店村,在扶贫路上,陕西地税的税务干部们以“精准”为前提,了解帮扶对象贫困根源,因地制宜,对症下药从具体事情抓起,想方设法给包扶群众铺设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
通讯员陈显信 本报记者苗嘉诚 户小红
新闻推荐
定边县付翔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由总经理付翔于1995年创办,主要生产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炉馍。采用具有补气益血、养颜美容功效的优质陕北大红枣为主要原料,将炉馍的传统工艺赋予现代科学配方,引进先进生产...
定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定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