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定边县金融信贷活水成脱贫“植(殖)富宝”

榆林日报 2017-08-01 12:41 大字

本报通讯员 王媛媛

近年来,定边县充分发挥金融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四两拨千金”作用,引导资金精准投放,形成“造血式”长效脱贫致富机制,让金融信贷活水成为农民朋友脱贫致富的“植(殖)富宝”,在贫困户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1、“植(殖)富宝”的额度——向6540户贫困户累计发放贷款4.05亿元

2016年初,定边县按照“政府引导,信贷支持”的思路定位,与该县农村商业银行确立***信贷机制,政府出资5000万元(其中民营企业出资1000万元),设立贫困户小额信贷担保基金,向全县贫困户发放扶贫贷款,同时,县财政拿出1000万元对在册贫困户进行贴息。

截至目前,在县政府监督指导下,县农商行面向全县6540户符合条件贫困户,累计发放贷款4.05亿元。贷款金额在5万元及以内的,实行“两免一补”政策,由财政全额贴息;贷款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有抵押、有担保,执行央行基准年利率4.35‰,月利率3.62‰的标准。对所有贫困户,该政策保持三年稳定不变。政策实施一年多来,该县扶贫贷款总量大,形式灵活,贫困户还款信誉度高。

2、“植(殖)富宝”的使用——政府引导,市场导向,大力发展主导产业

贫困户拿到贷款,并非金融扶贫的结束,而是刚刚拉开脱贫致富的帷幕。

该县引导贫困户有效利用手中“资源”,发挥聪明才干,务实高效地发展家庭养殖业、简单加工业、家庭零售业及购置小型农机具等项目,靠自己的勤劳双手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还有些贫困户申请拿到贷款后,帮扶干部引导他们通过资金入股,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或通过共同成立合作社,促进社会资源二次优化配置;或通过向有经验的产业能手学习取经,拓宽增收致富的渠道。

同时,定边县积极引导,大力发展主导产业,鼓励开辟脱贫致富新路径。该县坚持市场导向,通过贫困群众积极跟进,致富能手带领,引入“接地气”的产业,抱团发展抵御风险。坚持政府引导,有效利用互联网+模式,响应电商扶贫订单式服务,将家乡的特产推出去,把贫困户辛勤的汗水钱赚回来。

3、“植(殖)富宝”的效益——真真切切地改变贫困户的生活

现在,小额贷款显现的成果已浸润于日常,真真切切地改变着贫困户的生活。

定边农商行派驻白泥井镇公布井村的第一书记张海生,率先启动贫困户贷款工作,按照金融信贷相关程序,让该村的贫困户享受“两免一补”滚动使用三年的优惠政策。2016年,张海生帮助该村贫困户冯爱军夫妻申请农商行10万元扶贫贷款,建起了10座拱棚,种上了辣椒、香瓜等经济作物。贫困户冯爱军仅凭种植一项收入就达到10万元,2016年底,顺利实现脱贫。

杨井镇南庄村的贫困户尚振兵,2015年返回家乡准备搞养殖,资金成了摆在他面前的最大难题。在第一书记康文军的帮助下,贷款10万元,与其他几户贫困户成立了武家湾村养猪技术专业合作社,为该村其他农户提供动物防疫、免疫等服务,2016年收入达到8万元。

新闻推荐

定边举办第二届广场舞大赛“水兵舞大妈”拔头筹

帅气的表演水兵舞风采蒙古族舞蹈交谊舞上阵本报通讯员王丁帆摄影报道6月25日,由定边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广电局、县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主办,县文化馆、县广电网络、陕西花之缘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联...

定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定边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