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村的“孔明锁”
■李菁菁
三声长长的撞钟声,使村子中心钟池里倒映着徽派建筑的水面泛起涟漪,撞破了那细细的似有似无结合起来的忧郁与平静。今天是诸葛孔明的忌日,每逢祭祀都要重温祖宗教诲。庄重的气氛下,只有他一个在人群里东张张,西望望,不时地摆弄衣角,心不在焉。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老者开始吟诵。而此时,他已经开始盯着一只往村外飞的灰雀了。他再也没有听下去,而是想起了前天去新学校上课时,新来的男老师说过一句话:“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小木板凳在他屁股下左摇右晃,现在,他巴不得立马走在逃出这个枯燥祠堂的路上,最好是以飞奔的速度。
到了家中,发现父亲比自己早回来一步,正埋头在一堆长长短短的香樟木条中。这是最熟悉不过的画面,他们家世代做“孔明锁”,那东西拆起来容易,拼起来难,村里小有名气。他从小就颇有灵性,跟着父亲学会了制作许多种:核榫、七星结、八达扣、鲁班锁……现在,他小心翼翼地踩着一地的木屑,挤进几乎堆满木条的简单小房子,生怕发出一点声音。
他还是失败了,不小心踩到了一根,一根又碰响了其他好几根,父亲察觉到有人回来,他便飞也似的往里屋跑,但还是被父亲严厉的眼神制止。
他害怕继续挨板子,一溜烟逃回自己小屋里插上锁。
门外的父亲,突然对着那门愣了好久。
“你以为你走得出去?八卦村进来容易出去难啊。”父亲固执地重复着,维持着那一点底气,眼神却黯然了下去。
可是,几年后成人的他,依旧走了出去,去城市追寻了他的远方。而父亲也只是叹了一声气便默许了。
挤入熙熙攘攘嘈杂的人群中,他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在流水线上生产锁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截切、倒角、切固定槽、抛光研磨、敲入锁芯固定钉……一切都是模式化生产,老板的压迫让他不敢释放和创造,完全靠体力撑着。生产线上,他不敢多喘一口气,不敢慢一拍,甚至大脑连想都不敢多想一下。每月挣的钱,还个房租都够呛。
这天,他对着一个锁芯子出了神。他突然觉得这锁子若是照父亲的办法是可以改造一下的,分明可以升级质量的东西,为什么要大批量地出卖廉价。结果只这一想,传送带运走,一批物件对接出错,险些造成机器失控。一时惶恐占据了他身体的每个角落,下班后等来了老板的“如约而至”。老板虽是劈头盖脸一顿骂,却也算仁慈,罚他了半个月的工资。他脱下工服离开加工车间,迈着年轻却有些麻木的腿,漫步在灯红酒绿的喧嚣街头。
第二天,他收拾行囊,把早就写好的辞职信放到老板桌上。嘴角微微一勾,伴着淅淅沥沥的雨声,踏上归途。
他坐在父亲当年制作孔明锁的小桌子上,磨了一整夜,一坐就是二十多年。
宁静,从未这样彻彻底底地感悟过宁静。他研究了64种不同的榫卯,并且觉得手下的木条跟自己越来越亲近了。果然,年轻的心脏没有一丝白发。趁年轻,他没有停留于父亲教给他的,又研究出几十个孔明锁新品种,还有简单东方明珠锁、九宫八封锁、九九归一诫子书摆锁……当然,最让他骄傲的是他用118根香樟木条,研究出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模型锁,红色的东方之冠高高挂在已经被他擦得雪亮的“孔明锁”牌匾前,像那晚的孔明灯一样闪亮。
眉毛渐渐变得花白,手上的茧子越来越厚,当年父亲口中的小仓已经变成了村里人口中的老仓,还是整日望飞檐流云,留恋池边片刻安。
这天,他的证书来了,证书上写着他被评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孔明锁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回了家,他简单地把证书收好,然后坐在小桌旁。依旧如儿时一样,印着“孔明世家”和“宁静致远”的红字章子,坐着打磨着手中的香樟木条,却感到自己已经走了很远,很远……
新闻推荐
刘青云营救“定时炸弹”刘德华 《拆弹专家2》人物关系扑朔迷离
《拆弹专家2》海报将于12月24日上映的电影《拆弹专家2》,昨日曝光两张人物关系海报。海报中,身为拆弹专家的刘德华却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