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 娱乐八卦> 正文

同样是“自恋” 为何有的“浪姐”让人喜欢 有的却讨人厌?

澎湃新闻 2020-07-03 12:02 大字

原创 KY KnowYourself

KY作者 / 47、Ivan、jojo、汁儿

KY作者 / (本排名按笔画进行)

编辑 / KY主创们

最近,《乘风破浪的姐姐》火了。作为KY最潮最酷的媒体部(?)自然不甘落后,每天在办公室里热烈议论,欢乐吃瓜。不仅吃瓜,我们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成果

30+的姐姐们重新出圈,霸占热搜。她们经历不同,各有特点,展现出成熟女性魅力和自信的同时,也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在前几天的访谈节目《定义》中,伊能静“以自我为中心”的发言引起了轩然大波,她直言自己现在“很幸福”,却提及了很多不相干的人。

而在节目中,自信甚至是“自恋”的女明星不止她一个,“颜值担当”的张雨绮,“女王姿态”的宁静,“公主范”的黄圣依。

但有趣的是,同样是以自我为中心,张雨绮和宁静的风评却整体优于黄圣依和伊能静。

为什么有的人“自恋”让人喜欢,有的人“自恋”却会引起观众的不满?

心理学家Heinz Kohut认为,一定程度上的自恋对人们来说是健康且必要的(healthy narcissism)。它能够帮助我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联结,也能够帮助我们对抗生活中的各种沮丧与失落,让我们获得迎接挑战、追逐梦想的信心。

然而,过度的自恋却是破坏性的(destructive narcissism),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以剥削别人,且最终会伤害到自己的方式出现。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或许能为我们打开不一样的视角。

01.

张·reaction王·小雨,她的身上有着我们一提到“自恋”就会想到的诸多属性:一出场就表明“想要c位”、“一直都挺红的”,评价自己“优点是自信,而缺点是太过自信”。

即使开口撒下霸气豪言也让人完全讨厌不起来,因为在她身上,我们很少看到故作谦虚——她了解自己的魅力,敢于表现、也敢于正视这份魅力。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都喜欢跟不需要过多猜测、令我们感到轻松的人交往。因为与真实的人在一起时,我们同样感觉可以做真实的自己,这也许恰好能解释我们对绮绮子的“偏爱”。

而在这些简单的“敢于”背后,是一个稳定的、较高的自尊水平在支撑。这意味着一个人能够在内心确确实实地喜爱、肯定自己,对拒绝、批评等负面信息的容忍度更高,能够将自己的弱点、来自他人的批评当做建议指导,而不是人身攻击。

换句话说,张雨绮的“自恋”以现实情况为依据——她看得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同时,也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接纳不够令人满意的现状。

她的自信来自于自己,而不是与他人的对比——她能够看到其他姐姐们身上的闪光点,也敢于表达对别人的倾慕。

许飞曾用“实现了狂妄自大的美梦”来评价她。张雨绮的“狂妄自大”之所以是“美”的,正因为它是独立的。像她在《定义》中所回应的那样,“我的精神世界是独立的,但我希望大家都能开开心心的,享受好酒好菜好人生。”

02.

同样为大家喜欢的宁静身上,也有一定程度“自恋”的影子。

被节目组要求自我介绍的时候,静姐霸气的反问,还需要我介绍我是谁?

在访谈节目中,主持人问起:一线二线三线,你觉得自己是几线?宁静的回答也是言简意赅:我一直觉得我是一线。

这可能也属于我们提到的健康自恋。Lubit在区分健康型自恋和破坏性自恋的时候提到,在自信心方面,健康的自恋会表现出一种与现实相符,且高度外向的自我肯定。

宁静23岁获得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孝庄秘史》,电视剧和电影领域均有亮眼的作品。一个人如果只有表面的虚张声势会让人讨厌,而有与之相匹配的实力,才会真的让人欣赏和折服。

静静子虽然“豪横”,但并不是眼里只有自己。关键时候很有团队意识,非常讲义气。

她一开始嫌弃队服丑,坚决不穿,但在看完其他队伍的随堂测评后,为了让团队看起来更整齐专业,也穿上了队服。第一次公演结束后,宁静流露出对队友强烈的不舍:“如果有人淘汰,我就和她们一起走。”

Lubit认为,健康自恋很重要的一点,是是否对他人有真实的关爱(real concerns)、以及是否会为了个人利益而剥削、贬低他人。一个会关心队友感受,并愿意为其利益做出一定程度牺牲的“大姐大”,谁会不喜欢呢?

宁静能真实的表达内心此时此刻的想法,即使把不确定和纠结之处展露出来也并不感到害怕。除此之外,她同样能接受自己的不足,给自己成长的机会。

宁静看上去拥有稳定的高自尊。这样的人可以按照自己认为的最佳选择行事,即使前后矛盾也没有关系,依然能相信自己的判断,专注于当下。(Bonet,1997)

高自尊的人是自我坚定的,当她自己对自己有发自内心的、充足的认知和认可之后,不需要再从别人身上获取肯定,也更不会畏惧别人的评价和眼光。

很多人喜欢宁静,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向往一种更洒脱的人生,希望自己身上也能够拥有如她一般的坚定和自信。

可以看出,无论是张雨绮还是宁静,她们的“自恋”基于真实而稳定的自尊和自我价值。她们虽然自恋,但眼中也有他人的福祉(well-being)。

而当一个人的自恋具有破坏性时,ta的自信会脱离现实范畴、转化为自大;ta会感到一种特权感,需要来自他人理所当然的肯定。

这样的人看似拥有很高的自尊感,但却几乎完全建立在外界反馈上,极为脆弱。从某种程度上说,被网友们疯狂diss的黄圣依和伊能静,其引起争议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破坏性自恋”倾向。

03.

在伊能静口碑反转之前,黄圣依大概是《乘风破浪的姐姐》里最有“槽点”的一个。

或许她没能意料到,喝孟佳手里的咖啡,没对给自己提鞋的金晨说句谢谢,会招致这么多人对她的不满。

在黄圣依看来,自己一路走来“不容易”,承受着各种质疑。在她作词的同名歌曲里,她就写道自己是“被人扭曲的黄圣依”。但这与大众对她的理解不符。

她在节目中对别人颐指气使、打断他人说话。许多网友看到她的这些表现,会想起曾经上学时那些欺负人却不会被惩罚的老师的孩子,或是工作中仗着有关系而压榨同事的人。我们之所以讨厌这样的人,是因为每个人都渴望被平等地对待和尊重。

她内心可能有过高的优越感和特权感,出道即是“星女郎”,不需要为生存问题担忧,从这点来说,黄圣依所拥有的,的确是某种程度的幸运。

尽管选择杨子的她被骂“小三”,演艺事业滑坡,但她获得了财富和安稳的生活。这些在她的周身形成了严实的保护层,能够不为负面评价所侵扰。也正是这层保护使她每次与他人打交道时,都自然而然地将自己放诸高位。

相比用“傲慢的阔太”来形容她,“缺乏共情能力的孩子”来形容她更为恰当。

无论是她在节目中起哄原艾瑞巴蒂组的人让出位置给张雨绮和王丽坤,还是她在分歌词时先认丁当为队长,紧接着打断丁当说话自顾自地发表想法,都像一个不懂体谅他人、只顾自己开心的孩子。

这种共情能力的缺乏,也是破坏性自恋的一种体现。当一个人无法真正理解他人的处境时,自然很难做出体谅他人的行为,也很容易在不经意间就对他人造成伤害。

人们对黄圣依的自恋感到厌烦,正是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她的自恋是过度的、是以他人的权利和福祉为代价的。

04.

伊能静是最近在这四人中,最处于风口浪尖的一个。

在访谈节目中,伊能静强调自己是一个“没有斗志”的人,她找不到比赛的热情,也无意与他人竞争。与此相比,她更在意“妈妈”的身份,认为自己像其他参赛选手的“小妈”。

如果只是热衷于照顾他人,她不会引起巨大的争议。在《乘风破浪》前两期中,她殚精竭虑,认真帮助队员训练,如她所说,像一个妈妈的角色。但当第一次公演开始,她却显露出了与“没有斗志”相反的底色。

公演时两个队员的表现突出,她下台后第一时间说自己的“耳返没有音”;看到《兰花草》的精彩演出,她神情严肃;赛前party上,沈梦辰说这是“两个静姐之争”,而她的演唱差强人意,在回去的车上,她感到“突然被打到”,对队友说,“我伊能静是什么样的人”。

显然,她没那么不在乎输赢,也没有不在乎他人的眼光。她需要被看见,让所有人认可她的幸福,如果这种需求不被满足,她会将自己的责任撇除干净,通过自己“妈妈”、“前辈”的身份,来烘托自己当下的幸福和岁月静好,营造出不争不抢的形象,寻求独特的存在感。

她会认真教授队员,以自己的方式让大家变好,但这种好的背后却似乎隐含着一套逻辑:你必须要以我的方式去做,但不能威胁到我唯一正确的地位。

这是典型的破坏性自恋表现,裹着“为你好”的外衣,贬低和打压他人,所要做的只不过是满足她被看到、被认可的需求。

罗尼· 索兰将自恋比喻为一种情感免疫系统,它能够保护个体的熟悉感和幸福感,使其免受外来因素的侵袭。面对公演的不成功,队员的表现比自己好,伊能静的应对方式是在采访中,表明自己是“没得选”被分到了这首歌,王智因为自己是最后一名而崩溃大哭,自己需要费心费力帮助两个“没有音”的人。

她回避了所有与其理想形象不符的部分,只将自己作为唯一幸福而拥有爱的标本。她不断叙说着童年的经历和现在的幸福,沉浸在自己“美强惨”的叙事逻辑里,但却不够自我坚定,需要他人配合自己,才能够确认自己的价值。

她在《定义》的采访中提到梅艳芳、李子柒、李健夫妇,看起来是在尊重其他人的生活方式,但也是在用其他人的生活反衬自己目前人生的顺遂,认为“先完成了家庭”,“再寻找事业”的自己,才能够获得最稳固的爱与归属感。

伊能静像个一直在追求爱,现在终于享受到爱的淘金者。创伤性的童年削弱了她真正的自尊感,她建立了一个全能的自己,确信能够通过自身的力量获得他人的注视与关爱,也只有通过源源不断的来自他人的肯定,才能感知到自己的存在。

然而,这种全能感无法填补真实的爱的缺失,也同样掩盖了她真实的自己。她为自己精心打造了一个壳子,但这个壳子建立在以自我为中心之上,它安全也易碎,活在其中的人看不到被防御掉的那部分自我,同样也看不到真实的他人,一旦他人不按照自己的预定剧本行事,壳子便摇摇欲碎。

05.

事实上,本文所讨论的健康自恋和破坏性自恋并非是下诊断,我们并不是要去吹捧谁,或是抨击哪一位,只因为从她们身上反映出的很多情况、特征,在我们每一个普通人身上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

“自恋”不一定不好,但它是否会对自我和他人造成伤害,取决于不同的程度。

拥有健康自恋水平的人能够看到真实的自己,用更适合、健康的方式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而破坏性的自恋是一种防御方式(defense mechanism),这些人避免看到自身的“缺点”或“弱点”,才能为自己塑造出一个全能的、完美的、拥有特权和优越感的“高等形象”。

在《定义》中,伊能静说,“我们的价值是这一生在寻找我是谁”。这句话本身没有错,但在这个问题背后,首先需要直视的是——我们是否可以面对真实的自己。

这是一条艰难,但值得走的路。

最后想说的是:我们都希望自己是可爱而自由的,拥有真实而坚实的自尊感。那样,定能发自内心地、充足地认可自己,永不去畏惧别人的评价和眼光。

References:

Baker, H. S., & Baker, M. N. (1987). Heinz Kohut”s self psychology: An overview.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44(1), 1-9.

Bonet, J. V. (1997). Sé amigo de ti mismo: manual de autoestima (Vol. 36). Editorial Sal Terrae.

Lubit, R. (2002). The long-term organizational impact of destructively narcissistic managers. 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16(1), 127-138.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三亚柏悦酒店回应“非法捕捞砗磲”:正配合警方调查

酒店测评类微信公众号发文提及,三亚柏悦酒店潜水教练捕捉砗磲。微信公众号文章截图近日,有网友举报称,海南省三亚市柏悦酒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