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 娱乐八卦> 正文

自我接纳 正是姐姐的魅力

澎湃新闻 2020-06-17 13:29 大字

原创 壹心理 壹心理 来自专辑自我认同

徐清|作者

欧小宅、虫子|编辑

《乘风破浪的姐姐》|图源

今天,壹心理和你聊聊“年龄焦虑”。

6月12日,《乘风破浪的姐姐》悄悄上线了,播放量过亿。

女团选手是30位30岁以上的女艺人。

第一期的初评选秀播完,一条弹幕成了热门:“看了《乘风破浪的姐姐》,我忽然不那么害怕变老了。”

网友@承宸写下评论:终于有综艺开始宣传“老女孩”的美了。

究其原因,正是这些30+的姐姐们对年龄的不同解读,让很多人看到——原来30岁,还可以活成这样:

34岁的白冰几年前离婚,如今依然重振旗鼓重返职场;

凭借双料影后,宁静霸气放话:“还要介绍我是谁?那我十几年白干了。”甚至在评委杜华面前,也会正面刚。

浸润歌坛多年的丁当,因为身家硬气,也会在杜华给出“唱得太好所以打低分”的不公平评价之后微博怼回去。

30岁的蓝盈莹,仍然像一个学霸一样自律,心态年轻……

面对30岁以上的年龄,相比较外貌漂亮,这些姐姐心态更漂亮。

无处不在的30岁焦虑

话说回来,30个姐姐,从蓝盈莹到宁静,哪个不是事业有成呢?

反观普通人的30岁,却是一言难尽,处处焦虑。

朋友小黎,31岁,上周哭着说要离婚了。

其实她两年前才和老公领证。这次一问,才知道她老公把全部积蓄用来和别人合伙开公司,赔个精光。心灰意冷,要分居离婚。

更值得思考的是,她妈坚决不同意当即离婚:“你都跟了他9年了,都30多的人了,离了婚也不好找对象了。“

这就是女人30岁,在择偶环境下的尴尬。

一个能力很优秀的30岁前同事,北漂,年前面试两家Top10的互联网大厂,前三面都过了,就只剩下最后一面,人家一问结婚生孩子的计划,面试就算泡了汤了。

这是女人30岁,在职场上的尴尬。

过年的时候,一个30岁的朋友回家,被爸爸指着鼻子骂:“别人的孩子一年都十几万地挣,你都30了,混的是个啥?”

这是女人30岁,在家的尴尬。

以上都是真实的事情。

最可怕的是,甚至我们自己也认同这些来自30岁的焦虑。

30岁,就像一道坎。好像人只要一过了30岁,就要组建稳定的家庭,升职加薪成为leader,甚至顶天立地成为家里的顶梁柱。

可是现实中能乘风破浪的姐姐万里挑一,跟我一样的咸鱼却是千篇一律。

30岁后的焦虑

不过是在渴求外部认同

上文提到的小黎,在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海外事务部工作,她的上司是95年的海归。比她小5岁,收入是她的两倍。太碾压了。在和同龄人的比较中,这种30岁的焦虑太明显了。

很多人都不愿承认自己都已经30岁了,还依然平庸。很多人其实是想通过和别人的竞争比较,赢得别人,从而获得他人认同。

此外,更隐晦而又更普通的渴求外部认同,是这样的:

一面试被拒,就觉得自己哪哪都不好;

只要领导说个烂字,就觉得自己的作品一无是处……

那么,这种年龄渐长带来的焦虑,到底是为什么呢?

在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看来,年纪大了比成就,陷入和同龄人的比较不可自拔,其实因为自我同一性没有建立好。

在人早年被养育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养育者对自己的肯定,而只是忽视或者否定,小孩子容易把他们的否定内化,形成“投射性认同”。

比如朋友薇薇,29岁,明明皮肤很白,气色很好,会计专业找工作时也算对口,可就是不自信。

薇薇跟我说她妈妈小时候怎么是对她的:

她7岁时,和哥哥弟弟在院子里闹别扭。哥哥和弟弟把她摁到地上打。

妈妈冷嘲热讽:“打,往死里打。”

无论这件事妈妈是不是故意的,薇薇都觉得很受伤。类似的很容易被人忽略的小事,加上妈妈一贯的否定,形成了薇薇早年的创伤性经验。

她内化了妈妈嘴里的那个“一无是处,你连个屁都不如”的信念。

这样长大之后,薇薇一边自怨自艾“自己算什么东西”,一边拼命地考好成绩,想赢得外部认同。

和同龄人比较的焦虑、30岁的年龄焦虑,很多情况下就这样源于外部认同的需要。

很悲哀的是,外部认同的主动权掌握在他人手上,并且来自外部的评价并不总是积极的:

领导说你是个SB你就觉得自己是个SB;

爸爸说你怂就觉得自己就怂包一个。

但是没有人会是常胜冠军。就像39岁的郑希怡在节目中说的那句心酸话:“我知道我这辈子不可能红了。”

你不可能做好所有的事情,获得所有人的认可。

这也是活在别人眼里的我们,痛苦之处。

跳出竞争的圈子

做自己的唯一

想要活得不那么痛苦,或许可以试试转向自我认同。

阿朵在《乘风破浪的姐姐》里说:“我不再追求第一名,我开始寻找我的唯一。”

当然能说出这么有底气的话的姐姐,肯定有硬核的本事。14年前,张含韵17岁,那时阿朵就已经是她的评委了。

可是,如果阿朵继续争第一,又会怎么样呢?

我只想说,第一永远是无穷无尽的。屈从于外部的社会评价,即使财富、地位、才华、外貌再有优势,内心依然不快乐。

我一个邻居是程序员,1988年出生。从湖北的小镇,一路苦读奋斗到某著名985,月薪3万,加上4个月的年终奖,他一直觉得自己在发小里面,不算大富大贵但也算抬得起头。内心其实很自豪自己的工资。

直到去年国庆节出游,高铁上碰见个妹子,聊得很畅快,结伴同游。

返程的时候才发现,同龄的妹子在深圳开公司,年薪300多万。

当一个人为了寻求他人认可,从月薪3000的人堆里奋斗到月薪3万,不成想遇见了同龄人已经月薪30万。

他觉得极其挫败。

追求他人认可,只会无穷无尽。

这其中自然有阶层固化、财产世袭的原因,可更多的是,即使你成为一个领域的No.1,依然痛苦地会活在无数个领域的竞争中。

这也正是自我认同的必要性所在。

真正的自我认同,难就难在,承认自己不是一个万能的人,有缺点,平庸,会犯错,然后从积极的角度发现自我的美,然后爱上自己。

退一步说,当一条自洽喜悦的咸鱼,也是属于大多数平凡人生的“乘风破浪”吧。

最高级别的自我认同:

30岁正是生命的黄金时代

但,咸鱼也有咸鱼的黄金时代。

和同龄人比较带来的焦虑,只是社会压力的一种而已。

心理学上把社会对个体的期待,起了一个很形象的名字,叫“社会时钟”,简言之,就是有一种社会期待中的活法,是到了什么年龄做什么事。

埃里克森曾经从毕生发展的角度,驳斥过“社会时钟”:每一个人都在生命的每个阶段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生命计划,而非被简单粗暴地被定义。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必强求自己的“时刻表”和"社会时钟“相同。因为,从个体生命的全程发展远期来看:30岁,正是我们生命的黄金时代。

在30岁的节点回望十年前,会发现,多了一些资源,业务能力,关系的辨别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多一份自我认同,活得不再那么撕扯。

借用一下姐姐们的话:

33岁张雨绮:姐姐这个词不是说年龄感,而是一种自我和独立的状态。

37岁吴昕:我其实能做很多事。只要有可能,我就会去争取。

37岁金莎:我仍然想过一种不凡的人生,哪怕别人很有争议。

38岁万茜:每一个年龄的女生,都有她自己的魅力。我现在已经到了我的黄金时期。

52岁伊能静:如果我的人生就是在家里抱着孩子,这是我最大的快乐,这也是一种选择。

真正成熟的30岁以后的姐姐们,是最有魅力的。无关事业财富,已婚还是单身,就自我接纳这一点而言,她们已经活在人生的巅峰时刻。

她们都找到了独特的自己,成就了自我认同感。

不必对年龄那么敏感。正是年龄带来的阅历,让我们活得这么从容悦己。

年龄,从来都定义不了一个女人。更何况是一群30岁以上的女人。

30岁后,你姐姐还是你姐姐。

世界和我爱着你。

点个在看,迎接30岁后的黄金时代。

参考文献:

[1].杨思远.《为什么再优秀的人都觉得自己不够好?丨建立自我认同的3个方式》

[2].斯蒂芬妮·斯塔尔《认同自己》.

[3].戴安娜·帕帕拉《发展心理学》.

[4].《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期芒果TV.

- The End -

作者简介:徐清,自由撰稿人。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B站爱情怀 投资者只看利益

图文来源于网络文|陈小江来源|螳螂财经“毕业”是一个符号,象征着一个人独立面对着社会、人生和未来。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