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这个“杀手”能防范吗
台湾艺人高以翔在录制节目过程中晕倒抢救无效离世,最终医院判定为心源性猝死。在人们对高以翔突然去世感到扼腕叹息的同时,“心源性猝死”这个词被多次提及,引发人们的忧虑。人们往往觉得猝死的高危人群是老年人,但专家表示,目前中年人乃至年轻人也成为猝死的高发人群。远离心源性猝死我们该做些什么?
猝死是什么
猝死是指外表健康或非预期死亡的人在内因或外因的作用下,突然或意外发生的非暴力性死亡。猝死有心源性及非心源性之分。心源性,因心血管疾病而发病,体内存在感染(扁桃体炎等)、心脏外伤性出血、感冒等都可能导致猝死。非心源性,因素有过度劳累、酗酒、服用药物、剧烈运动等。研究发现,每天工作超过11小时,患心脏病的风险会增加67%。熬夜还会让心肌缺血缺氧,很容易成为诱发心血管疾病发作的“最后一根稻草”。
6个现象要警惕
心慌、心悸。有的患者可能会不定期出现心率加快,通常是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结果。如果是频繁发作的室性心律失常,则有发展为室颤的风险。
心跳过缓,心脏的跳动是由特定的起搏细胞发起的,起搏细胞功能变差,就会导致心脏跳动速率减慢,严重时会引发心脏停搏。
胸闷,胸闷是心血管疾病常见的“预警”信号,临床表现为喘不上气、胸口有被堵的感觉,深呼吸后会有所缓解。
晕厥,多数晕厥是由于血管闭塞、血管狭窄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从而引发脑供血不足造成。晕厥有时持续几秒钟后能自行恢复,如果不能恢复,便会造成猝死。出现不明原因的晕厥,应非常警惕,尽快查明原因。
眼前发黑和肢体麻木,脑卒中也是引发猝死的重要原因。脑卒中具体表现为单侧看不到东西、单侧肢体麻木、眼前发黑、乏力、走路不稳有踩棉花的感觉等症状。
不明原因的疲乏,出现不明原因的疲劳、乏力,或伴有胸闷、水肿,应警惕猝死的发生,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心肌炎或心肌病造成的。心肌炎在年轻人中比较多见,通常见于感冒1—2周后,出现疲乏、胸闷、乏力等症状,极易引起急性心衰。
哪些人群容易猝死
心脏病患者,以冠心病者最常见。如患有冠心病或者有冠心病症状自己却不重视,那么不适当的活动、冷热刺激、饱餐、便秘甚至情绪激动都可能会诱发心脏基础疾病加重甚至猝死。
过度劳累和不良生活习惯者,现代人生活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坐得多,动得少,再加上一些其他不良饮食、生活作息习惯,很容易年纪轻轻罹患心脏病而不自知,或者免疫力低下,感染到一些病毒而不能充分休息,并发病毒性心肌炎而猝死。
有家族史者,某些疾病还跟遗传有关,所以即便年纪轻轻,也没有不良习惯,但如果家族里面曾经有猝死过世的成员,那就也要提高警惕,及早就医排查。
远离猝死要这样做
猝死不分年龄,人人都应时刻保持敬畏。要控制好心脏猝死的危险因素,同时尽量避免一些诱因的出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戒烟限酒,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自我减压,保持规律的生活,包括按时起居、定时进餐、适量锻炼、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要定期去进行体检。
从生活习惯、情绪方面作调整,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身体健康,就能有效降低猝死的发生几率。坚持锻炼,适度运动有助于保持身体活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弹性,让心血管更年轻。也可以避免肥胖,有助于消除消极情绪。多出去转转,久坐不利于健康,不仅会导致肥胖,还易让心情产生压抑、焦虑。抽空参与社交活动或出去走走,与大自然亲近,多看绿色也能调节情绪、舒缓压力。保证足够睡眠时间,充足睡眠是对身体健康最好的保护,不要熬夜。尽量做到23点前睡觉,最大限度地确保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前排查风险,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心血管系统检查,彻底排查潜在疾病威胁。在参加剧烈运动或比赛前更是如此。保证充分的热身,运动前热身,能让尽可能多的血液流向心肺和肌肉,提高心肺的代谢能力,以保证在进入高强度运动后,人体能量代谢能满足运动的需求。热身一般占总运动时间的10%~20%。冬天天冷,热身时间要适当延长。感冒、发烧不运动,感冒发烧使机体的免疫能力下降,运动会进一步加速免疫力下降,病毒易于入侵,如果入侵心肌,会形成病毒性心肌炎。在自身很疲惫、熬夜的情况下,也不建议剧烈运动。及时补充能量,长时间运动,应及时补充运动饮料、能量棒。夏天饮用水要保持在8—12摄氏度,冬天保证水温在30—40摄氏度。运动量不宜过大,长跑有利于心脏健康,但要循序渐进。
这些急救知识要牢记
如果遇到患者昏厥,来到患者身边,急救的第一步要确保现场环境安全再施救。第二步,判断患者的意识,通过拍打双肩,双耳呼唤来呼叫他,如果患者没有任何反应,就假设他已处于意识不清的昏迷状态。第三步,迅速呼救,迅速叫别人来帮忙,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如果附近有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将其拿到现场。第四步,急救车到现场一般需要10到20分钟的时间,要现场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紧急抢救。还要继续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之前已无意识,用5至10秒钟观察患者的胸部和腹部有无呼吸动作,检查他的呼吸。如果没有发现患者的胸腹部有呼吸动作,或者患者只有一次或者两次濒死样呼吸,就可以确认患者处于临床死亡状态。此时需要迅速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抢救。
胸外按压是心肺复苏最基本最核心的技术,跪在患者的一侧,膝盖要贴在患者的胳膊外侧,一个膝盖对着患者的喉部,另外一个膝盖对着患者的肚脐,目视在标准体形下,两个乳头连线中点与胸骨交界点就是胸外按压的着力点。用掌根(折纹上两厘米的位置)按压的时候双掌相扣身体前倾,垂直按压着力点。按压时的要点是用髋部为轴,腰部用力,双肩正对双手垂直下压,按压频率是100—120次/分钟,按压深度成人5—6厘米,儿童5厘米,婴儿4厘米,按压时千万要注意立线一定要垂直,不正确的按压不仅抢救无效还有可能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胸部按压30次,要开放气道,一只手按在患者额头,另一只手放在患者下巴的位置,旁开2—3厘米(下颚骨中点的位置)让下巴抬起来,捏住患者的鼻子,对其进行口对口的吹气2次,循环进行操作。
心搏骤停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心脏处于一种特殊的状态,叫做心室颤动。心室颤动是由很多紊乱的电信号发出紊乱的指令,心脏没有有效的收缩,它是在颤动。如果此时能够及时地给予心脏一次电击的话,就能够打掉这些紊乱的电信号,让心脏重新有效地跳动起来,这就是电击除颤术。过去电击除颤术是专业医生用专业的除颤器进行电击,只能在医院内施展。现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可以分析患者的心率、然后自己充电指导急救者放电,完成电击。
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很简单,第一步,开机,第二部,跟随AED的语音进行操作。按指示将电极贴在病人胸部的正确位置上,插头插到AED上,仪器自动分析按压放电按键进行除颤,除颤完成后会语音提示完成,并提示如有需要进行心肺复苏。2分钟后会继续对病人进行再次分析评估。
本报记者王嘉
新闻推荐
编辑|二维酱一、从逃避到面对不知道那颗东西是从什么时候入侵我的身体,依稀记得是某次感冒留下的后遗症。解决了喉咙肿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