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 娱乐八卦> 正文

《少年的你》:不再用滤镜观察少年世界

贵港日报 2019-11-21 11:19 大字
韩浩月

由曾国祥执导,周冬雨、易烊千玺等主演的《少年的你》,上映11天,票房奔向12亿。这部经历了改档并突击宣布公映的青春片,似乎携带着一股难以抵挡的力量,与观众对校园现实题材的渴望迎面相撞,碰出不一样的火花与思考。

电影触碰到了“校园欺凌”这个题材。“校园欺凌”话题并不敏感,但真的要探讨这一现象,创作者的确要小心谨慎,因为一不小心,会有美化暴力的嫌疑,不排除会有未成年观众产生效仿心理。

但《少年的你》在这方面处理得比较得当,电影尽最大可能地避免掉了血腥场面,对一开始发生的“女生跳楼事件”进行了模糊化的处理,倾向于艺术化的影像风格,也淡化了故事的“残酷”程度。同时,电影对“校园欺凌”一直持批判态度,以男女主角纯粹的感情交流为叙事基调,使得影片具备了“爱的教育”的功能。

“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少年的你》的这句台词,其实也是影片最大的价值观,在呈现“伤害”的同时,影片用具有牺牲意味的“保护”精神,对片中的人物乃至片外的观众,进行了一次同步的治愈。如果“保护”一直都在,那么“伤害”就会被避免,理想的校园环境,需要更多来自成年人、来自制度的力量进行庇护才能形成。

《少年的你》中的几名学生,包括“欺凌者”在内,其实都是“受伤者”,他们的遭遇,是家庭伤痕、社会伤痕的一种延伸,他们都不同程度地承受着学习之外的巨大压力,当这股压力无法纾解时,他们才会选择对弱者施暴,而弱者不反抗的原因,也是多元的。所以,在对“校园欺凌”说不的时候,不要忘了对来自成人世界的淡漠、粗暴进行检讨,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如果学生对父母都充满信任,遇到棘手的问题都可以通过父母的帮助来解决,校园暴力的发生几率就会大大降低。

法律与成年人介入“校园欺凌”,长时间以来存在屏障,校园之墙像道无形的网,将屈辱牢牢地隔离开来。除了师长与家庭的影响,学生也要拥有一套自我教育的体系,读什么样的书,看什么样的电影,玩什么样的游戏,都会无形中在学生的内心世界掀起波澜。

在《少年的你》的对比下,回看过去的青春片,会觉得一些年代感很强的青春片是存在问题的,比如打架,这一行为甚至在过去一些年成为青春片的潮流,打架被渲染为荷尔蒙充足的表现,也被当成一种男子汉气概来传达,“头破血流”的校园记忆会成为一段“英雄史”,在多年之后被津津有味地回味;比如早恋、早孕、自杀等这些关键词,一度成为青春片的“标配”。

不是不能涉及这些描述,而是要看故事被讲述时创作者究竟想要告诉观众什么。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生活在成人眼里,一向是单一的、幼稚的、透明的,像一张纸、一缸水一样,而事实并非如此,正是因为青少年的精神世界远远未成熟,他们的思想、行为才会更容易被影响、被污染,青少年群体内在的复杂程度,是要超过成年人想象的。电影工作者在创作青春片时,不能一味地怀旧,不能用记忆的滤镜把往事全部镀上美好的颜色,更不能出于猎奇、恶趣味,将青少年脸谱化。

《少年的你》公映时,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举行分组审议,针对未成年人犯罪处罚轻、无法入刑的问题,讨论“《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如影片片尾所示,针对“校园欺凌”,国家已经数度出台相关措施,相信随着这次对两大法规修订草案的讨论,会促进“校园欺凌”问题的彻底解决得到更大一步的推进。

电影的价值除了娱乐功用,还有促进社会往更好方向发展的作用,像《我不是药神》一样,《少年的你》成为话题电影,吸引了大量包括青少年在内的观众观看,其潜在的意义,会在以后的日子慢慢被发现。来源:中国青年报

新闻推荐

医院人员晒林俊杰吊针:职业操守别败给追星冲动

议论风生医务人员当然也有追星的自由,但别以丧失职业操守的方式追。前有酒店拍卖莫文蔚“余温房”,如今又有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