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娱乐> 娱乐八卦> 正文

曼彻斯特,今夜注定难眠 新华社记者 桂涛

延安日报 2017-05-25 04:02 大字
5 月23 日,在英国曼彻斯特体育馆附近,人们放置鲜花与玩具熊,哀悼死难者。新华社/法新

5 月23 日,在英国曼彻斯特一家教堂外,人们放置鲜花,哀悼死难者。新华社记者 韩岩 摄5 月23 日,在英国曼彻斯特一家教堂外,人们放置鲜花,哀悼死难者。新华社记者 韩岩 摄

5 月23 日,在英国曼彻斯特,媒体记者聚集在体育馆附近一处警方警戒区。新华社/法新

新华社伦敦5月23日电(记者 张代蕾 王子江)据当地媒体报道,英国曼彻斯特一室内体育馆22日晚发生爆炸,事发时馆内正在举行演唱会。英国曼彻斯特警方23日说,该体育馆的爆炸为一起自杀式袭击,尚不清楚这名袭击者是否有同伙。目前爆炸造成的死亡人数已升至22人,另有至少59人受伤。曼城警方发言人伊恩·霍普金斯说,袭击者是一名男性,他在美国女歌手阿里安娜·格兰德演唱会即将结束时引爆自己身上的爆炸装置,时间为22日22时30分左右。死伤者中包括儿童。60多辆救护车和多家医院投入救援。

现场直击

“听到一声巨响,然后就闻到火药味”

——直击曼彻斯特体育馆袭击现场

新华社记者桂涛 梁希之 国美文

“22人死亡、59人受伤”——23日清晨,从睡梦中醒来的英国人被曼彻斯特体育馆遭遇爆炸袭击的消息震惊。

“我听到一声巨响,然后就闻到火药味,”居住在体育馆附近的中国女孩儿刘世璇在英国工作,她向一早赶到现场的新华社记者回忆说,“人们从体育馆跑到街上,有人哭喊。不到5分钟,警车就来了,随后直升机也开始在体育馆上空盘旋,飞了一夜。”

22日晚的爆炸是英国近十年来死伤最严重的袭击事件。英国首相特雷莎·梅谴责这一自杀式袭击事件“骇人听闻”。而就在2个月前,位于伦敦的英国议会大厦外刚刚发生恐怖袭击事件。

23日一早,新华社记者和其他记者同行扛着摄像机、提着三脚架,从伦敦搭乘清晨第一班列车赶到曼彻斯特,下车后,记者们从人头攒动的火车站直奔爆炸发生地曼彻斯特体育馆。

赶到体育馆附近时,环绕这里的区域已被封锁,记者所在位置可以远远看见体育馆的入口。天空中不时有警用直升机盘旋,发出轰鸣。执勤的警察说,从22日夜起,体育馆附近很大一部分区域已不允许出入。从英国各地以及法国戛纳电影节现场、荷兰、丹麦等地赶来的记者纷纷在警戒线外开始采访、拍摄。

爆炸发生时,在这座能容纳约2万人、英国座位数最多的室内体育馆内,美国女歌手阿里安娜·格兰德正举办一场名为“危险女人”的巡回演唱会。

在英国诺丁汉一家医院工作的医生朱良玮告诉新华社记者,因为曼城的医院缺少医护人员,他半夜被紧急调来曼彻斯特综合医院参与救治伤员。“昨晚医院里送来了几个小孩子,”朱良玮说,“不少住院的病人彻夜听广播,了解袭击事件后续,许多人给亲友发短信、打电话报平安。”

曼彻斯特是当年英国工业革命的中心,曼城人向来最懂开放与联通的重要性。而这次袭击发生时,英国与欧洲正在“脱欧”的谈判桌前角力。虽然“脱欧”将让英国和欧盟在移民、法律、贸易等问题上分道扬镳,但这次袭击凸显出英欧在防务与反恐等领域合作的必要性,也在考验历史上就以“自由开放”为核心价值的英国能否如其所言,在“脱欧”后继续拥抱世界。

“我认为这起爆炸将让‘脱欧\’变得更糟。”曼彻斯特一所学院大一学生阿勒克斯·维斯特莫兰德告诉新华社记者。22日晚,他的几个朋友就在体育馆内观看演唱会,因为提前退场逃过一劫。“我很愤怒,总发生这样的事。”

这次袭击事件发生在英国6月8日大选前,正处于关键时期的选战也随之暂停。有专家认为,这次袭击将注定影响英国人在移民、反恐政策等议题上的立场,更有利于在这些问题上持强硬立场的保守党。

但曼城是英国工党的传统优势选区。一些曼城人说,他们并不会因为此次袭击事件就选择保守党,不论哪个党执政都会发生这样的事。

新闻背景

英国十多年来发生的主要袭击事件

英国曼彻斯特警方23日说,22日晚发生在曼彻斯特体育馆的爆炸造成的死亡人数已升至22人,另有至少59人受伤。

过去十多年来,英国多地曾发生枪击或爆炸袭击事件,主要包括:

2005年7月7日,4名恐怖分子分别在伦敦3列地铁和一辆双层巴士上引爆***,造成52人死亡,700多人受伤。

2007年6月30日,苏格兰地区最大机场格拉斯哥机场遭到袭击,一辆越野车撞入机场主航站楼入口,随后爆炸起火。此前一天,警方还在伦敦市中心停放的汽车上起获大量汽油、钉子和煤气罐。

2013年5月22日,两名与“基地”组织关联的极端分子在伦敦街头开车撞倒英国士兵李·里格比并将其刺死。

2015年12月5日,伦敦东部的莱顿斯通地铁站发生持刀伤人事件,造成3人受伤。伦敦警方反恐部门随后发表声明说,将按“恐怖事件”处理这起案件。

2016年6月16日,主张英国留在欧洲联盟的英国籍女议员乔·考克斯在英格兰北部参加选区活动时遭枪击身亡。

2017年3月22日,位于伦敦市中心的英国议会大厦外发生驾车冲撞并持刀行凶的恐怖袭击事件,造成包括一名警察在内的5人死亡,约40人受伤。(据新华社)

快评

曼彻斯特喋血,欧洲恐袭阴霾不散

新华社记者 吴黎明

英国伦敦议会大厦恐袭事件仅过去两个月,曼彻斯特又传来爆炸声。当地一室内体育馆22日晚发生爆炸,造成至少19人死亡,近60人受伤。英国首相特雷莎·梅谴责此次事件,目前英国警方正在按“恐怖袭击”展开调查。

无论是威斯敏斯特的悲剧,还是曼彻斯特体育馆的喋血,无辜生命的逝去让人无限悲伤。我们坚决谴责任何针对无辜平民的暴力,坚决反对任何破坏和平生活的冷血行动。

自2015年法国连环恐怖袭击之后,欧洲诸多国家安全压力不断上升,屡屡发生袭击事件。从巴黎巴塔克兰剧院血流成河到布鲁塞尔连环爆炸,从尼斯卡车碾压惨案到柏林圣诞市场货车冲撞,从慕尼黑的枪声到上月香榭丽舍大街的枪击,恐怖阴霾一直笼罩在欧罗巴上空。

欧洲怎么了?曾经以和平安宁著称的欧洲,如今怎么陷入了恐袭“疲劳症”之中?

从宏观层面来说,恐怖和极端主义发展壮大与西方国家多年来实施的对外干涉政策脱不了干系: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叙利亚战乱……与欧洲紧邻的中东地区持续动荡,极端主义快速滋长,越过地中海、巴尔干向欧洲大陆蔓延。

从微观层面看,移民融入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欧洲,内生性恐怖主义已侵入欧罗巴的骨髓。无论柏林、巴黎、伦敦,还是罗马、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移民与融合问题越来越成为欧洲一个顽疾。在此背景下,极端主义趁机而入,恐怖组织渗透触目惊心,内生性恐怖主义威胁日益凸显。

由于失业率居高不下,移民社区的一些年轻人看不到希望,便很容易受极端组织蛊惑走上不归路。美国情报机构评估显示,有数千名极端组织“圣战分子”返回欧洲,分散在移民社区里。他们既是令人恐怖的“定时炸弹”,亦是恐怖主义“传播者”,恐将培养出更多潜在危险分子。

有一点是肯定的,恐袭频发使得反恐成为欧洲政治的“主旋律”,英国虽走上“脱欧”轨道,但在反恐问题上仍与欧洲大陆绑在同一条船。但是,除了提升恐怖主义威胁等级、增加警力之外,欧洲目前反恐办法不多,陷入疲于应付的窘境。

还有什么比血的教训更刻骨铭心?全世界需要痛定思痛,反恐需要“刮骨疗伤”。要摒弃双重标准和私心杂念,加强团结协作,携手铲除恐怖主义。

新闻推荐

欧洲为何恐袭阴霾不散

22日晚发生在曼彻斯特的恐袭,是2005年“基地”分子制造伦敦公交系统爆炸惨案以来伤亡最严重的一次恐怖袭击。当时的袭击造成52人遇难,700多人受伤。今年3月,伦敦议会大厦附近也发生了“独狼式”恐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