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娱乐> 娱乐热点> 正文

情缘早已注定 文脉延绵无尽敦煌大展闭幕撤展 今年文化展还将持续

成都商报 2017-04-12 06:17 大字

108万人次观展!火爆三个多月的“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前天下午在成都博物馆圆满落幕。成都商报记者昨日从成都博物馆了解到,目前展厅已经关闭撤展,文物已经陆续打包,根据统一安排,将通过几条线路陆续返回各省和文保机构。这场国内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敦煌文化艺术大展,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文化与文博的开放盛宴,也是一场串联古今丝绸之路、历史与现实对话的盛大展演。

一个“百万大展”是怎样炼成的?大展的情缘与意义,文脉的延绵和记忆,博物馆的知识生产,这些文物史无前例在成都相聚又怎样讲述了四川与丝路的故事……成都商报特邀几位专家学者和艺术理论专家用专栏的形式娓娓道来。为读者专业解读,深入浅出。

另外,虽然敦煌大展已然闭幕,但今年成都的文化展览还将持续。据透露,成都博物馆正在规划、筹备一些特展,其中一些已经敲定。比如成博将和俄罗斯彼得大帝夏宫博物馆联合推出彼得大帝珍宝展。同时,和法国圣埃蒂安艺术博物馆合作举办西方艺术大师作品展,梵高的作品有望来到成都展出!配合成都打造“音乐之都”,还将联合河南博物院、洛阳博物馆,以及西北几个省的博物馆,举办一个古代出土音乐文物展,超过6000年的古笛,还有陶埙、青铜编钟、磬等都有机会和市民见面。

摄影记者 王红强

成都商报记者 谢礼恒

博物馆的知识生产

——以“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为例

■文/屈波(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

英国广播公司BBC曾做过一实验,工作人员手持《蒙娜丽莎》复制品在机场大厅询问不同肤色与年龄的观众,所有人皆能用不同的语言说出作品的名字,以此证明《蒙娜丽莎》广为人知。《蒙娜丽莎》何以如此知名?除了作品本身的精彩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代教育与传播手段的辅翼,使其在公众间声名远扬。现代的教育与传播手段包括学校教育、博物馆展览、复制品流通等,通过这些方式,杰作可以成为一个象征,一种全人类不可或缺的艺术瑰宝的符号。因此,好莱坞的灾难片《后天》和中国的科幻小说《三体》均将《蒙娜丽莎》视为凝结了人类智慧、创造力与审美理想的精华,是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最重要物证之一。在诸种现代教育与传播方式中,博物馆展览是一种有效且有趣的途径。

还是以《蒙娜丽莎》为例。台湾音乐人郑华娟曾谱写歌曲《蒙娜丽莎的眼泪》,经歌手林志炫演唱后在文艺青年中流行一时。歌曲以创作者在卢浮宫观看《蒙娜丽莎》时对画中人微笑的感怀入手,将当下都市男女缠绵悱恻的爱情心路与五百年前画中人的微笑进行了组接,用蒙太奇的手法引导听者在古代与今天之间来回穿梭。更重要的是,歌词在某种程度上再现了一个博物馆观众面对作品时的状态——他不是盲目而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积极的生产者,他不仅接收展品的信息,还在信息的刺激下生产出新的知识。也就是说,博物馆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场所,还是一个生产知识的空间。这些新知识的传播,使艺术杰作的传播力倍增。

中国博物馆观展观众

三大特点

观众人数爆满

年龄层次丰富,老、中、青、幼均有

专业背景不一,其参观目的也各异

在全球范围内,能与《蒙娜丽莎》相媲美的中国艺术品里,丝绸之路沿线的艺术品知名度极高,尤其是以敦煌石窟为代表的艺术综合体。因为敦煌学的研究以及敦煌壁画的临摹,使其在国内外均享有盛誉。此次在成都博物馆展览的“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精选了来自敦煌莫高窟、甘肃麦积山和新疆克孜尔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石窟、壁画、泥塑等文物,以及丝绸之路沿线106家文物管理与文博机构的206件珍贵文物,可谓是盛况空前的国宝盛宴。展览从2016年12月底开幕至今,已经吸引了超过50万的国内外观众参观,仅春节期间从初二到初九8天时间就有观众14.5万人。照此推算,本展览预计将有超过百万的观众,从展品及观众两个角度评价都不愧为一个精彩纷呈的巨型展览。那么,这无数人构成的观众将如何在欣赏、感知丝路艺术的时候生产知识?

要研究博物馆观众如何生产知识首先得分析博物馆观众的构成。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1991年曾发表调查报告,指出美国美术馆的观众大多具有高等教育水平,有研究生学位的竟然达到半数以上。中国目前尚无同类研究报告发布,但根据一般的观察,当前中国博物馆的观众情况与此略有不同。首先是中国博物馆观众人数爆满,尤其是像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等旅游目的地城市的重要博物馆,其观众常常也是游客,馆里的观众多到往往只能排队从展品前经过而已。其次是观众年龄层次丰富,老、中、青、幼均有。第三是观众的专业背景不一,自然其参观目的也各异。

观展时的自由讨论

就是一种知识生产

在成都博物馆展厅里,所有的参观者均可享受到一种评论和自由对话的快乐

这样的知识生产,都将使他们有一种对丝路艺术的拥有感

通过知识生产,他们将真正体会到丝路艺术不仅是古代的、还是当代的,不仅是他人的、也是自己的

当这些人都涌进博物馆大厅时,将会是什么样的情形?美国艺术理论家大卫·卡里尔研究了公共美术馆里的艺术展览史,将参观博物馆视为一种社会性的体验。他认为,在博物馆的公共空间里,与同伴交谈或者偶尔听到其他观众的议论,都是自然的事。博物馆使得一种广泛的对话变为可能。在博物馆参观时,观众并不需要像阅读小说或者观看电影一样保持安静,而是可以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自由讨论,这就使得观看变得主动,观者在接受作品信息时即刻产生了对作品的理解与解释,发而为言,就是一种对作品的评论。这种此时此地的评论人人皆可进行,而且可自由地与他人互动,全然不似有资质的专家发表在学术刊物上的独白式评论。因此,卡里尔认为博物馆里的谈论非但不受拘泥,而且可使人们享受到不同的可能性。

对汇聚了诸多精品的“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来说,其众多的观众中自然有专业观众和非专业观众之分。但无论如何,对他们所有人而言,如大卫·卡里尔所提倡的谈论并且自由讨论,就是一种知识生产。这是人人皆可参与的,无论他们是聚精会神地凝视作品还是漫游式地浏览作品,都将在作品信息的良性刺激下产生智力上的创造活动。在此基础上,艺术专业的观众也许将获得学术研究的生长点。就如策划大英博物馆“明代:改变中国的五十年”的英国艺术史家柯律格所言,“我们策展的时候总是无法想象最后它将如何呈现——当我们把不同的文物第一次放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联系,刺激新的想法。”而当他自己去观看这个展览时,居然还有一些他意想不到的东西呈现出来,因此他认为展览是有关可能性的艺术。由此可以预料,尽管百余年来的敦煌学已经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但博物馆展陈的实物将刺激学者们推进敦煌学以及丝绸之路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另一方面,如舞剧《丝路花雨》和歌曲《飞天》等,均如《蒙娜丽莎的眼泪》一样,是在古代的艺术杰作中获得灵感而新创的成功之作。但就敦煌以及丝路沿线众多古代艺术的数量、质量及分量而言,这样的新创之作显然太少,古与今、原作与新作之间的态势是不对称的。这种新创之作的不足,给当下的创作者留下了足以发挥的空间。

徜徉在成都博物馆的展厅里,所有的参观者均可在感知传统艺术灵光的同时,还享受到一种评论和自由对话的快乐。这样的知识生产,无论是严肃而学术的、轻快而通俗的,都将使他们有一种对丝路艺术的拥有感,通过知识生产,他们将真正体会到丝路艺术不仅是古代的、还是当代的,不仅是他人的、也是自己的。对这些知识进一步加工,无论在学术研究还是艺术创作方面,新颖而深刻的成果涌现是可以预期的。而对博物馆来说,在本展览的基础上,如能将丝绸之路南北沿线及不同时期的文物进行更多研究性的展陈,如敦煌石窟与川渝地区的大足石刻以及安岳石窟造像进行对比展览,其南北辉映、相续相传的效果一定会更具刺激知识生产的力度。

用文物讲述 四川与丝路的故事

■文/艾莲(四川省社科院文艺所副研究员、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

2016年12月27日——2017年4月10日,“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在成都博物馆开幕。特展集结了来自南方丝绸之路、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70余家文博机构的200余件精品文物。这些文物中,三分之二都是国家一级文物。展览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敦煌石窟艺术、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展、新疆甘肃石窟艺术及壁画艺术展。任何一个单元的艺术魅力都不容小觑。“丝路之魂”展览全程免费向公众开放。

“丝路之魂”展览一方面较为系统地展示了丝绸之路的佛教石窟艺术,另一方面展示了四川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

系统展示了

丝绸之路的佛教石窟艺术

以敦煌石窟为代表的佛教石窟艺术,是漫漫丝路最为耀眼的明珠。

公元3世纪,以克孜尔石窟为代表的龟兹石窟开凿,这是我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5-8世纪为最盛期,有浓郁的中亚风格。克孜尔石窟群现存壁画约10000平方米,被认为是仅次于敦煌画的艺术宝库。本次展出的克孜尔石窟第171窟《券顶菱格因缘故事画》和第17窟《本生故事画》是极富特色的菱格故事画代表。

敦煌千佛洞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克孜尔传入的。敦煌西连西域诸国,东接河西走廊,东西方文化艺术在此汇聚交融。敦煌石窟,包括敦煌市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县榆林窟、东千佛洞,肃北县五个庙石窟等。莫高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寺—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艺术最精湛,是公元4世纪至14世纪中国佛教艺术的杰出代表。本次“丝路之魂”展出中的“石窟精粹蔚然大观”敦煌复原石窟展,展出了敦煌最具代表性的8个洞窟及大量名家临摹的壁画。8个洞窟包括:西魏的莫高窟第285窟,盛唐的莫高窟第45窟,盛唐的莫高窟第320窟,中唐的莫高窟第158窟,中唐的榆林窟第25窟,西夏的榆林窟第29窟,元代的莫高窟第3窟,晚唐的莫高窟第17(藏经洞)窟。其中,除了莫高窟第158窟采用4:5比例进行复制外,其余都采用1:1比例,逼真“再现”精美绝伦、神秘古朴的敦煌风光,使人身临其境。由于这些洞窟具有极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作为重点保护文物,基本未向公众开放。在“丝路之魂”特展上却能看到,实在是令人大呼过瘾。此外,来自藏经洞的10卷文献也特别引人关注。藏经洞完整保存了近5万件我国古代字画、典籍,包括了经史子集、天文地理、医疗算术、应有尽有,中国仅存8000多件。本次展出的10卷文献全是藏经洞1900年出土的文物真迹,大部分是佛经,还有一件是宋代的“酒账单”。这张宋朝的“酒账单”写在《金刚经注疏》背面,记录了宋代义军政府的213项公费支出,其中大多为买酒,以及部分当时的民俗活动,多方面反映了敦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面貌。

麦积山石窟东接关中,南连四川,是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代表作。如果说敦煌是一座壁画馆,麦积山石窟就是一座雕塑馆。麦积山石窟以精美的泥塑而著称。本次展出是麦积山石窟精品文物25年来的首次外展,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组织了21件雕塑和20件壁画作品参展。其中,北周第12窟《菩萨立像》《弟子立像》、西魏第123窟《菩萨立像》、西魏第127窟《一佛二菩萨组像》、北魏第133窟《沙弥立像》、北魏第155窟《菩萨立像》都是精美的雕塑。壁画方面,北魏第76窟《供养飞天》是麦积山北魏中期最完整的一幅飞天壁画,为麦积山北魏壁画之佳作。第127窟左壁上部绘《维摩诘经变》,是早期经变画中的优秀作品。窟前壁右侧绘制的《接引飞天》(《十善图》)十分灵动。第4窟龛上方所绘《飞天》为七幅大型“薄肉塑”飞天之一,“呼之欲出”,在中国石窟壁画中独此一处。

从克孜尔到麦积山,中国佛教石窟艺术呈现“西域风”向“汉风”的转变。

见证了四川

在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

“四川造”文物见证四川在丝路上的重要地位。

四川不仅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南方、北方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特展上展出的200余件文物中,有不少是原产于四川的文物,包括蜀锦、漆器、青铜器、玉璧等,做工精美、历史跨度大,出土范围分布广泛,印证了当年四川在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

“建武二十一年”鎏金铜斛产于东汉建武二十一年,在四川成都一带生产。器分上斛下盘两部分,通体鎏金。承盘口沿下铸铭文62字,铭文说明蜀郡工官为皇帝造物分主造和制造两级,也反映了当时铜器制作分工很细以及“物勒工名”的制度。鎏金铜斛是国家一级文物,出土于北方丝绸之路上,见证了四川与北方丝绸之路的关系,也是继乾隆大展之后,故宫博物院再次送国宝来成都展出。

黄色龙纹绮丝织品产于唐代,成都双流生产。原为覆面,以双层联珠作团窠环,环外以十样花作宾花,环内是主题纹样对龙。这类图案的织物在丝路沿途出土非常多,是联珠纹中国化的另一集中表现。黄色龙纹绮丝织品现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是国家一级文物。

蜀郡铁锸原产于东汉时期,成都生产,“凹”形銎口,底边扁薄微弧并出翼形刃口,刃口右上方有残缺口,背面铸平,正面隆起,左右两边铸篆文“蜀郡”,中铸篆文“千万”,两面中空成槽以装木柄,对研究成都平原文化向西南地区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蜀郡铁锸现藏于云南省昭通市博物馆,是国家三级文物。

此外,本次特展上,来自保利艺术博物馆的西周燹公盨也颇为引人注目,这件青铜制成的盨是距今约2900年的西周中期的一件食具。盨内底所铸98字铭文记述了“大禹治水”与“为政以德”等内容,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关于大禹治水及德治的文献记录。四川是传说中“禹”的出生地,所以,这件文物与天府之国也不无关联。

本次特展的二、三层公共空间还特意设置了两个单元:“张大千与敦煌”和“四川人在敦煌”。上世纪四十年代,张大千曾赴敦煌临摹壁画,之后段文杰、史苇湘、欧阳琳、李其琼、孙儒僩等投身敦煌文化遗产保护,与敦煌结下不解之缘。

一场展出,把历久而弥新的丝路文化浓缩地展示在人们面前,把四川与南、北、海上丝绸之路的密切过往勾连出来;那些带着历史温度的文物,把四川胸怀天下的包容开放、创新、创造显现出来。近两年来,四川谋划落实了一系列重点项目,加快融入“一带一路”。“丝路之魂”特展,正是以历史文化和精神鼓舞川人现实奋斗的勇气。

新闻推荐

中方强烈谴责埃及恐怖爆炸袭击事件

新华社北京4月10日电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0日在回答记者相关提问时说,中方对埃及坦塔市和亚历山大市科普特教堂先后发生恐怖爆炸袭击表示强烈谴责。据报道,4月9日,埃及坦塔市和亚历山大市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