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娱乐> 娱乐热点> 正文

93岁大家冯其庸昨在京仙去 他的人生就是一个书架。

成都商报 2017-01-23 00:00 大字

著名红学家、国学家、文史学家、画家、书法家、摄影家、戏曲评论家……

被誉为“红学研究的定海神针”的他人生精彩,无法被简单定义

我国著名文史专家、中国红楼梦学会顾问、著名红学家冯其庸昨日中午时分在北京潞河医院平静离世,享年岁,我国文学界又痛失一位大师。

人文社认为,《红楼梦》校注本进行修订,为广大读者提供最可靠、最严谨的版本。冯其庸先生被誉为“红学研究的定海神针”,其中硕果是他的大作《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汇校汇评》。

冯老不仅是著名的红学家,除以《红楼梦》研究著称于世,他还涉猎历史、国学、文学艺术、考古、文物鉴定收藏等诸多领域,红学以外的他,更是诗人、画家、书法家、摄影家、戏曲评论家。

大师一生酷爱读书,他认为:生活就是读书。儿时于放羊种地之余不忘读书,“书读得很杂却读了不少”。冯其庸的生活是被一本本书摞起来的书架,读过的书中有着他的记忆。

人生

我现在愈来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许是年纪大了一点的缘故。有句老话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只赞成上半句,因为它让我知道“不足”,然后知道奋进,也知道敬人。我不赞成下半句,至少这下半句对我没有用。我认为人永远要比上,然后方能知不足,然后方能知谦虚、谨慎、努力。永远不要去“比下有余”,因为它让你自慰、自满而懈怠。

国学

国学是我们文化传统、思想传统、民族智慧的精华,是我们这个民族顶天立地的柱子,也是我们无形的强大的精神长城。

没有她,我们站不起来。没有了她,一个民族就没有根底,就没有了扎根大地永不可拔的根。

传统文化

不管你是在哪个领域工作或者生活,传统文化都会给你更多的联想和启示。这种修养让人不肤浅、不浮躁,也会更优雅。

我感到并不是传统的东西没有出路了,关键是要懂得好与坏,然后再学习、引进。

有些东西不能只看一时、一地。曾经有人认为汉字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要改汉字为拉丁字母。现在怎么样?在电脑上输入汉字,比字母更快!

传统文化中确有许多精华,能给我们更多思想的空间,能启发我们的智慧。

读书

我的生活就是读书。

读书是自我造就、自我成才的唯一道路。

我一辈子读书体会的一个经验就是要把读书和调查结合起来。

冯其庸,名迟,字其庸,号宽堂,年2月生于江苏无锡县前洲镇。历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红学会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文联理事、《红楼梦学刊》主编等职。以研究《红楼梦》著名于世。著有《曹雪芹家世新考》、《论庚辰本》、《梦边集》、《漱石集》、《秋风集》等专著二十余种,并主编《红楼梦》新校注本、《红楼梦大词典》、《中华艺术百科大辞典》等书。

散文集还在编辑中 生前获颁多个终身成就奖

获知冯其庸先生去世的消息后,昨日,记者联系到出版冯老多部著作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策划部主任宋强,他表示年底就听说冯老身体不太好住院了,没想到突传噩耗。他透露,冯老散文集《人生散叶》还正在编辑过程中,可惜他未见到样书。

除红学研究之外,冯其庸先生的工作还涉及历史、国学、文学艺术、考古、文物鉴定收藏等诸多领域。年8月,他第二次考察帕米尔高原,于海拔米的明铁盖山口,发现了玄奘取经回国的山口古道,这是该古道自玄奘归国后第一次被发现。年月,冯其庸先生获颁文化部“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年月,他荣获中国人民大学首届吴玉章终身成就奖。

生前刚出版新著

视手抄本《红楼梦》如生命

就在本月,冯其庸先生年前以小楷抄写的卷《瓜饭楼抄庚辰本石头记》刚由青岛出版社出版。对于《瓜饭楼抄庚辰本石头记》,冯其庸曾表示:“我对这部抄本《红楼梦》真爱到如同自己的生命一样。”

作为知名红学家,冯其庸在生前回忆了自己手抄《红楼梦》的经历。“那个时候我还没有深入研究《红楼梦》,但是我已经认识到《红楼梦》的早期抄本很珍贵。”在冯其庸看来,《红楼梦》既是小说,也不完全是小说,它跟一般纯粹以故事为内容的小说不一样,有很多情节隐蔽在书里。冯其庸认为,曹雪芹的家庭和他亲戚家庭的遭遇是书中隐蔽的内容。

红学权威

他参与的《红楼梦》版本最权威

无论是被评为“最难读的书”之首,还是被专家学者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至今仍在“畅销”,成为每一个中国读者案头必不可少的好书。

宋强表示,两百多年来,尤其是近一个世纪以来,关于《红楼梦》的研究论著、文章不计其数,并形成了相关学科——“红学”。众多的红学著作中,初版于年的《红楼梦大辞典》,集结了冯其庸、李希凡、邓庆佑、吕启祥、胡文彬、顾平旦、陶建基知名红学专家共同编撰,兼具知识性、学术性和工具性,堪称集大成式的《红楼梦》百科辞典。

年,人文社就以“作家出版社”的名义出版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标点整理的《红楼梦》。这个整理本所用的底本是“程乙本”,整理的方式除了分段、标点之外,还改正了一些错别字,加了由俞平伯、华粹深、启功(后又加入李鼎芳)诸先生合撰的注释。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当时还为该书题写了书名。沈尹默先生的题字还曾被年版电视剧《红楼梦》借用过。

年以“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名义出版了第二个校点、注释本。这次整理仍以“程乙本”为底本,但参校了几个本子。其中参加这次校点的是周绍良、周汝昌和李易,参加注释的是启功先生。年3月,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的新一版《红楼梦》校注本问世,这个新校注本是在红学所的主持下,经过一代红学家的集体努力完成的。参加校注工作的有冯其庸、李希凡、刘梦溪、吕启祥、孙逊等二十位专家学者;并有吴世昌、吴恩裕、吴组缃、周汝昌、启功等几位老红学家担任顾问。在校注工作中,校注组坚持一个原则: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比较接近曹雪芹原著面貌的经过整理的普及本。

人文社认为,《红楼梦》校注本进行修订,精益求精、不断完善,为广大读者提供最可靠、最严谨的版本。冯其庸先生被誉为“红学研究的定海神针”,是他一生孜孜不倦研究红学的结果,其中的硕果是他的大作《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汇校汇评》。

业界悲痛

两大红学代表均已去世

《红楼梦》的同名影视作品中,无论是年由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的电视剧,还是年由著名导演李少红导演的电视剧,都是依据人文社《红楼梦》校注本进行改编的。

当初李少红版电视剧《红楼梦》的争议,其核心在于所据底本的不同,该版本电视剧沿用了回的通行本。而版电视剧《红楼梦》则吸取了当时红学成果,舍弃了后回的主要情节。在这背后, 隐藏的是“红学”多年的派别之争。“红学”自五四运动后得大发展,分裂出以周汝昌为代表的“新红学”以及以冯其庸为代表的“当代红学”两派。

红学专家认为,周汝昌、冯其庸是传统红学的两大代表,如今两人均已离世,再谈“红学专家”的所谓学术争论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宋强遗憾地告诉记者,如今在世的著名红学家不多了。年月,红学家李希凡先生参加在人文社四楼会议室召开的“纪念曹雪芹诞辰周年暨《红楼梦大词典》修订启动仪式”,“我们那里没有电梯,辛苦老人家爬到了四楼。记得在发言时,他略显忧伤地说,这可能是最后一次来了。”另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昨日记者致电李希凡先生,对方家人告知,李先生接到冯老去世噩耗,十分伤心。

昨日,版电视剧《红楼梦》贾宝玉的扮演者欧阳奋强、电视剧《西游记》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都发文悼念,希望冯老一路走好。

成都商报记者陈谋 综合

爱读书成大师

书斋名为“瓜饭楼”

年,冯其庸出生在江苏无锡前洲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时,书给冯其庸打开了另外一扇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在他眼前逐渐打开。冯老到晚年,还能背得许多篇章,他说都是少年时书少,得到一本如获至宝,拼命多读,于是成诵。

年初,冯其庸入学无锡国专,接受系统的国学训练。在无锡国专时期,冯其庸的国家观念也在成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冯其庸继续在无锡女中担任教师,一直到年,被调到中国人民大学。年,中国人民大学决定成立国学院,离休十年的冯其庸出任院长。作为首任院长,冯其庸为人大国学院设计了最基本的规范,国学院的课程体系也来自他的建议。冯其庸倡导三个办学特色,至今仍在国学院施行:导师制,加强师生的联系;游学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培养扎实学风;办国学论坛,领略大师风采,博采众家之长。

冯老的客厅里,高挂着刘海粟先生题写的匾额——瓜饭楼,那是冯先生的书斋名,为的是不忘早年“以瓜当饭”的艰难岁月。本报综合

大家冯其庸

诲人一甲子 半生寄国学

国学家冯其庸 岁执掌人大国学

如果从年任教于江苏省无锡市第一女中算起,冯其庸先生一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时间超过年。他在人大教过书,后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也带了许多研究生,算得上桃李满天下。对于“大师”的称号,他含蓄地表示:“要是将‘大师\’理解为‘大学教师\’,我倒很符合。”

人大国学院成立时,冯先生讲了国学入门课,那一年(年)他已经岁高龄。在冯先生心中,国学的最终使命是使今天的人们能够继承古人对社会、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谓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这种境界应该世代相传。

红学家冯其庸 红学研究的“定海神针”

几年前,在央视“百家讲坛”讲红学时,冯先生曾这样自谦地定位,称只能算是“红外乱谈”。对于红学,他一直像保护眼睛一样,而他在大家心中,也被视作红学研究的“定海神针”。

冯先生对现今社会、学术界、教育界的浮夸风十分忧虑。在某次大会上,他说,“现在学术界、教育界的浮夸风已经成为社会危机了,红学界也不例外,浮夸程度十分严重,连国外的学术界都发表文章表达了关切之情。”冯先生说,红学的研究没有止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

画家冯其庸 重“聊写胸中逸气”

冯其庸还在研究中国文化史,古代文学史、戏曲史、艺术史等方面做出了成就,研究了中国大西部的历史文化艺术,著有考证丝绸之路和支架取经之路的大型摄影图册《瀚海劫尘》,获得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冯其庸还擅于书法和绘画,冯其庸的画远追青藤、白阳,近受齐白石、刘海粟、朱屺瞻的影响,曾与刘海粟、朱屺瞻、谢稚柳、唐云、启功、徐邦达,杨仁恺、周怀民、许麟庐诸先生游,于书画潜心学习。在各种艺术方式之间,他更重“聊写胸中逸气”,表现出与同乡倪迂之间的暗合。

书法家冯其庸 钟情王羲之的《圣教序》

他的画还有“写”的特色,反映了他在书法方面的造诣。他早年临写各家各派,但最喜欢的是行书,尤其钟情于王羲之的《圣教序》。

戏曲评论家冯其庸 撰写评论为戏曲大家重视

冯其庸也是汉画像砖的研究者,中国汉画学会首任会长。他还是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撰写的评论甚为戏曲大家重视,袁世海先生也因此和冯先生成为至交,曾请他亲临剧场讲解历史背景与剧情设计。冯先生也研究古代戏剧,《〈精忠旗〉笺证稿》就是其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

摄影家冯其庸 出版过大型摄影集《瀚海劫尘》

冯其庸还出版过大型摄影集《瀚海劫尘》,专家予以佳评。此外,在中国人民大学讲授古代文学课程时,冯先生出版过《历代文选》和《中国文学史》,对于《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等都有专门研究,他研究北宋词风,深得夏承焘先生赞同。综合《人民日报》等

新闻推荐

“温暖回家,为爱续航”春运魅蓝Note5携群星送你回家过好年

新年将至,“春运回家"已然成为时下最热话题,说到回家,有过春运经历的朋友们都会不自觉的在后面加上个“难"字。春运回家难不止受到大批返乡人员的关注和热议,近日王祖蓝、辛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