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娱乐> 娱乐八卦> 正文

信仰的力量——外国军人眼中的长征

贵港日报 2016-10-21 00:00 大字

“长征是军事史上伟大的业绩之一……与此相比,汉尼拔经过阿尔卑斯山的行军看上去像是一场假日远足”。近80年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

80年过去了,长征仍然被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军人们谈论着。在北京北郊的国防大学防务学院,来自巴西、尼日利亚、印度、德国和巴基斯坦等国军人在近距离接触中国军人的同时,对长征精神也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在这些戎马生涯的外国军人眼中,长征精神是信仰,是决心,是牺牲,是领导力,是使命感,是中国社会不断传承、活力永存的宝贵凝聚力。

“从红军身上看到了坚定的信仰”

巴西空军上校吉安卡洛·弗兰卡·阿普佐,战斗机飞行员。为实现儿时的飞行梦想,他15岁时就进入军校,后加入空军。

7年前,阿普佐率领一支战斗机编队在亚马孙丛林驻守,那里远离城市,没有道路,只有莽莽的热带雨林。这是他军旅生涯中最大挑战,不光是工作环境复杂,更要承受与家人分离、生活艰苦的考验。

那时,阿普佐更加体会到信仰的力量,“信仰就是坚信自己的使命。你必须相信,真正相信自己在做正确的事情”。而只有拥有信仰,人们才愿意为使命而牺牲。

阿普佐最早在军校历史课上听到长征的故事,从中国工农红军身上,他看到了坚定的信仰。“在长征中,我们看到很多夫妻长期分离,有些甚至再也见不到对方……这种精神是一样的。那就是坚信自己的使命。我认为这是长征的核心部分”。

早在1986年,斯诺的老朋友、美国人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到,长征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阿普佐认为,长征是一个关于信仰的故事,长征精神从未消失,“如果我们不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我们怎么能成功。一些时候,你需要做出一些牺牲才能得到更好的东西”。

“这是一个有关爱国和决心的故事”

“我认为是长征造就了今天的中国。这是一个有关爱国和决心的故事,”尼日利亚空军上校欧鲁菲米·萨姆森·欧古恩西纳说。

采访中,他主动说起长征中最惨烈战役之一——湘江战役。五天五夜,湘江两岸,红军将士与五倍于己的敌军展开殊死决战,险些全军覆没,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为3万多人。

“我本以为红军渡江后会放弃长征。红军折损了很多战士,完全有理由选择放弃。但让我惊讶的是,他们坚持了下去。尽管伤亡惨重,他们依然坚持完成这一任务,”他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推出的纪录片《从未远去的长征》中说。

在这位尼日利亚上校成长经历中,有一点与长征精神存在相同之处,那就是决心。

欧古恩西纳还是飞行学员时,曾因操作失误发生坠机,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从未想过放弃。

后来他转为飞机工程师。有一次,尼日利亚一架军机出现严重故障,负责维修的外国承包商开出天文数字的修理费,还说只有他们才能修好飞机。不信邪的欧古恩西纳和几个战友加班加点,排除所有故障,让外国承包商惊讶不已。

这件事让欧古恩西纳得出一个结论,“很多时候,我们要依靠自己,依靠自己的决心”。

他还想着今后能有机会走一段长征路,爬几座险峰,体验红军当年的经历。“我们不应让长征精神消亡。这种坚忍不拔、不惧艰险的精神仍在延续,从未被放弃,”他说。

“长征精神是一种牺牲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一种牺牲精神,不畏牺牲,信念坚定,”行伍生涯已有22年的印度陆军上校阿尔温德·库马尔·潘迪这样理解。

潘迪来自军人家庭,在空军服役的父亲是他的偶像。潘迪还知道广为流传的长征故事“金色的鱼钩”。他说,这名老班长负责照看病员,工作尽心尽责,总是把食物分给下属吃,自己却饿着肚子。几个月后,老班长因饥饿而死。

“他把生存的希望留给了自己的属下,确保他们能够完成长征,”潘迪说,长征中这类故事很多很多,这些人“诠释了伟大,诠释了长征精神”。

“对于所有军人而言,这种精神都极其可贵。即便在现代社会,它也是相当重要的,这是关于牺牲和决心的精神。这种精神依然在中国闪耀。”潘迪说。

“长征精神是中国社会中的一股凝聚力”

约翰—阿内·瓦尔纳·弗里德里克·尼曼,德国海军中校,出身海军世家。祖父、父亲、儿子都曾在或正在海军服役。一家人难得聚到一起时,男人们聊得最多的还是海军,虽然女人们会有一些抱怨。

尼曼经常连续几个月都会在海上。“在海上的几个月里,我们得像长征中的战士那样,一直相互支持”。

尼曼说,长征是一个非同一般的事件,时间跨度长,参与度广,而具体到一支部队、一个连队乃至一艘渡船上,就需要大家团结合作,互相支持,相信领导者并积极完成使命。

来到国防大学进修后,尼曼开始学中文,并给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字“倪勇安”。

谈到长征精神,尼曼说,它就像中国社会的一股凝聚力,在中国人民身上,可以看到源于长征精神的奉献、信任以及相互支持等品质。

“长征精神依然活跃在中国和中国军队”

穆罕默德·坦维尔·皮拉查10岁的时候看到,一架战斗机低空飞行,几秒钟后又迅速攀升,飞向高空,速度和声音让人震撼。

当时,他就梦想着有朝一日坐进战机驾驶舱。“这是一个漫长的梦想。这个梦想的实现需要刻苦、勇气、顽强和动力”。现在,他已经是巴基斯坦空军准将。

“这就像长征精神。我需要付出长期努力,才能取得成果,不能奢望一蹴而就,”皮拉查说。

六、七年级时,皮拉查在学校学习中国相关知识,也学习了中国红军艰苦卓绝的长征历史。成为战斗机飞行员后,他还在演习时与中国飞行员一起飞过。

“中国飞行员技术一流。人机合一相当完美。重要的不仅仅是飞机本身,坐在飞机里的人更为重要,”皮拉查说,他从中国空军飞行员身上感受到一种精神的力量。中国战斗机也许不是最先进的,但中国飞行员却能把飞机性能发挥到极致。

“这种精神就是80年前的长征精神。我感觉长征精神依然活跃在中国和中国军队。这种精神仍然存在”。

皮拉查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领导人正以远见卓识,把中国带入一个新时期。在他们的领导下,这种艰苦奋斗、不惧艰险的长征精神永存。

(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 新华社记者张伟 陈方 杨定都)

新闻推荐

佟大为成联合国亲善大使 自曝乐做“妇女之友”

关悦、佟大为11月23日晚,由联合国妇女署携手瑞典驻华大使馆及丹麦文化中心举办的“他为她”行动暨“爸爸”摄影展开幕式于当晚在北京举办,影视圈模范明星夫妻佟大为关悦受邀出席。现场,联合国妇女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