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一定的礼数。而礼数文化究竟咋整才地道,才规范,现在多数人已经不太清楚。都知道尊老爱幼,尊师重教的大道理,可是现实生活中却又常常让人理不清头绪。 我做村里民办教
□宋殿儒
乡下人常把礼仪叫作礼数。待人接物常离不开一定的礼数。而礼数文化究竟咋整才地道,才规范,现在多数人已经不太清楚。都知道尊老爱幼,尊师重教的大道理,可是现实生活中却又常常让人理不清头绪。
我做村里民办教师后的第二年,就有人给我介绍个好姑娘。在我家里见面时,不知咋整的,我心里一紧张竟然不知咋称呼姑娘了,结果是,我脸蛋憋得通红对人家说了一句“您来了”。按介绍人交代的应该大大方方,文绉绉地轻唤人家一声“你来了”。可是,我心里看人家长得一朵花儿似的,就紧张地低三下四了,竟然把尊父母长辈的那个“您”字喊到了她身上。那姑娘也是个高中生,可能从来没有人给她那样尊贵过,因而也就一阵紧张,小脸蛋瞬间就火烧云了。就这样,第一次俩人见面,把心里早已准备好的话都全给忘记了,彼此静寂十分钟后就散场了。那一次见面没成功,主要是姑娘父母感到我老诚,连个囫囵话都说不来。后来在媒人的再三解释下,人家父母算是勉强答应了这门婚事。可是到双方父母见面“行礼”时,我却又在端饭碗上出了问题。
农村人办婚事需要一个“行礼”仪式。所谓的行礼也就是双方父母坐一起吃顿好饭,再交接一下彩礼。因为上次我吃了礼仪上的亏,所以在行礼前我就咨询了媒婆,该如何给未来的丈人爹和丈母娘以及未婚妻说话端饭。可是,没想到,按照媒人的礼数又出了差错。因为媒人说,双方父母坐在一起,都是尊贵的长辈,而相比之下人家姑娘父母更上一层,主要人家还是客人,理应同等辈份下客人优先。因而我端饭时,就把第一碗饭绕过自己的亲生父母端给了未来的丈人爹,而后以此类推地端下去。结果,未来的丈人爹反把那碗饭又推给了我的父亲。这样一来,饭场上就出现一阵推让,好半天没人动筷子吃饭。
最终,人家父母脸色铁青地离开了我家,彩礼也没有拿走。
后来媒人就过来对我一阵炮轰,说我是个机器死脑子,在礼数上不会灵活运用孔老二。
不管怎样,我第一次相亲失败,既成事实。就因为端饭碗。
第二次相亲,我汲取第一次教训,决定灵活运用孔老二。
可没想到问题又死在端饭碗上。
那一天,未来的丈人和岳母是和我父母插花落坐。我的父亲距门口最近,挨着是未来的丈人爹。结果,我端上饭碗就在门口迟疑了一秒钟后才决定先把饭碗放在未来丈人爹跟前,结果是,未来的丈人爹就把碗推给了我的父亲,还扭脸对我直说,“咱两家既然能坐到一起都是一家人,怎么把我们当客人了? ”
好在这一次的未来丈人是个干部,懂得年轻人的心思,虽然不满意,但还是能够理解的。
结婚后,我也常常因为给家里客人端饭犹豫座次,受到老婆的奚落,说我文文乎乎像个人,实地里是个不懂礼数的大傻瓜。
再后来,家里来了客人,我就找各种原因让老婆端饭。结果是人家怎么端都很正确了。她先端给她父母再端给我父母时,双方父母都高兴。我父母说,亲家今个儿是贵客理应优先。先端给我父母的时候,她父母也高兴,说看到闺女知道孝顺公婆打心底高兴。
妈呀呀!我整天的研究孔老二,咋就不如压根就不理孔老二的老婆呢!
现在我们都老了,该是儿孙们跟自己端饭碗了。我们究竟咋教育自己的晚辈通情达理,以礼待人。我想还是不全靠孔老二的好,就靠自己心里的亲情。只要心里感到是亲人,饭先端给谁就没那么重要了。心怀真情,灵活运用孔老二礼,才是最贴切的礼数。
新闻推荐
□胡晓发绿荫簇拥,碧溪环绕,一幢幢徽派建筑依山而建,这就是黄山区汤口镇山岔村的翡翠新村。新村乍看是花园,细看更是乐园。或环形或纵深的水泥道路把幢幢崭新的别墅连接在一起,房前屋后都是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