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娱乐> 娱乐八卦> 正文

吴平雨季的雨就这样一直下不出门的日子可以独自守侯寂

德阳晚报 2016-08-03 00:05 大字

□吴  平

雨季的雨就这样一直下,不出门的日子可以独自守侯寂寞,去幻想很多美妙的事情,当然也可以什么都不想,让大脑一片空白,默默隔窗眺望,大雨如注,雷电交加,街上很空旷,只有满街的雨水向东流,像野兽一样肆虐奔跑。细雨如丝的时候,人们纷纷撑起各色花伞走出家门,小巷顿时也成了一片流淌的花河。半夜三更,有狂风呼啸,把暴雨吹撒到建筑物上如炒豆一般狂响,闪电把漆黑的夜晚刷得惨白,接着也许是一声惊雷,也许就此沉默,有的还是急切的雨声。

有时候雨季的时间很长,十天半月没有边际,当知青的时候遇到雨季就“扎雨班”了,不出工的时候很惬意,但是时间一长又感觉太无聊,总想做点什么,特别是没米、没水、没柴烧的时候,一边是大雨封门,四野茫然,一边是饥肠辘辘,不见炊烟,总是想到曾经吃过的美味佳肴,那“稀饭是铁,干饭是钢,包子馒头香又香……”的滋味就直让人咽口水。很多知青在乡下都苦,缺少口粮也没有钱,一天到晚琢磨哪家地里有玉米、花生、土豆,甚至南瓜……当然,有时也幻想在雨天的野外有只“落汤鸡”蹲在竹林或屋后,能够唾手可得,那是最幸运的。但是,很多时候这一切的一切都属于“美梦”,属于“精神牙祭”。

记得有一年也是“扎雨班”,我和同队的知青小宝把仅有的一点米做成干饭。本来我们有一条约定俗成的规矩,就是做饭的分饭,拿给不做饭的先选,以显公平。可有一次,我分饭后小宝迟迟没来选饭,我就自己选了一碗先吃了,或许是破坏了“规矩”,或许是小宝觉得吃亏了,总之从那以后我们分锅分灶,从不说话,直到知青回城。

当然,雨季也并非一概凄风苦雨,我后来在大队做了赤脚医生,又在乡卫生院做了医生,雨季时候来就诊的人少,看医书,自学深造就成了雨季的一种生活。有天晚上,一乡姑戴着斗篷,穿着蓑衣跑来找医生,说是她父亲生病需要出诊,当时医院就我一人值班,随她深一脚浅一脚步行五六里路到她家,乡姑把我请进屋,然后脱去蓑衣斗篷,把马灯挂墙上,屋里到也亮堂,这时我才看清请我的乡姑原来是一亭亭玉立的姑娘,用一花手绢扎一束马尾辫,显得清秀可人。她父亲躺床上,说是发烧、痢疾。我按规矩给他作了检查,然后打了一针,开了两天的药。其实那时候治痢疾、发烧就氯霉素、黄胺和痢特灵一类常规药很管用。第二天姑娘前来道谢,按乡下的规矩给我提来20个鸡蛋。白天我更看清楚了这姑娘长得确实漂亮,明眸皓齿,十分乖巧,只是穿戴土气了点。

后来,这姑娘逢场天还有事无事来医院找我,或给我拿一把菜,或给我拿一本书,比如残缺不全的《红楼梦》、《青春之歌》等等。当然我们更多时候还是互换书籍。那时候都说谈恋爱的青年男女第一次不好说出口,都是拿借书做幌子,把心里想表达的话写在纸上夹在书里。我也留意过,我每次拿到她的书私下都要仔细翻看,确实没有任何纸条。我们之间很纯洁。后来我把自己穿旧了一条红色灯笼秋裤给她(当时知青把旧衣服给农民是一种时尚,甚至要农民拿鸡蛋或粮食来换),她第二天就穿起,裤脚露一截红边,她觉得很洋盘。她说她很羡慕知青的运动裤,她没穿过运动裤,更没穿过毛裤,再冷的天都是一条单裤。后来我进城学习,回来的时候还给她买了一条纱巾,当时用纱巾是一种时髦。她也经常给我拿一些她们家的农家特产,有一次还特意用茶缸给我端来她们家炒的回锅肉。当时的肉是很紧俏的,不知道她是怎么端出来的,不知道她们家里人知不知道,毕竟那回锅肉至少需要半斤肉才做得成。

其实,当时卫生院里很多同事都觉得我们在恋爱,尽管我们不是,我们连手都没拉过。其实我也想过多次,如果一直留在医院回不了城的话,或许哪天她不开口,我都会主动开口。但是,最终没这个机会,我还是回城了。

我们知青回城的时候是1978年的下半年,好像那也是个秋雨绵绵的雨季,她来送我,也是系着我送她的那条红纱巾,秋雨之中,我看见她的脸色很苍白,似乎还挂着泪,当然也许是雨水。

那一别,我们再无联系,再无音迅。后来,当我再回到那里的时候已是事隔40年了,她们家的房子都不见了,她家的原址除了公路就是鱼塘。我打听过一些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很多人不知她们的去向,也有一两个人说那姑娘远嫁到河北去了,嫁了个当兵的。

□吴  平

雨季的雨就这样一直下,不出门的日子可以独自守侯寂寞,去幻想很多美妙的事情,当然也可以什么都不想,让大脑一片空白,默默隔窗眺望,大雨如注,雷电交加,街上很空旷,只有满街的雨水向东流,像野兽一样肆虐奔跑。细雨如丝的时候,人们纷纷撑起各色花伞走出家门,小巷顿时也成了一片流淌的花河。半夜三更,有狂风呼啸,把暴雨吹撒到建筑物上如炒豆一般狂响,闪电把漆黑的夜晚刷得惨白,接着也许是一声惊雷,也许就此沉默,有的还是急切的雨声。

有时候雨季的时间很长,十天半月没有边际,当知青的时候遇到雨季就“扎雨班”了,不出工的时候很惬意,但是时间一长又感觉太无聊,总想做点什么,特别是没米、没水、没柴烧的时候,一边是大雨封门,四野茫然,一边是饥肠辘辘,不见炊烟,总是想到曾经吃过的美味佳肴,那“稀饭是铁,干饭是钢,包子馒头香又香……”的滋味就直让人咽口水。很多知青在乡下都苦,缺少口粮也没有钱,一天到晚琢磨哪家地里有玉米、花生、土豆,甚至南瓜……当然,有时也幻想在雨天的野外有只“落汤鸡”蹲在竹林或屋后,能够唾手可得,那是最幸运的。但是,很多时候这一切的一切都属于“美梦”,属于“精神牙祭”。

记得有一年也是“扎雨班”,我和同队的知青小宝把仅有的一点米做成干饭。本来我们有一条约定俗成的规矩,就是做饭的分饭,拿给不做饭的先选,以显公平。可有一次,我分饭后小宝迟迟没来选饭,我就自己选了一碗先吃了,或许是破坏了“规矩”,或许是小宝觉得吃亏了,总之从那以后我们分锅分灶,从不说话,直到知青回城。

当然,雨季也并非一概凄风苦雨,我后来在大队做了赤脚医生,又在乡卫生院做了医生,雨季时候来就诊的人少,看医书,自学深造就成了雨季的一种生活。有天晚上,一乡姑戴着斗篷,穿着蓑衣跑来找医生,说是她父亲生病需要出诊,当时医院就我一人值班,随她深一脚浅一脚步行五六里路到她家,乡姑把我请进屋,然后脱去蓑衣斗篷,把马灯挂墙上,屋里到也亮堂,这时我才看清请我的乡姑原来是一亭亭玉立的姑娘,用一花手绢扎一束马尾辫,显得清秀可人。她父亲躺床上,说是发烧、痢疾。我按规矩给他作了检查,然后打了一针,开了两天的药。其实那时候治痢疾、发烧就氯霉素、黄胺和痢特灵一类常规药很管用。第二天姑娘前来道谢,按乡下的规矩给我提来20个鸡蛋。白天我更看清楚了这姑娘长得确实漂亮,明眸皓齿,十分乖巧,只是穿戴土气了点。

后来,这姑娘逢场天还有事无事来医院找我,或给我拿一把菜,或给我拿一本书,比如残缺不全的《红楼梦》、《青春之歌》等等。当然我们更多时候还是互换书籍。那时候都说谈恋爱的青年男女第一次不好说出口,都是拿借书做幌子,把心里想表达的话写在纸上夹在书里。我也留意过,我每次拿到她的书私下都要仔细翻看,确实没有任何纸条。我们之间很纯洁。后来我把自己穿旧了一条红色灯笼秋裤给她(当时知青把旧衣服给农民是一种时尚,甚至要农民拿鸡蛋或粮食来换),她第二天就穿起,裤脚露一截红边,她觉得很洋盘。她说她很羡慕知青的运动裤,她没穿过运动裤,更没穿过毛裤,再冷的天都是一条单裤。后来我进城学习,回来的时候还给她买了一条纱巾,当时用纱巾是一种时髦。她也经常给我拿一些她们家的农家特产,有一次还特意用茶缸给我端来她们家炒的回锅肉。当时的肉是很紧俏的,不知道她是怎么端出来的,不知道她们家里人知不知道,毕竟那回锅肉至少需要半斤肉才做得成。

其实,当时卫生院里很多同事都觉得我们在恋爱,尽管我们不是,我们连手都没拉过。其实我也想过多次,如果一直留在医院回不了城的话,或许哪天她不开口,我都会主动开口。但是,最终没这个机会,我还是回城了。

我们知青回城的时候是1978年的下半年,好像那也是个秋雨绵绵的雨季,她来送我,也是系着我送她的那条红纱巾,秋雨之中,我看见她的脸色很苍白,似乎还挂着泪,当然也许是雨水。

那一别,我们再无联系,再无音迅。后来,当我再回到那里的时候已是事隔40年了,她们家的房子都不见了,她家的原址除了公路就是鱼塘。我打听过一些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很多人不知她们的去向,也有一两个人说那姑娘远嫁到河北去了,嫁了个当兵的。

新闻推荐

以强有力执法营造良好旅游环境

■陈尚营今年的国庆长假,青岛“天价虾”事件具有一定标本意义,让“宰客”成为人们痛心的一个关键词。对此类不诚信行为“零容忍”,严格执法,是维护游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