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娱乐> 娱乐八卦> 正文

避免“为虎作伥”多家法媒宣布将不在报道中公布恐袭者照片

桂林晚报 2016-07-29 01:02 大字

7月26日,在法国北部滨海塞纳省省会鲁昂附近一座教堂,特警参与解救人质行动。新华社/路透

法国多家主要媒体27日宣布,今后将不在报道中公布恐怖袭击者的个人照片,避免无意中充当这些血腥杀手及其背后的恐怖组织的宣传工具。

专家认为,此举有可取之处,因为已有研究显示,大量且详细的报道可能在短期内“刺激”类似恐袭或暴力事件再次发生。

不予“死后荣耀”

法国主要新闻频道商业调频电视台、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和“法国24小时”新闻网站宣布,将停止在报道中播出恐怖袭击者的影像,以免给这些凶手增添“死后荣耀”。

阿拉伯语电台“蒙特卡洛”稍后宣布,也将采取这一做法;法国《世界报》和《十字架报》先前已经宣布采取这类举措;而欧洲第一电台的做法更严,甚至将不公布恐怖袭击者的姓名。

“尼斯恐怖袭击之后,我们意识到,大量展示袭击者的照片让人感觉非常不舒服。”《世界报》总编热罗姆·费诺利奥说。

夺走84人性命的尼斯袭击发生后,元凶穆罕默德·拉胡艾杰-布赫莱勒的照片一时间充斥法国各大媒体,包括他秀肌肉、跳拉丁舞的旧照。

商业调频电视台评论主管埃尔韦·贝鲁说:“昨晚我们做出决定,将不再展示恐怖分子的照片……照片非常有代表性,而且被反复展示,给人以恐怖分子和受害者受到同等对待的感觉。”

费诺利奥说,不公布恐袭者照片不等于向公众隐瞒信息。“这不是隐藏事实,也不是隐瞒凶手来自哪里,因此我们并不赞同连凶手名字也不公开”。

多数媒体认为,为保障公众知情权,袭击者姓名还是应该公开。

不过,左翼日报《解放报》表示,将继续公布恐怖袭击者照片,理由是这样做与带给凶手“死后荣耀”是两码事。

避免如法炮制

一名专家说,欧洲近期连续遭遇恐袭和暴力事件,媒体报道保持“一定克制”有好处,不仅能防止媒体沦为恐怖分子的宣传工具,还能避免刺激有意效仿者炮制类似袭击。

供职于西澳大利亚大学的专家米夏埃尔·耶特尔研究了1970年以来恐怖暴力事件的相关数据。他告诉法新社记者,他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即“如果对一起袭击做大规模报道,那么在接下来几个星期乃至几个月内,我们会看到更多袭击发生”。

他认为,欧洲近来发生的袭击事件多为“校园枪击式”和“恐怖独狼式”两种类型,而无论对哪一类,媒体在报道时都应该像报道自杀事件一样保持克制,不宜公开过多细节。

“从恐怖团伙的角度来看,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正是他们想要的,”耶特尔说,“人人都在看,人人都害怕。恐怖组织正需要这样的媒体平台,报道越多越好。”

“而对于校园枪击类的袭击,单是高曝光率这一点或许就足以‘鼓励\’其他枪手也大开杀戒。”他说。

■相关链接

法国教堂血案另一名嫌疑人身份确认

据法国检方28日消息,26日发生在法国北部滨海塞纳省一座教堂的人质劫持事件中第二名嫌疑人身份已获确认。

法国 BFMTV 电视台当天援引法国检方消息说,司法部门通过DNA检测,确定教堂人质劫持事件的第二名嫌疑人是19岁的阿卜杜勒·马利克·珀蒂让。此人出生于法国东北部孚日省,今年6月因试图前往叙利亚参加“圣战”而被法国情报部门列入“高优先级监控目标”名单。

另据法国媒体报道,法国反恐部门本月22日从外国情报部门获悉,一名不明身份者“准备参与在法国境内的袭击”,法国反恐部门获得的嫌疑人照片与阿卜杜勒·马利克·珀蒂让十分相似。综合新华社

新闻推荐

忽有斯人可想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