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蛐蛐、挤榨油、斗鸡、躲猫儿…… 会理儿童的传统游戏
现在的游戏五花八门,电脑的、电动的、遥控的、组合的、变形的等等,旧时会理儿童的游戏比较简单,“斗蛐蛐”、“挤榨油”、“躲猫”、“打三角板”跳绳、跳房子、踢毽子……虽然原始,但贴近自然,有益身心发展,且快乐无限。
文/李卫民图/本报资料
现在的游戏五花八门,电脑的、电动的、遥控的、组合的、变形的等等,旧时会理儿童的游戏比较简单,贴近自然。
那时的各种游戏中,首推“斗蛐蛐”。春末夏初,蟋蟀成熟,孩子们成群结队到河滩、菜地、包谷地“翻蛐蛐儿”,蛐蛐从颜色上可以分为铁甲、铜甲、油甲;从“颈”上有红颈、白颈、乌颈、辣子颈;从伴生状态看,最厉害的是棺材保稍的,其次是老麻蛇保稍、癞格宝保稍的。最有趣的是牛屎保稍的,号称“粪毒嘴”,再厉害的蟋蟀与它打过,就再也不会打架了。蛐蛐儿捉回来后,先自己打一遍,分出大王、二王、三王……然后提着遍街打,与别的孩子决出胜负。其方式有“铡刀阵”,在蛐蛐儿筒(一种竹制斗蛐蛐儿用具)口放一把刀,谁的蛐蛐儿被打出筒,就一刀铡断。最恐怖的是“鸡啄阵”,蛐蛐儿筒边放只老公鸡,战败被赶出蛐蛐儿筒的,被鸡一嘴就吃了,有时连得胜追出的蛐蛐儿也不能幸免。每年一条街往往只有一个王。
还有一种植物的斗蛐蛐儿。那是一种很有韧性的草,挽成花样、互相穿插,双方各执一端拉扯,看谁的先断。
“挤榨油”是冬天常玩的游戏。那时孩子们衣服都较单薄,在教室里上课常冷得发抖。一下课,十来个孩子分成两拨,找一稍为干净点的墙壁,从两边往中间挤,边挤边喊“挤榨油、挤榨油”,随着喊声,两边不断有人加入,一会儿就挤得满头大汗。
“斗鸡”也是冬天玩的项目。单脚立地,另一脚横盘,膝盖向前,可以左右敲,也可以上下压,把对方打得双脚落地为赢。斗鸡可以单斗,也可以群斗。一下课,操场里站满了衣着单薄,但精神抖擞、金鸡独立的孩子,是冬天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躲猫”不分季节,不分地域,都是孩子们的最爱。会理的躲猫别有趣味。首先找一醒目标志,如电杆为“家”,商定躲的范围,两个为首的孩子“点兵点将”,然后“锤子、剪刀、帕子”确定猫和老鼠。老鼠一拨先跑几十秒,猫的一拨要留下部分人“守家”,其余人分头去捉耗子。每捉一个以摸到头算“花”了,这个孩子就只能退出游戏。老鼠可以“归家”,即突破猫的防守,摸到电杆,只要有一个老鼠“归家”,老鼠方就算赢了,当然全部被“花”了就算输。这里面很有技术含量,如猫方谁“守家”,谁去捉,老鼠方哪些阻击、骚扰猫,哪那些攻击”家”,都需要双方头头运筹帷幄。当然也有“使绌”的,等老鼠去躲好,猫却全部回家了,甚至有老鼠躲睡着了的事发生。这种情况不多,往往是屡战屡败一方的无赖行为。
“打三角板”是一种技巧性较强的游戏。早期的三角板是用书或者本子折的,各出几个,放在街沿坎上,参加玩的孩子手持一块扁石头,从街沿往街上丢,然后抛击街沿坎上的三角板,最远的最先打,最近的最后打,打出线的三角板归其所有。这个游戏设计相当科学,最先打的难度最大,最后打的虽然难度小,但也有可能没有三角板了。打三角板相当锻炼孩子们眼和手的协调能力,要打中一定高度街沿坎上的三角板是相当考手艺的。更难的是“飘一”(只打出一张全得,其余不算)、“飘二”、“飘三”等。那时候街上没有汽车,自行车都很少,街道就是孩子们的游乐场,哪像现在,孩子们在街上行走都得躲躲闪闪,街道成了车道和停车场。
后来三角板用纸烟盒折,玩法也演变为“吹、捧、拍”,以打翻面为赢。纸烟盒根据稀有程度定价值,当时最常见的是“金沙江”“红缨”牌,其次是“春城”,再次是“大前门”、“牡丹”等,较罕见的“黑牡丹”、“红炮台”、“红步兵”等在现在已经是古玩了。
男孩有的游戏有一定危险性,比如掏麻雀蛋。麻雀在瓦沟或墙洞里做窝,掏麻雀蛋除了爬高外还要防备老麻蛇。我有一次掏麻雀蛋就被一条蛇从墙洞里冲出来打在脸上,吓滚下楼梯。后来有一段时间,被激发了兇性,专门捉蛇,所以我知道蛇钻进洞后是拔不出来的,只会拔断,这是我的实践经验。
女孩子的游戏我不熟悉,常看见她们跳绳、跳房子、踢毽子等。也有一些“野丫头”跟在我们后面,我们打鸟她们就退毛,我们下河她们就杀鱼、剐田鸡,用会理话说就是“杀得猴子剐得狗”,长大后还是一个个变成了淑女。
儿时的游戏虽然原始,但贴进自然,有益身心发展。现在,宁静的街道,汽车、摩托车呼啸而过,电子游戏成了新型毒品,“四G”实现了“天涯若比邻”而同一屋檐下的亲人却咫尺天涯,真不知道是进步还是退步!
游戏里的童谣
旧时,不少游戏里,孩子们还会配上唱词歌谣,一边唱一边玩。在有些游戏,比如跳皮筋里,童谣和玩法之间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比如跳“马兰花”、“斗虫虫”等。
踢毽子歌
踢毽子的儿歌很多,像“一个毽儿,踢两半儿,打花鼓儿,绕花线儿,里踢外踢,八仙过海,九十九个,一百。”或者“一抬,二抓,三拍手,四叉腰,五点灯笼,六接花。”等等。
跳皮筋歌
那时的农村,女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就是跳橡筋绳。一边双脚翻飞,一边踏着节奏,口齿清晰唱着“小汽车,滴滴滴,马兰开花二十一, 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的个歌谣。
手指歌
有的歌谣是作为长辈的奶奶、姥姥、妈妈在带小孩的过程中,轻声唱给孩子听的。比如捏着孩子的两根食指,一边碰,一边唱“斗虫虫,咬手手,外婆家,吃酒酒。飞到外婆菜园头。吃了外婆一窝菜,气得外婆骂妖怪!吃了外婆一根葱,气得外婆打倒栽葱。——虫虫呢?飞了!”
或者捏捏孩子的小手,一边握,一边唱儿歌:捏馍馍,捏得圆,馍馍香,馍馍甜,吃了馍馍好过年。等孩子大些,还会一扳孩子的小手指,一边编“大指拇哥,二指拇弟,中三娘,四伙计,小身小(lang)巴,不争气。”小朋友之间,还会互相玩猜中指的游戏,这也有童谣“猜中指,辣辣皮,见家打你二十一。胡豆花,豌豆花,灶神老爷偷锅巴。偷不到,挖挖挖!”
童谣不断
盛夏的夜晚,凉风习习,旧时,一家老小都会在院坝里乘凉。大人们躺在躺椅上,孩子们就在一旁玩耍。月亮上来了,孩子们唱:月亮光光,芝麻烧香。也有小孩唱“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
童谣多,也能见到两个小孩双手拉着,一边拉一边唱《扯锯还锯》:“扯锯还锯,家婆门口有本戏。请外孙,来看戏,没得吃,牛肉包子夹狗屁。”非常俏皮。天要小雨了,娃娃些会在院子里拍手叫:“老天爷,快下雨,保佑娃娃吃百米。一点一个泡,长年好睡觉。”起风了,娃娃们也有的唱:“风婆婆,莫起风,明天与你杀个大鸡公。”王茜
新闻推荐
■张琳/文谢晓庆/图家是什么?是自己可以休憩养心的港湾,是有亲人围绕,是香气四溢的饭菜可口的汤,是遮风挡雨可以避寒的地方。家,太多太多的定义。每个家都有自己的大门,大门一开一关就可以让人想到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