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娱乐> 娱乐八卦> 正文

神州多胜地“桃源”在此间

乐山日报 2016-06-30 18:48 大字

肇兴侗寨风雨桥隆里古城一角肇兴侗寨建筑风貌肇兴侗寨街景肇兴侗寨鼓楼镇远古镇■本报记者 王大强 周黎丽 文/图

6月14日至16日,记者随“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七届二次理事大会·百名社长总编辑看大美黔东南”采访团走进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在大山深处,宁心静气,忘我触摸浑然天成的如画美景;

在边远小城,撑伞听雨,切身感受历史沧桑的古镇风韵;

在苗乡侗寨,远离尘嚣,尽情体验古朴浪漫的民俗风情。

陶渊明一篇《桃花源记》引发后人无尽的遐想和探寻。锦屏隆里古城、镇远古镇、黎平肇兴侗寨、西江千户苗寨,一路走来,分明感觉神州多胜地,“桃源”在此间。

小城古风

记者采访期间,黔东南州迎来大部分地区中到大雨的天气,当记者驱车来到黔东南苗族侗族地区的汉文化孤岛——隆里古城时,雨下得正酣畅。停车,换上一双凉拖鞋,撑起一把雨伞,慢慢走进隆里古城东大门苍老的园门洞,踏上鹅卵石铺就的街道,眼前一股沧桑感扑面而来,那种早已离我们很远的生活展现在眼前……

隆里,原称龙里,清代名为隆里,谓“隆盛之理所”。位于锦屏县西南边沿,距县城64公里。这座瑰丽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为明代重要军事城堡。古城面积48174平方米,现有有760余户,3280余人。

走在隆里古城,每每觉得前方是死胡同,没有通道相连,可是走近了才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转弯有小路。每户民居都留有后门通道,户户相连,可进可退。看上去能走得通的道路,进去之后却找不到出口,可谓明通暗阻;而看着走不通的道路,在里面却别有洞天,这又成了明阻暗通……城池的规划处处兼顾军事防御作用,一座处处体现冷兵器时代军事考虑而建设完成的古城不禁让人赞叹古人智慧。

登上东门边上仅存的几百米古城墙,走在城墙上宽阔的跑马道,看着便于防身的垛口, 仿佛能看到当年金戈铁马的岁月,体会到世间的沧桑。

当年,戎边汉族军人把中原文化传入到了这里,并让汉文化形成了隆里的主流文化。即便是在战火中诞生和成长,隆里古城却不乏文艺古风。比如城内“书香第”,在正门一侧设一小小的边门,还自谦为“陋巷”。门边有对联云:“陋巷幽且静,花疏艳乃香”。以陋为荣。再看民国2年造的“科甲第”,左窗上书“图书馆”,联曰“庭栽兰桂树、室有汉唐书”;右窗上书“翰墨林”,联曰“开窗闻鸟语、闭户听书声”。

狭长的鹅卵石街道、幽深的青石古井、高大的封火山墙,沧桑古朴的老房,厚重肃穆的宗祠,一个江南古镇所应该有的元素隆里古城一个不缺。隆里古城至今仍是一个鲜为外界人知晓的边远小镇,好像永远停滞在旧日的光阴之中。

抬眼望去,七八岁的小孩抬着小板凳坐在门前听着雨,发呆地看着细雨滴在水面上画成一个个的小圆圈;妇女们围坐在堂内,聊着家常,看着身边两三岁的孩子嬉闹,满脸欣慰;老人们带着老花眼镜,做着针线活;小卖部老板在店内藤椅上打着盹;青年男女忙着将新鲜杨梅装上小三轮车……古城内的点点滴滴都在诉说着小城居民不紧不慢,悠闲自得的生活。在快速发展的今天,这里的节奏总显得慢太多,不禁让人想起陶渊明笔下“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世外之境。

走出东门,回望隆里,这座群山环抱的开阔盆地上的小城宁静而祥和,真怕某天回来这里此情此境会再寻不着。

侗寨风貌

来到黎平县肇兴侗寨是第二天早上9点过,雨零零星星的落着,干净的青石路衬托着寨门口“风雨桥”的内敛和安静。

走进肇兴,你眼前呈现的会是一幅远离现代化的生活画卷:远处山峦起伏,峰岭纵横,近处古树参天,茂林修竹层层环绕。潋滟水光穿梭闪耀于鳞次栉比的吊脚楼间,时而掠过彩虹卧波似的花桥,时而淌过轱轱辘辘的水碾,时而爬上吱吱呀呀的水车。来到寨内的主街道,沿街小商小贩卖水果蔬菜,当地人讨价还价;鼓楼下,老人正在较量棋艺,孩子们围坐“观战”……浓浓的生活气息,丝毫没有今天各地古镇的商业化模式。如今的肇兴侗寨,在历经千年历史长河的荡涤后依旧保留着它特有原始的风貌。

肇兴侗寨是黔东南侗族地区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占地18万平方米,居民800余户,4000多人,号称“侗乡第一寨”。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一条小河穿寨而过。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

侗乡逢河有桥,最能反映侗族人高超建筑技艺的要数“风雨桥”。“风雨桥”因桥上建有长廊式、可遮蔽风雨的桥屋而得名。通道两侧有栏杆,形如游廊。桥梁构造不用一根铁钉,只在柱子上凿穿孔眼以榫衔接,斜穿直套,结构精巧,十分坚固。

而鼓楼则是侗寨的标志,这种建筑吸取了汉族古代建筑的精髓,又突破了塔楼的常规,下部呈方形,瓦檐呈多角形,飞檐重阁,大的寨子有三四座鼓楼,鼓楼像一座宝塔,在寨子中非常醒目,那是侗家人集会和娱乐的场所。

肇兴以鼓楼群最为著名,其鼓楼在全国侗寨中绝无仅有,被誉为“鼓楼之乡”。寨中五团,共建有鼓楼五座,花桥五座、戏台五座。五座鼓楼的外观、高低、大小、风格各异,蔚为大观。

肇兴不仅是鼓楼之乡,而且是歌舞之乡,寨上有侗歌队、侗戏班。每逢节日或宾客临门,侗族群众欢聚于鼓楼、歌坪,举行“踩歌堂”、“抬官人”等民族文娱活动。歌类尤其出名,有侗族大歌、蝉歌、踩堂歌、拦路歌、琵琶歌、牛腿琴歌、酒歌、情歌、山歌、河歌、叙事歌、童声歌等。侗歌声调婉转悠扬,旋律优美动听,尤以多声部混声合唱扣人心弦,轰动海内外。每隔一年于中秋节举行一次的芦笙会,主、客竟相吹奏比赛,笙歌阵阵,热闹无比。

……

在建筑风貌里探寻这里的智慧,在生活场景里体会这里的气息,在博物馆内搜寻文化的光亮。不知不觉两三小时过去,记者随意选择了一家“酸汤米线”店铺,来到二楼,临街坐下,准备用午餐时间感受这里的特色美食。

这时,我们头顶吊灯处飞来两只燕子。“麻烦你们帮我看下灯罩里有几只燕子。” 不愿透露姓名的老板娘让我们帮忙数数。“6只。”记者踩着凳子数了数灯罩里的燕子回答到。“不是5只么?昨天我还专门把灯取了,怕电灯的热烫着它们,我还专门数过,那可能蛋全部孵出来了。”老板娘看着灯罩自言自语地说着,然后放心离开。原来,灯罩即燕子的窝。人与自然,丝毫没有矫揉造作,让人感动。

“饭养身,歌养心。人不唱歌会变老”。饭后,离开肇兴侗寨,那传唱千年依然动听的侗族大歌好似飘入耳中,它以一种无指挥、无伴奏,以曲式复杂,声部组合多变的合唱形式传唱着人间善美。

苗乡风情

比起肇兴侗寨的内敛,西江千户苗寨则显得更喧闹些。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雷山县东北部,共居住1300多户、6000余人,苗族人口占总人数的99.5%。这里是中国历史上苗族五次大迁徙的聚居地,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为中国独有、世界仅存的最大苗寨。

2008年,雷山县投入8000万元,成功地把西江苗寨打造成4A级景区。从此,西江苗寨走出“深闺”,成为黔东南旅游发展的一张品牌名片。

来到千户苗寨北门广场,见到满是身着民族服饰的苗族老人随歌摇曳,歌声悠扬,芦笙激荡,银配叮当,众多苗家老人在北大门外向客人们送上苗族迎客的最高礼仪——拦门酒。

从北门广场进入寨内,乘坐观光车一路来到观景台,俯瞰苗寨全景,形似犄角的两道宽大的山梁上,倚山就势黑压压密密麻麻覆盖了一层规制相同、风格相似、色彩一致的苗家建筑,上千家吊脚楼几近均匀分布,看不出结构,分不清彼此,找不到街巷,也无所谓院落。一千多栋的吊脚楼顺着两个山坡依次而上,青瓦相连,层层叠叠,背靠青山,面临绿水,侧依蜿蜒叠绕的梯田,蓝天白云之下,好一派世外田园风光。“用美丽回答一切,看西江知天下苗寨”,余秋雨先生在这青山环抱的空间里,找到了人世间最精彩的汇集。

用完苗家特色“长桌宴”从餐厅出来,蓦然发现苗寨已是灯火阑珊。幽蓝的夜空,静谧的群山,在群山、苗寨间摇曳的迷幻光柱,这一切令夜色中璀璨的苗寨散发出特别的味道。古街如白天般依然热闹,在古街中穿行,徜徉在苗寨传统而又带着时代气息的氛围中;白水河静静的流淌,苗寨的倒影将小河渲染得更加美丽,漫步于此,不难感受到苗寨惬意闲适的夜晚。

古镇生机

最后一天,在即将告别黔东南行的一天,我们来到山谷里的江南水乡——镇远古镇。

镇远古镇,群山耸翠,诸水流青。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古老而美丽的舞阳河像“太极图”旋绕在府卫两城中间,两座大石拱桥像两条纽带横架河上,连结两城。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现尚存部分城墙和城门。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数量颇多。城东的青龙洞,是一组规模极其宏大的明清宗教建筑群,其间既有佛教寺庙,又有道教宫观和儒家祠庙,三教合一,蔚为壮观。此外,沿舞阳河畔还有天后宫、吴王洞、石屏山、铁溪……

镇远自古为由湘楚人夜郎舍舟登陆要冲,也是京城与西南边陲以及安南、缅甸、印度等国礼物献赠和信使往还的捷径和必经之地,有“南方丝绸之路”要津之美称。

这座拥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地处入黔要道,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人文古迹众多,自然风光旖旎。仅镇远古镇就遗存有楼、阁、殿、宇、寺、庙、祠、馆等古建筑50余座,古民宅33座,古码头12个,古巷道8条,古驿道5条。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

相比阳朔、丽江、凤凰名气极大的古城来说,镇远古镇要安静得多,做生意的多为本地人,早上八九点商铺就开门营业。这里的夜生活丰富而文雅,游客或在城内散步,或泛舟舞阳河上,或在阳台上静静地欣赏夜景。

镇远古镇的夜景并不是每一段都是一样的景:有的是挂灯笼,有的是建筑轮廓打灯;有的是紧挨水面,有的是背靠大山……

两岸临水繁华之地,交织着都市人们追寻宁静却又不舍热闹的矛盾心理。他们在这里喝茶,他们在这里唱歌,他们在这里拍照,他们在这里感慨,他们也在这里炫耀,一颗越发躁动不安的心,喊着:旅行,流浪,远方……

而我们从“桃源”之境回归现实生活,镇远就是一个桥梁,让我们回归现实不至于太突兀,而未来再寻“桃源”时,还能记得那时的路。

黔东南,一个把“宁静”“自然”“淳朴”展现得淋漓尽致的地方。

新闻推荐

以色列羁押600多名加沙援助船队志愿者

新华社耶路撒冷6月1日电(记者耿学鹏黄恒)以色列内政部发言人哈达德1日说,以方已经完成对试图驶往加沙的国际援助船队679名志愿者的盘查,他们中绝大部分人因拒绝接受以方的遣返要求,将受到羁押。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