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娱乐> 娱乐八卦> 正文

匠心独运“讲”唐诗

北海日报 2016-05-01 13:16 大字

“如果人类可以穿越时光,那我一定要去盛唐。我要陪张九龄看海上生明月,听王维唱阳关三叠,站在祖咏身边望终南馀雪。我还要随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听王昌龄表白一片冰心在玉壶,请求李白带我去长安饮酒,帮助漂泊西南的杜甫漫卷诗书。在夜来风雨之后,同孟浩然一起担忧花落知多少。烟花三月下扬州。姑苏城外,张继已经和我相约枫桥。”这是我在李晓润著的《唐诗演义》中读到的段落,不禁为之轻声喝彩。

章回体的结构,诙谐幽默的叙述,象牙塔严肃的学术课题顿时跑到街巷阡陌,与各色人群零距离接触。形式上的匠心独运,使读者迅速地走近了这本书。

中国向来被称为“诗的国度”,而唐朝,显然是诗的最高峰。概览唐诗,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学术上,研究成果浩如烟海,千万首唐诗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教授学者。但在今天,学术对普通读者来说,只可远望不可近观,生硬的距离让人感到那仿佛是别人家的事。这也难怪,当代文学尚且越来越边缘化,又有多少人有兴趣详细地了解一千多年前的文学状况?

正是在这种阅读环境下,作者针对当前电子读物强有力的冲击,在表现形式上找准了一个有效的抓手。仅用25个回目,作者就把唐朝诗坛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交代清楚了。陈子昂寂寞登台,卢照邻苦痛投水;张若虚压倒全唐,贺知章老大回乡;王昌龄诗家天子,李太白上清沦谪;卢纶挂念司空曙,顾况调侃白乐天……看看这些回目,唐朝的诗坛掌故,已轻松向你飘来。就这样,作者以时间为线索,安排各位诗人携带自己的得意之作走马灯似的粉墨登场,让读者随着其人其诗回到了那个充满传奇的时代,领略一个别样的文坛风景。

让你饶有兴致走下去的,当然不仅是巧用回目谋篇布局。把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严肃话题讲得让人愿意听下去,语言表达的功夫至关重要。且看这样的句子:“王勃开始旁若无人狼吞虎咽。这次出门为了省钱,他一路上只吃路边的摊饭,看见‘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他压根没想起陶渊明。”“现在很多歌手或演员都做了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当时的音乐家董庭兰也不甘寂寞,到处都是他的身影。家里排行老大的董庭兰不但出现在李颀的音乐诗里,也出现在高适的笔下,这就是著名的《别董大》。”

这是在书中信手翻出的表述,比这更加诙谐而饶有趣味的,还有许多。以这样的路数来“讲”唐诗,纵使唐诗再久远难懂,纵使读者文化程度高不到哪里去,纵使你对文学实在没什么兴趣,但只要有闲暇,也应该可以翻上几页,看上几段吧?而在阅读过程中会心一笑的同时,我们不难看到,作者在貌似“戏说”的背后,其实态度是很认真的,书中这些调侃,并非无中生有的穷开心,它们往往都能直接或间接找到依据。也就是说,作者只不过在用当前流行、读者更容易接受的话语模式叙说一千多年前的往事而已。具体到每一位诗人的创作风格,每一篇作品的意境内涵等等,作者凭借自己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自有其独到的点评见解,那还真不是“信口开河”式的玩笑。

“包装”换了,营养还在。该书因而分外生动有趣,庄重的唐诗世界因而变得别样精彩。在本土作品中,这无疑是质量上乘、个性独特的一部。

稍感不足的是,书中有些情节,未能足够伸展,除了“戏说”,还可以再多些“细说”。对于普通读者而言,既然跟随作者的步伐行至此处,当然希望知道得更多些,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而作者对部分作品的“点到为止”,难免让人感到束手束脚,读来有深入不够之憾。此外,部分章节的过渡,若能衔接得更自然些,想办法增加前后内容之间的关联度,也可以使本书的结构更趋完美。

新闻推荐

84岁默多克被曝恋上59岁前名模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