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婉 坚韧 独立
孩子的严母,父母的孝女,丈夫的贤内助,家里的厨神,也是职场上踏实努力、阳光自信的新女性——这就是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女性。无论属于哪个年龄段,她都一如既往热爱生活;无论身陷何种艰辛,她都散发着坚韧独立的动人光芒。
坚韧的“虎妈”
凯斯勒是软件工程师,他和中国太太李女士24年前在校园相识,两人喜结连理后有了两位千金,老大七岁半,老二四岁。一家四口居住在美国西南部。
凯斯勒说,认识妻子前,他对中国以及中国文化并不了解,中餐几乎是他对中国文化的全部了解。直到认识妻子后,他才真正接触到中华文化,知道了中国民歌《康定情歌》,看了中国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从此对中国文化“不能自拔”。
无论是中国的文学、电影还是音乐,妻子对中国文化的执著令他叹服,而她性格中最强烈的特点正是这种坚韧。在凯斯勒看来,正是因为这一特点,美国公司里华裔女性相当受欢迎,她们好相处、工作能力强,总体上都相当成功。
“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凯斯勒说,想对所有中国女性深深致谢,因为“你们对家庭和工作的贡献无与伦比”。
孝顺的女儿
巴西巴中经贸交流中心项目咨询总监费德里克·佩雷斯对自己的合伙人方激非常赞赏。“我眼中的她总是那么阳光、自信,她的孝顺尤其令我感动。”
讲起方激在巴西近30年的奋斗历程,佩雷斯说,一名独自带着两个女儿的妈妈在异国他乡艰难创业,从打工,开店,到投资开办医疗教学设备公司,有了自己的品牌,她今天取得的成就与她作为中国女性那种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而最让佩雷斯敬重的,是她的孝顺。父亲去世后,方激把母亲接到巴西与自己同住,只要不工作,她都在家陪母亲,而且亲自下厨做饭。即使是到外地开会,她也会每天打电话问候母亲。
佩雷斯说,上个月是方激母亲86岁寿辰,她为母亲操办了寿宴。“当我看着她在忙碌的工作间隙抽空打电话邀请亲朋好友出席时,中国的孝道让我特别感动。”
能干的贤内助
巴勒斯坦—中国友好协会理事会成员叶海亚1988至1992年公派留学中国,能讲一口流利的中文。
他说:“无论在职场、体育运动还是科学领域,中国女性都不输男性。不久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就是一个极佳例证。”
叶海亚颇有点羡慕那些娶了中国太太的朋友们,她们好像都有神奇的“旺夫运”,有生意头脑。“他们做生意能发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娶了中国太太。”
30出头的乌萨马·哈比巴拉曾经来中国留学,被中医吸引,遂拜师学艺,他一直想找个中国女孩结婚,因为中国女孩很自立。
家里的厨神
尼古拉斯·泰勒是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一家保险公司的金融分析师,一年多前迎娶了中国太太。
泰勒对中国女性最初的印象来自影视,感觉中国女人都会武功、身手不凡。工作后身边中国同学同事慢慢多了,他才开始更多了解中国和中国女性。“我对中国女性的印象是非常亲和、温柔,而且厨艺一流。”
泰勒表示,美国女性和中国女性在家庭和事业上有很多共同之处,但中国女性对家庭和事业都很看重。他说身边大部分美国女性在孩子上中学前在家做全职妈妈,而他认识的中国妈妈基本上都既上班还要带孩子。
泰勒说妻子经常在“脸书”上分享她亲手做的中国菜的照片——番茄牛腩、盐焗鸡、肉夹馍、软炸里脊……他最喜欢妻子做的中餐是煎饼、豆腐脑、羊肉串、涮羊肉和各式小吃。
热心的中国大妈
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中文专业学生娜杰日达曾到中国交换学习。在她眼里,中国女性在当代社会中承担重要角色,女性一般都会像男性一样在接受教育后工作。在俄罗斯,女生结婚较早,中国女生的自由度更大,她们结婚生子晚一些,留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学习工作。
娜杰日达说各个年龄段的中国女性都给她留下美好印象,尤其是退休后发挥余热的中国大妈们。她说在北京时,坐公交车总能看见挥舞着小旗、带着小黄帽子红袖标的大妈们在维持秩序,疏导人流,给路人指路,让初来乍到的异乡人感觉很温暖。
德国人约尔格·比克曼斯娶了一位中国太太,他举例说,当妻子的大舅重病住院后,他的岳母每天给他做饭、买最好的肉炖汤,每天去医院探望,在德国这种事情他几乎闻所未闻。“在德国,如果你生病住院,你母亲可能会探望你一两次,但不会每天去探望。中国人很有人情,对家人支持,这一点我特别喜欢。”
贴心的师友
约瑟夫·卡里乌基是肯尼亚纳库鲁埃格顿大学大二学生,因为喜爱中国文化,他在大一时就选修了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的课程。
卡里乌基曾在2014年和2015年时赴中国参加冬令营和夏令营,他对中国女性的初步印象就是时尚和现代,但真正让他深入了解中国女性还是在孔子学院。
2015年,他被孔子学院选为学生代表,前往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参加汉语知识竞赛。比赛当天他意外被开水烫伤,胳膊布满水泡。孔子学院的杨秋普老师把他带到医院包扎、治疗,叮嘱他按时吃药,无微不至。
杨老师教汉语和太极拳。周一到周五,她都会早早起床,认真教授学生打太极拳,还耐心给同学们讲解中国传统文化。
“在生活中,中国女性善良、体贴、贤惠,有耐心;在工作中她们有知识、有文化,这些优点使得她们能够更好地平衡家庭和工作的关系,两方面都做得很好。希望这些中华美德可以一直传承下去。”
“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卡里乌基为中国女性送上祝福:“好运!明天更美好!”(执笔记者岳玉苓,参与记者李畅翔、赵焱、陈威华、高路、任军、冯玉婧、王守宝)
(据新华社北京3月7日专电)
新闻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