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娱乐> 娱乐八卦> 正文

数万网友,为何信以为真?

华西都市报 2016-02-22 15:58 大字

假新闻“上海女孩因一顿饭逃离江西”中这张图,引发众多网友参与讨论。

霸屏了整个春节的“上海女孩跟江西男友回村过年见第一顿饭就分手”事件昨日真相大白。据江西省网络部门证实,“ 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从头至尾均为虚假内容。

凤凰男、孔雀女、城乡差距、阶层差距、贫富差距、逼婚,这些引发争议的社会现象,在“上海女逃饭”的假网帖中鲜明地表现出来,并以“乡村爱情故事”为包装,以春节为爆发点,让冲突变得尖锐而极具爆点。

据《江南都市报》人民日报客户端的报道称,网帖中自称“上海女孩”的发帖者并非上海人,而是上海周边某省的一位已婚妇女徐某某,她因春节前夕与丈夫吵架,不愿去丈夫老家过年而独自留守家中,于是发帖宣泄情绪。而之后在网上自称“ 江西男友 ”回应的网友“ 风的世界伊不懂”,和徐某某并不相识,只是话题的碰瓷者。

就在这个假网帖火得和央视春晚、哈尔滨“天价鱼”事件比肩时,也有不少清醒的媒体看出了问题。华西都市报从2月7日起,一直关注着整个事件发展演变,并于日前在客户端发布了名为《“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系营销炒作?揭开事件四大疑点》的新闻报道,为读者揭秘这场“闹剧”背后的4大疑点。

虽然不少媒体都从一系列细节推断出帖文存在虚假和欺骗性,但全国还是有不少人上当了。

据《广州日报》报道,某网站推出的“女子因一顿饭逃离农村男友家,你相信吗?”调查显示,截至2月14日,在4.7万名参与的网友中,有超过一半(53.65%)的网友认为此事是真实的,1/ 4左右(25.94%)的网友则存在疑虑,仅有1/5多的参与调查者觉得有炒作嫌疑。

在今年开年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一波一波的谣言向我们袭来,甚至有的谣言已经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那么,究竟是谁在制造谣言?制造谣言者又有着怎样的心态?谁又在相信谣言并传播谣言?跟着我们,一起去看看。

谁在造谣?

研究称造谣言者多为“水军”

微信官方推出的公众号“谣言过滤器”将谣言分为七类,分别为失实报道、儿童走失、财产安全、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科学常识、迷信。数据显示,2015年失实报道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29%,而排名第二、第三的分别为食品安全(20%)与人身安全(12%)。《倒着输银行卡密码能自动报警》《长期喝豆浆会致乳腺癌》等入选年度十大谣言,举报次数最多的《微信朋友圈降权》达到了233210次。

据清华大学研究人员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研究发现,大量举报谣言的用户所举报的谣言往往与自己相关。而大量发布谣言的用户,则往往带有网络水军的性质。

漏洞百出

为什么还有人相信转发谣言?

很多人疑惑,许多诸如“六个翅膀的鸡”等谣言明明漏洞百出,为何还是有很多人愿意相信甚至反复传播?

在不少专家看来,网络推手和商业营销是部分谣言产生和传播的一股重要力量。但从受众心理角度分析,猎奇心理是谣言传播的最普遍的原因之一。某微博相关负责人尹雪赓分析认为:“从传播规律来看,人们更关注新奇、颠覆常识的讯息,出于这样的心理,谣言也就更容易得到传播。”

失实报道之所以能成为微信朋友圈中的谣言主力,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满足了不少人的猎奇心理。此外,失实报道还符合部分网民的固有观念,因而更容易取信于人。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管健指出,在相对封闭的网络空间中,网民置身于相近的看法中,更容易强化原有观点,甚至倾向于有选择地接触那些能够加强自己本来信念的讯息,而拒绝与自己固有观点相抵触的讯息。

食品安全和人身安全相关谣言一直是各大网络平台经久不衰的“牛皮癣”。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认为,此类谣言正是抓住了人们趋利避害的本能,对于和自身健康、财产人身安全相关的信息,公众往往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

追寻更深层的原因,管健分析了网络谣言背后的社会心态。她认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还归因于害怕不确定性的社会心态、从众心态和责任的分散、个人意念与逆反心态的外化投射等层面。

管健说:“个体的知识储备和经验难以应对复杂的社会生活,越是不确定,就越会依赖别人。在焦虑普遍存在的情况下,人们通常没有时间停下来思考,而是更多地去观察模仿他人的做法和观点,这就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温床。”

谁易受骗

老年人为何成谣言转发大户?

“不要再买这个菜了,因为它100%致癌!”“赶快把这个扔掉,好多人都在用,但很致命!”扬州市民刘女士很苦恼,她63岁的老妈自从迷上微信后,经常在朋友圈转发这些谣言。她曾提醒老妈微信上的一些传言是假的,但老妈不信。

来自媒体的一项调查显示,记者在对自己的朋友圈进行统计得到的数据表明,在400多位好友中,每个月转发5条以上谣言的有27位,都是清一色的超过50岁的中老年人。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一位阿姨,竟转发了21条谣言。其中防骗类的有6条,健康养生的有7条,食品安全类的有5条,占据了绝大多数。

对于这一现象,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表示,大多数上了岁数的老人心地比较善良、获取信息渠道比较单一,想转发信息帮助别人,他们主观上并不想传播谣言,但结果有时好心没有办成好事。

心理学家宗春山则说,老人对养生信息特别关注,容易转发这方面的信息。虽然在别人看来,他们转发的信息并不符合科学标准。采访中,有老人说,看到老朋友转发的一些朋友圈信息,还以为他们已经核实过了,就特别相信。哪知对方也只是转发而已,并没有求证。

快来互动

被愚弄之后,我们该怎么面对谣言?

看到社交平台上亲友熟人发的不实消息,多少人会主动去辟谣?调查显示,40.3%的受访者看情况而定;30.4%的受访者会质疑一下,给转发者提个醒;仅22.9%的受访者几乎每次都会站出来辟谣;6.3%的受访者直言不会。

如果您在春节期间也被“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这则假网帖愚弄了,你有什么话想说?如果您家也有老人爱转发谣言并信以为真,能与我们一起分享您的处理方式吗?面对朋友圈谣言转发者,您会去提醒他们吗?请拨打华西都市报热线96111,来告诉我们您的看法吧。

本组稿件综合央视、《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客户端、《江南都市报》等2016年开年5大谣言

你“中招”几条?

谣言从来不是新鲜事。马克·吐温曾说:“当真相还在穿鞋的时候,谣言就已经跑遍半个地球了。”在100多年后的今天,技术的进步让谣言跑得更快、传得更远了。我们整理出2016年传播最广、影响力最大的新年谣言 TOP5,快来看看哪几条曾经混淆过您的视听?

谣言1

“上海女孩因一顿饭逃离江西”

真相:江西省网络部门证实,“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从头至尾均为虚假内容。自称“上海女孩”的发帖者是某省一位已为人妇的女性。

谣言2

“办结婚证需缴纳5000元二孩保证金”

真相:央视记者调查后发现,所谓“什么时候生二孩,什么时候返还这5000块钱,不生就不返还”均系网友自己编造的。

谣言3

“退休人员填表可领每月70元医保补贴”

真相:朋友圈流行的“退休人员将你的退休证、身份证、医保卡带上到街道办事处去登记、填两张表,每月有70元的补贴返到医保卡里”,经证实为谣言。

谣言4

“著名演员姜文心梗去世”

真相:今年1月,一则“姜文去世”的网帖,迅速占领了许多网友的朋友圈,经证实,系两年前的谣言再次翻新。

谣言5

“北京一怀孕女子感染H7N9死亡”

真相:最近,一则内容为“北京人民医院昨天凌晨四点二十一分,因H7N9死亡,年龄31岁,孩子还在妈妈肚子里”的网帖引发众多关注。经北京市公共卫生服务热线12320工作人员证实,系谣言,且湖南、辽宁、广西等地均出现了相同版本谣言。

新闻推荐

陈亮辑问杨过和小龙女谈恋爱神雕什么感受答神雕洗衣服

陈亮辑问:杨过和小龙女谈恋爱,神雕什么感受?答:神雕洗衣服去了……问:外国人在自己身上纹的奇怪汉字哪些?答:《康熙来了》里有一集,说是看到一个外国人手臂露出个“仁”字,心想还不错,蛮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