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娱乐> 娱乐八卦> 正文

《耶路撒冷》,一部兀傲形制的好小说

华西都市报 2016-02-28 15:56 大字

●陈新

徐则臣的长篇小说《耶路撒冷》,是一部令人惊喜的小说,不仅结构新颖,写法讲究,而且文辞优美,思想深邃,可谓当代长篇小说中的精品力作。

《耶路撒冷》是一部旗帜鲜明且奇峰兀傲的“70”后小说。小说中,作家徐则臣对“70”后一代人“到世界去”和“回故乡来”的精神成长史,做出了具有哲理性的思考。小说塑造了生于1970年代的初平阳、易长安、杨杰、秦福小等人的群像,他们在运河水乡一处名叫“花街”的小镇出生长大,历经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欣喜与疼痛,以及他们为了挣脱固有逼仄陈旧的生活方式,而走南闯北拼搏后如刀戳般刻录于心上的人生体验。虽然一道道疤痕写满了风雨的磨练与挣扎的抽搐,但每个人的心中却又都有一个不经意间形成的渐渐茁壮的自我救赎的愿望。

《耶路撒冷》中的几个年轻人的心路历程和奋斗轨迹,便契合了这“三重境界”的规律和诉求。

没有登高望远,无以确定有价值的探索目标。没有对目标的迫切愿望和自信,难以面对征程的漫长和艰辛。没有千百度的上下求索,不会有瞬间的顿悟。这便是起初的迷惘,继而的执着和最终的顿悟。当然,作者的思想内核远非如此简单,还有了进一步,还有了上升到灵魂高度的层次。

在《耶路撒冷》中,除了花街和北京,又多了一个“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是缈远的,它与花街、北京的含义不同,实际上只是人们在精神层面上的一个空间。“对小说里的人物来说,耶路撒冷意味着信仰、救赎,意味着自我安顿和从容放松,意味着精神和生活的返璞归真。”这是对丰子恺所界定的人的生活的三个境界的最好诠释。《耶路撒冷》的思想深邃程度,已类于后者,尘而无尘,已然出尘。

耶路撒冷,不过是一种借象,我们要的是内心的沉静和纯净,而非一个远远的地名。如果,我们冷静地思索与反思,且向着人生境界步步登高,耶路撒冷则可以是不断涓流的运河,也可以是脚下这一方俗凡的土地。

《耶路撒冷》很有特色,结构的鲜活,便是其显著特色之一。

徐则臣为小说《耶路撒冷》构建了一个很冒风险的结构:完整圆润的故事叙述部分,被若干篇“专栏文章”整齐刀切成若干段,就像一个大面包,被分成了若干片断,直至小说结尾。而这些貌似有些突兀的“专栏文章”,来自于书中主角、青年作家初平阳为北京一家媒体开设的“我们这一代”专栏,计三十三篇。虽然这些专栏文章与小说中主人公有关联,但在故事的延续上其实关联并不大,甚至有着横七竖八之感。

在这三十三篇“专栏文章”中,作家遴选了十篇文章,完整地嵌入到了小说之中:《到世界去》《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这么早就开始回忆了》……像书签一般存在于故事的皱褶

里。其他二十三篇“专栏文章”,则有目无文,如《偶像的黄昏——谈70后之于神话、权威和偶像崇拜》《地球背面——谈70后之于欧风美雨》《告诉我,我该相信什么——谈70后之于信仰》……

被嵌入小说的“专栏文章”,可谓篇篇精品,也与小说内容遥相呼应。但若即若离貌似隔空对唱的形质,却对整个长篇故事流畅恣意的推进构成了三峡工程般的拦阻,又如平坦行进中突遇大沟壑、大断裂。

徐则臣这样做,当然不是无意而为,亦非故弄玄虚,这恰恰是他小说的一大亮点!这些专栏文章中一个个或曲折、或悲喜的人物故事,是取自于小说存在大背景中的一个断面:小说核心故事相当于一张照片的焦点,而“专栏文章”所呈现的内容,则是焦点后面的时代万象。

《耶路撒冷》这种精妙的布局,在结构上可谓用心良苦,而又令人眼界大开:以复线回旋的叙事方式,将今天与往昔,现实与回忆巧妙编织,时空不时置换,来去自如,有着纷呈的异彩;一个人物事件加上一篇远山墨黛含烟般具象的专栏文章,使小说结构耳目一新。这种创造性的叙事方式,既直陈了小说的核心故事,又使社会背景更加视野宏阔和波澜起伏。

伟大的长篇小说,它不是绿茶婊,也不是小鲜肉,不是宠物狗,也不是金元宝。“它应该是鲸鱼,在深海里,孤独地遨游着,响亮而沉重地呼吸着,波浪翻滚地交配着,血水浩荡地生产着,与成群结队的鲨鱼,保持着足够的距离。”

《耶路撒冷》还有一大亮点,它不是一部为故事而故事的小说,而是一部散文式文体,哲学式思想,论文式行进的小说。因在那里,果在那里,这既是写的历史,更是写的生活。

虽然即使如此,作者对这个时代存在的问题也无法完满地回答,只能不断地在路上探寻。

毫无疑问,匠心数年写就而成的《耶路撒冷》,对于存量繁多的当代长篇小说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贡献:

众所周知,“70”后一代,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经历过旧思想与新思潮的冲撞激荡,《耶路撒冷》以“70”后人物的视角,借“70”后人物的故事,巧妙地呈现了这一代人精神负重下的各种拼搏,以及自我救赎,使小说不愧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一部心灵史,对时代变迁激流中的痛苦和出路,有着积极的静思价值。

在这个文学越来越式微,但长篇小说却年年增产的年代,量产的小说质地已经越来越粗糙,但《耶路撒冷》的写作却数年沉积,结构精致,更有着令人嗟叹和警醒自省的思想内核,使其充满了掩卷沉思,余音绕梁且可圈可点的魅力,实在难得!

《耶路撒冷》徐则臣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新闻推荐

轿车底部安放爆炸装置埃及总检察长伤重不治

巴拉卡特事发现场埃及总检察长希沙姆·巴拉卡特当地时间6月29日遭遇汽车炸弹袭击,肩部和面部受伤后送医不治。事发后,一个名为“吉萨人民抵抗运动”的组织经由社交网站宣称制造了这起袭击,但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