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晒家庭账单 看各年龄层消费观
本报资料
近日,有市民发帖晒账单,称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2015年就快结束,不但没什么储蓄,反而负债近万元。“百分比是多少”,“警戒线是什么”,这些都未免有些乏味和空洞。对市民来说,他们只想知道钱值钱还是不值钱。为此记者采访不同年龄段的市民发现,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60后:节俭消费是主流
车永祥、彭宗芬夫妻,年收入48000元,年支出36000元。
车永祥和彭宗芬家住西宁,儿子在名店街开了家影楼,老俩口便到城里帮儿子打理生意。丈夫开车,送客人出外景,妻子则主要负责清洗婚纱和影楼卫生。据车永祥介绍,去年和今年相比,最大的感受就是物价上涨特别快。记得今年初的时候猪肉价格还在每斤10元左右,现在已经涨到每斤15元了。
“我和妻子平时生活特别简单,白天待在影楼,晚上回西宁住。基本不怎么出去旅游,遇上影楼淡季的时候,就帮儿子带带小孩。”车永祥说,他们的家庭开支主要集中在物质生活层面,一年至少需要20000元,其中包括水电、煤气等费用;婚丧嫁娶、满月、乔迁、生日等酒席赶礼5000元;置办衣服3000元;其它费用8000元,包括平时看病费用在内。
同代人有话说:节俭好像是这代人的代名词。确实,经历过艰苦岁月的他们更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或许,会为了孙子的健康快乐成长大手笔,可面对自身开销时不会那么大方。采访中,也有少部分六十年代人表示,辛辛苦苦大半辈子,是该享受的时候。毕竟钱财这个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至于儿孙,应该多点磨砺。
70后:适度消费
杜启会、何素琼夫妇年收入90000元,年支出68000元。
家住大成州一医院家属区的杜启会回忆说,今年9月儿子交学费接近10000元,置办手机、电脑等学生标配10000元,平时每月生活费1500元。彝历年假期间,一家三口去三亚旅游,花了大概13000元。“这样一算,差不多就用掉接近40000块,这都不包括平时家庭生活开支和孝敬父母的钱。”杜启会说,好在早些年就付清了房款,否则,每个月的收入根本不够支出
同代人有话说:虽然和六十年代的人相比,七十年代人的经历没有那么苦,可面对的压力不比他们小。上有老下有小的尴尬处境,每年孩子上万的学费,还要为养老做准备。现在几千块的工资不精打细算,根本不够花。菜市场随随便便逛一圈,几十块就没有了,若是需要采购生活用品,没有一两百块根本不行。
80后:追求品质生活
柯建林、唐秀珍夫妇年收入108000元,年支出86000元。
唐唐和丈夫老柯在同一家影楼上班,唐唐每月工资不固定,平均在4000元左右,丈夫因为是摄影师,工资略高,一般在5000元左右。唐唐告诉记者,今年整个影楼行业不景气,直接影响了收入。
“现在,我每个月家庭收入9000元,除去生活开支2500元,交通600元,通讯费300元,其他费用1000元外,还要付房款2500元,剩下的钱才能存起来。”唐唐告诉记者,好在现在没有买车,否则每个月的燃油费、过路费、汽车保养费,根本负担不起。
“没有理财、没有投资、没有存款,很多时候钱花哪去了都不知道,是我生活的真实写照。”唐唐说,眼看着小孩就到上幼儿园的年龄了,到时候的压力不知道比现在大到哪里去了。
同代人有话说:正逐渐成长为社会中坚力量的80后,身上都扛着沉重的压力。一方面是飞速上涨的物价,另一方面是对品质生活的追求,让原本并不富裕的生活更加举步维艰。八十年代的人基本已经成家立业带小孩了,房子、车子、孩子、高品质的生活,这几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你若是富二代还好,可以过着啃老的生活,然而事实上大部分人还背着沉重的壳缓缓前进。
90后:开心就好
杜娟,年收入48000元,年支出40000元。
杜娟在大成同城房产从事中介工作,靠业绩拿工资,每月4000元左右。据杜娟介绍,她现在和父母住在一起,不用操心供房、养车等问题,过着还算小资的生活。
“我每月的工资都是自己花,有时候也孝敬孝敬父母,更多的时候花在旅游上。”杜娟说,国庆期间,就和朋友组团去了泰国。从西昌出发、到云南、然后泰国,一路玩过去,消费在10000元左右。除此之外,电子产品开销也比较大。“去年12月,我便花5600买了新款三星手机,今年苹果玫瑰金上市,立马又买了一部。”
同代人有话说:90后刚出社会没两年,大多没有结婚生子,还生活在父母建造的象牙塔中。没有房子、车子的压力,没有养家糊口的责任,日子过得也算潇洒。闲时和朋友三杯两盏淡酒,偶尔逛街、约会、看电影。不过也有90后表示,“我爸不是李刚,自己不努力奋斗,将来便没有好的生活。”
本报记者 何玉凤
新闻推荐
■帕拉多克斯是退却了色彩的张艺谋。之前张导也说过这次是对“简单”的一次回归,质朴素白的电影画面最能说明这句话,但是失掉个性的老谋子难免让人伤感。那个《大红灯笼高高挂》《红高粱》《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