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娱乐> 娱乐八卦> 正文

消费者:网购“累觉不爱”

广安日报 2015-11-10 21:18 大字

□新华社记者 周琳 赵文君 高敬

如今最不好抑制的,恐怕就是“剁手党”的“买、买、买”了。可今年,电商和商家为了销量已经“拼了”,而消费者面对频繁的打折、促销、历史低价等等却“乏了”。今年是第7个“双11”,对消费者而言,“七年之痒”幻化为一个问号:网络消费,除了低价,还该有什么?

陷阱难躲,“卖家秀”与实际差距咋这么大?

去年“双11”前后,国家工商总局就抽检发现,6个电商平台上15个批次的样品属于假冒商品或高度疑似假冒商品。虽然今年阿里推出“正品险”可以假一赔四,可对于一些曾经上当的消费者来说,多少有些“累觉不爱”。

一位安全坐椅厂家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双11”的利润已经很薄,不少商家只能做好线上线下的产品分割,用差一些的材料和低价去打爆款,或者减少售后的服务,“消费者也不见得占到多大的便宜,倒是平台把广告费和流量费都赚走了。”

不仅是假冒伪劣产品让消费者闹心。上海市工商局网络交易监管处处长李弘介绍,此前工商部门重点检查了部分网站集中促销活动以来的网页发现,不仅虚假宣传、先提价再打折这样的老问题没消失,还有促销活动公示不到位、规则表示不清晰等新陷阱。

上海泛洋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春泉说,以往针对电商价格欺诈的罚金,与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省下的千万级别的广告费用相比,还是划得来的。“如果遇到价格欺诈,应鼓励消费者通过民事或集体诉讼的方式,向电商讨要说法。同时价格主管部门也需严格执法,提前固定证据。”

针对假货次品,专家建议,一方面电商平台企业可以以组织机构代码和商品条码为基础,建立完备的产品质量追溯制度,以便于进行源头追查,实现属地查处。另一方面,对于电商不诚信或售次品等问题,可以建立和完善征信制度,将不良记录计入征信系统。

兴奋褪去,“剁手党”纷纷变成“精明党”

鸡血打多了,总有一天会倦的。当刺激反复以同样的方式、强度和频率呈现的时候,反应自然开始逐渐变弱。

信息在轰炸——从11月初开始,上海白领李女士总共收到了上百条短信,每天都有十来条,不是促销就是推广,内容看起来都把自己当独特的上帝,仔细一看没啥真正的实惠,而且说好的精准推送也不够精准——“我有时候还会收到奶粉和尿不湿的推送,但我还没结婚呢。”

面对这些无用的促销信息,以及从一年一次变成一季一次的“电商价格大战”,消费者“处变不惊”了,口味也越来越刁,以前随便刷的“剁手党”,早已成为货比三家的“精明党”,从非理智的“冲动消费”中走了出来。

忠诚度、体验、感情……本来有很多纽带可以把消费者和商家联系起来,可现在只能靠价格一条线,有时候还要牺牲服务和质量,“当大家都没有利润的时候,就不会再有人有动力去做这个事情了”。上述安全坐椅厂家负责人说。

新闻推荐

《塑料男》:托马斯·品钦小说精神的再现

□钟正林多年来一直在小说界标榜先锋新锐的名刊《花城》杂志2011年第一期在头条重推了当代青年实力作家邱华栋的中篇小说《塑料男》。小说叙述了主人公我——从新闻纸媒聘用记者到某网站撰稿人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