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娱乐> 娱乐八卦> 正文

老东乡的春节习俗,老东乡的春节习俗

陵城区报 2015-03-12 19:02 大字

春节,自虞舜时代起延续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象征着团结、和谐、兴旺与安宁。俗话说“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不仅不同地区春节习俗不同,就是同一地区相邻地域也不尽同,但不管怎样,世代相沿各具特色的本土年俗更集中折射出当地的风俗人情。我的故乡是鲁西北平原上一个普通小村庄,位于陵城区的东边,陵城人称之为老东乡。老东乡过年的习俗,与其它地方有着不同之处,而且随着社会的变迁与思想观念的改变,传统的习俗也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逐渐舍弃一些陈旧的东西,添加很多新的元素。老东乡的年俗,春节从腊月二十三辞灶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结束,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最为隆重。从天真烂漫的孩童到绮纨之岁的少年,再到惨绿年华的青年,进而步入雅人深致的中年,出生于1978年的我,从开始有记忆时起至今,已经度过了三十几个春节,“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逝”岁月留给我春节的记忆,是无尽的思念与遐想。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老东乡称之为“辞灶”。儿时童谣“二十三,吃饺子,辞灶王,糖瓜粘”指的即是腊月二十三的辞灶。记忆里,老东乡家家户户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墙上贴有灶王爷神像。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者“灶君司命”。相传,灶王爷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这一天,灶王爷要离开人间,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的情况。因此,人们这天都要将供祭的旧像揭下来烧掉(俗称发掉),称之为“辞灶”,即送灶王爷升天。这一天要吃饺子和麻糖,吃饺子取意“起身饺子落地面”,为灶王爷送行,吃麻糖喻意用麻糖把灶王爷的嘴粘住。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辞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印象里,这一天,除了吃上可口的饺子,母亲还会给我们买很多麻糖,记忆中的麻糖甜甜的,略带辣味,特别的黏,往往脸上、手上、衣服上粘的到处都是。参加工作之后,每年这一天,妻子也会给儿子买麻糖,单位食堂会给我们包水饺,伙房师傅们和好面,调好饺子馅,然后挨部室找人包。每年包水饺,我都踊跃参加,虽然手艺一般,包出的饺子不怎么好看,但享受包的过程带来的乐趣。

辞灶后,紧接着就是扫尘,老东乡俗称“扫房子”,即春节前选个合适的时间彻底做一次扫除。“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印象里,每年扫房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全家老小齐上阵,所有的家具都要抬出去,然后父母每人拿一把系满布条的笤帚,用块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屋墙、屋顶,边边角角都要打扫到位。扫的时候,屋子里像刮了沙尘暴,伸手不见五指。几间屋子扫下来,头发上、脸上、身上落了厚厚一层尘土,狼狈不堪。今年春节,我和父亲谈起儿时扫房的情景。父亲说现在扫房子很简单,不像从前,因为以前农村取暖、烧水做饭都是烧柴禾,一年下来屋里尘土很多,这几年农村做饭烧水基本都改用电或者液化气,而且家家都有独立的厨房,所以正屋也没多少烟尘,简单的扫一遍就可以。结婚后,我延续了过年扫房子的习俗,每年春节前会选一个周末做一次家庭大扫除。我家的房子是复式的,面积大,往往我与爱人连续两天还要晚上加班才能做完卫生,这些年妻子与我商量请保洁,我没同意,虽然扫房子的过程很累,但累的同时也享受了过程的快乐,更多的融入了我们对家的责任和热爱。

扫完房,就要做春节的准备工作了,男人们赶集置办年货,女人们蒸馒头,做枣糕,炸藕合、丸子、肉条、豆腐、山药泡、带鱼,炖肉,炖鸡等等,这些工作一般从腊月二十六开始,连续三天。老东乡过年蒸的馒头,与普通的馒头不同,我们叫签子小馒头,制作过程复杂,而且费工费时,面粉选用上好的,头一天晚上盛在一个大面盆里,加入适量的水,再放入一小团发酵的面,俗称芥酵子(引子、面肥)。第二天早晨,先看看面发酵的好坏,民间管发酵叫“涨”。农村有个说法,过年的馒头面,发酵好坏就意味着来年的收成,发酵越好预示着来年的日子越好。由于要蒸的馒头量大,再就是图个喜庆热闹,往往是一家蒸馒头,邻居都来帮忙。揉面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要反复用力揉,这样揉出来的面才有劲,乡下人称之为筋道。揉好面后,将面摘成一个个的小面团,大家围在一起,把小面团放在手心揉成带尖的圆形,样式如同一位胸大腰细婀娜的少女,揉好后先放在热坑上盖上被子闷2-4个时辰,俗称“箵”,“箵”好后再下锅蒸。签子小馒头要用特制的箅子,箅子用前先用热水煮一下,这样不容易粘锅。每年,母亲除了蒸足春节用的,还要多蒸一些分给我、弟弟和姐姐。母亲说,过年的馒头家里必须要有,图个吉利。除了蒸馒头,家家户户还要做几个枣糕。枣糕的作法更为讲究,和面要用黄酒发酵,放入适量白砂糖,用力揉搓匀称。老东乡的枣糕是分层的,每层捏出梅花图案,然后在四周镶上小枣,层与层之间用竹签相连,故名“枣糕”。每年过节,家家都要蒸上几个枣糕供神祭祖,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日子和美,家人安康,正月走亲戚时也用枣糕送礼,祖祖辈辈,年年如此,沿袭至今。

忙忙碌碌中,就到了农历的腊月三十,依循古历,这一天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谓之“除夕”。许多过年的事情,必须在这一天办完,老东乡的习俗,这一天要做的事情主要有撒岁、贴对联、挂灯笼、祭天、包饺子、接神、着听、辞岁、守岁等。

除夕清晨,家家户户都要将庭院打扫干净,把水缸挑满,然后将麦秸撒在院中,叫“撒岁”或“踩岁”。因“岁”与“祟”谐音,喻意将“邪祟”撒开踩烂,喻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听老人们说,“撒岁”还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初一早晨晚辈们给长辈拜年,跪在麦秸上不至于把衣服弄脏,再就是除夕夜至初二早晨,民俗是不准动笤帚和扁担的,因为接神后,祖先们都回来过年了,动笤帚、扁担喻意扫地出门。还有一个原因,传说正月初一是“笤帚神”的生日,因此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不过,近年来,除了上了年龄的老人们“撒岁”,在意这些习俗,很多年轻人已经省去了“撒岁”的习俗。

打扫完庭院,开始贴对联、倒贴福字、贴窗花、挂灯笼了。对联也叫门对、春贴、对子、桃符等,对联的特点是工整、对偶、简洁、精巧,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春联的种类比较多,可分为门心、框对、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斗方”也称“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大门、家具、影壁正中,现代的“斗方”多数是一个“福”字;“福”要倒贴,取意“福到”。窗花就是剪纸,也是一种民间艺术,贴在窗户上,图个喜庆。灯笼是红色的,意为福贵吉祥,以前的灯笼里面装有放蜡烛的底盘,夜幕降临时,装上蜡烛点着,轻柔温和的红光照下来,格外的引人入胜。现代的灯笼,里面装有一盏电灯,省去了装蜡烛、点蜡烛的麻烦。灯笼悬挂在门上方,意思是给已逝的先人照亮回来过年的路。记忆里,母亲做灯笼、剪窗花,父亲写对联,再后来,写对联的任务给了我。每年我都写很多,除了自家贴,还分给邻居、朋友和同事。

父母健在,在外工作、打工的儿女必须回来陪老人过年,但对自己的小家,过年贴对联、挂灯笼的习俗是不能丢的。自2003年结婚以后,每年的除夕上午,吃过早饭,妻子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对联和灯笼,熬上一勺浆糊,贴好对联,挂好灯笼,然后燃放一挂大地红,再驱车回乡下。回到乡下后,我再与父亲一起,重复同样的事情,屋门、外门、偏房、粮囤、畜棚等地方都贴到,虽然很累但却其乐融融。

记忆里,以前农村的土房子,正房屋门左右墙壁上,都凹有一个“神龛”,形似小庙,神龛玲珑精致,造型优美。东侧神龛名曰“天地堂”,供奉天地神位(俗称“老天爷”);西侧神龛名曰“宅神堂”,供奉宅神牌位(俗称“宅神爷”)。除夕中午,家家户户举行祭天仪式。天地堂前摆设供案,供品一般是荤菜五碗(鸡、鱼、肉、肘、丸),糕点五盘,鲜果五盘,干果五盘,还有香炉、蜡台、酒盅、茶杯等祭器。后来,乡下盖起了砖瓦房,进而是社区楼房,现代化的建筑中没有“神龛”,但祭天的习俗却一直沿袭下来,只是形式略有不同、程序简化、供品也简化了。目前,老东乡除夕祭天的时间为正午12时,在庭院里摆好一张桌子,桌子上摆放三样供品,一般为一碗猪肉,一只鸡,一碗炸藕合。母亲燃香,插入香炉,虔诚地跪在供桌前,边烧纸边念诵,祈祷上天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来年风调雨顺,庄户人有个好收成。烧过纸钱,然后虔诚地行叩拜礼。母亲行完礼,我们晚辈再一一跪拜磕头。待全家礼毕,即焚烧黄表纸,称作“上午供”。母亲做祭拜的同时,父亲在一旁放鞭炮,放完鞭炮,父亲也过来虔诚地行叩拜礼。祭完天后,将供桌与供品搬进正屋,然后再摆上提前写好的码,码有两个,左侧是“天地三界神位”,右侧是“窦门三代宗亲神位”。从这个时候起,香炉里面的香要始终燃着,一直到初二送神结束后才熄灭。

下午,女人们和面、调馅、包饺子,要包足全家除夕、初一吃的。饺子一般是素馅,除夕、初一吃素馅饺子,喻意一年之中平平安安、素素静静。男人们打扫家堂,请出祖子。除夕请祖子是山东农村地区特有的一种民俗。以前的祖子多数是在宣纸上手绘而成,挂在堂屋正墙,现在的祖子基本上都是布质的。祖子的图案大同小异,上面书写着祖上先人的名字。记忆里,村里窦姓人家供祭一方祖子,一世祖窦熔、窦古、窦孝,延至祖父辈为十一世。祖子的中间部位是左右两片空白区域,分成很多均等的小格,这里写着已逝先人的名字,夫妻写在一个空格里,男左女右,按辈分从上到下排列。祖子供奉在祖里辈分最大的祖人家里。关于村里窦姓人家的根源,祖人比较认可的是与陵城北关窦姓同宗同源,始祖于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移民至此。相传清乾隆年间,陵县北关窦氏三兄弟走街串巷,以卖货为生,一日雾天,兄弟三人担着货架子走到村里迷路了,就在此安家扎根,逐渐繁衍出三个分支。十年前,陵城北关续修家谱,托人找到我,让我给村里捎话,想把我们这一支续上。遗憾的是那位长者不久先世,续家谱的事也就没有了下文。印象里,每年这个时候,祖里男姓,不分老幼,都聚集在供奉祖子的长辈家中,每户收2块钱,买成纸钱、鞭炮和香火,然后隆重的请出祖子挂上。作为祖里第一位大学生,每年挂祖子的重任落在我的身上,既是荣耀也是祖人对我的认可。祖子悬在堂屋内正中,并设供案,上摆锡灯烛台,香炉香筒,酒盅茶杯等。供品、祭器摆列有序。祖里每家都要给家堂送供,布置好家常,挂好祖子,我们就各自回家取供,供品有三样,一般是一个枣糕,一块猪肉,一碗炸藕合。很快,供案前就摆满了各家送来的供品,这些供品要在家堂里供祭到初一傍晚再取回来。

老东乡的习俗,出嫁的女儿不能看祖子,鲁西北有句俗话“看了娘家供死公公,看了娘家火死婆婆,看了娘家爹,穷得娘家没空帖,看了祖子家破人亡。 ”因此,吃过除夕中午的团圆饭,请祖子之前,出嫁的女儿必须回婆家,如果女儿婆家在外地,特意回娘家过年,吃过除夕的午饭,在初二送神之前这段时间里,是不能在娘家的,或者投奔亲戚家,或者娘家会单独给女儿一家安排一处空房。当然,这都是旧习俗,现在已经很少有人遵守了。

一方祖子,看似普通,却是一个家族最应承传的文化与习俗。请祖子不仅仅是一种春节形式,更应该是一种仪式,让子子孙孙对先祖心怀感恩,代代追溯、拜祭。 2005年,父亲、堂叔与远在河南的六祖父商量,单独请一方祖子,先人从高祖开始誊写,我祖父窦金堂,曾祖窦培德,高祖窦清河,天祖辈以上的先人,活着的人已无印记,无从考证,因此新祖子自高祖始祭。一方祖子,牵系的是剪不断的亲情,牵挂的是忘不了的祖德。

(《尔雅·释亲》:“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祖父),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 ”“父之子为子,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孙,晜孙之子为礽孙,礽孙之子为云孙,云孙之子为耳孙。 ”)

请完祖子、送完供,夜临也就降临了。这个时候,祖里长辈带领祖人请神。祖人聚集在家堂里,每人手执三根香火,意思是给先人们引路。长辈端着盘子,盘子里面放上纸钱,大家跟在长辈后面。请神的地点在村子的南头,正对着祖上先人的墓地。老幼怀着虔诚孝敬的心,一齐双膝跪地,年长者焚香燃纸,带领磕头,并念诵:“祖宗爷娘,爷爷奶奶回家过年了……”纸钱燃尽,鞭炮放尽,然后返回家堂,将手中的香插入香炉,此时家堂里满屋香烟缭乱,灯烛明亮,年长者首先给祖先磕头礼拜,老幼按辈份、年龄依次叩拜,籍以缅怀祖先养育之恩。把神“接”回家中,大门、二门之内,都要横放上一根木棍,老东乡称之为“拦门棍”,其意请神在家过年,匆再出门,再就是把游魂野鬼拦在门外。这个时候,家家户户所有房间里的灯都要打开,而且一直亮到初一早晨,喻意驱除黑暗,换来光明。听祖里先辈们说,老年间没有电灯,就用“碗灯”(碗里放上花生油、豆油、棉籽油,然后浸一根棉芯在油里燃着)、玻璃罩灯、燃蜡烛沿袭这个习俗。

接神仪式结束后,就进入了除夕最精彩的环节:放鞭炮,老东乡俗称“着听”。放鞭炮源于从前民间驱除鬼怪,今天人们过年放鞭炮更多的是为了喜庆。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鞭炮,聚集在一起,找一个空旷的地方,燃起一堆篝火,争相放鞭炮。儿时记忆里,这是过年最高潮的部分。小时候“着听”,鞭炮的品种单一,只有两响和火鞭,也有少量礼花。由于我家是鞭炮作坊,因此每年放的最多,大家一边放一边相互调侃,谁的炮仗炸筒了,谁的成了哑炮等等。这个时候,周围村庄也是火光通明,一簇簇燃着的篝火映红天空,鞭炮的爆炸声震耳欲聋,此起彼伏。近年来,由于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传统观念的改变,“着听”的习俗也在悄悄的发生变化,大家不再关注各家燃放鞭炮的数量了,更多是关注鞭炮的花样。由传统的响声类(两响、火鞭)逐渐转变为喷花类、旋转类、升空类、旋转升空类、吐珠类、线香类、烟雾类、造型玩具类、礼花弹类、架子烟花类、组合烟花类等等,更增添了无穷尽的乐趣。“着听”结束后,即为“守岁”。“守岁”的含义是先人回家过节,晚辈们守在已故先人身旁,以示孝敬。老年人在辞旧岁之际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有祝老辈延年益寿的意思。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云:“守岁樽无酒,思分泪满巾”,“守岁”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燃放完鞭炮,女人们回家生火煮饺子,吃过年夜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央视春晚,一直等到零点钟声的敲响。老东乡不同的村庄和姓氏,守岁的形式也不尽。以邻村田姓为例,除夕夜每家炒几个菜送到家堂里,祖里的成年男子聚在一起,守着祖子聊天,喝酒,或者打扑克、看电视,直到过了零时再回家休息。还有的地方,彻夜不眠,守到第二天天亮。

老东乡的习俗,初一起早,俗称“抢年”,谁家起的早,来年谁家的日子红火。因此,初一早上的饺子,除了家里有人过世的人家,一般都吃的很早。吃饺子前,要燃放鞭炮,因此从凌晨三点开始,远近就响起了鞭炮声,噼里啪啦声一直延续到天亮。吃饺子前,要将第一碗供祭先人,放在供桌上,然后烧纸钱。上完供,全家先向祖先磕头,之后晚辈再给长辈磕头,长辈这个时候会给孩子们钱,俗称“压岁钱”。多少年来,除夕之夜,人们叩谒尊长,代代相传,体现“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称之“辞岁”。

吃过初一早晨的饺子,就开始拜年了。“拜年”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也是人们辞旧迎新的一种方式,借着拜年的习俗,可以增进感情,蠲免前嫌,消除隔阂,和睦邻里。初一村里拜年讲究早,往往天不亮,大家顶着满天的星星相继走出家门,同辈份的人为一伙,遇到邻里亲朋长辈,行叩拜礼。平辈相遇则抱拳互贺“过年好”、“恭喜发财”等吉利话。先是在祖里各家拜年,祖里拜完后,祖人再聚集在一起,去同村外姓人家拜年。全部拜完了,新年的第一缕晨光也出现了。在老东乡,还有临村同姓氏间的互拜习俗,以神头镇五李村(小李家、老李家、大李科、小李科、李五道)为例,初一上午,本村李姓成年男姓集合,或开车或骑车集体去另一个村,在村头大家集体下车,面向村子方向行叩拜礼,连行三次,然后再去下一个李姓村子。

初二上午“送神”。“送神”的习俗与“接神”相似,只是地点不同,有的在墓地,多数在家堂外面,“送神”的时间不尽相同,有的是上午,有的是下午,还有的是傍晚。我们村“送神”的时间是上午,地点在家堂外面。祖人们聚在一起,年长者怀着虔诚的心双膝跪地,焚香燃纸,带长幼祖人磕头,并念诵:“祖宗爷娘,爷爷奶奶,过完年了,回去吧……”纸钱燃尽,鞭炮放尽,然后起身回家堂,将祖子请下来,小心仔细、工工整整的折好,放在特制的布袋里面,惜藏起来。这个时候,各家会把“拦门棍”拿开,屋门、院门都要烧上几张纸钱,喻意把“神”送走。做完这一些,各家会拿上鞭炮、供品和绕纸去上坟,到坟地后同样摆好供品,烧纸燃香、跪拜叩头,燃放鞭炮,“送神”仪式。

从初三开始,家家户户开始走亲访友拜大年,老东乡的习俗,初三是兄弟去出家的姐妹婆家,姑家、姨家、舅家拜年的日子,初四是女儿回家娘拜年的日子。常年不走动、不联系的远方亲戚,也会借过年拜年的机会,见见面,坐在一起说说话,拉拉家常,以此联络一下感情。

初五,俗称“破五”,意思是过了初五,过节诸多禁忌、忌讳皆可破。“破五”主要是送穷神,迎财神,商号开市,寄托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山东农村“破五”的习俗是吃水饺,这天的水饺要故意煮破几个,以此图个吉利。这天最忌讳说“赔”、“散”、“死”之类不吉利的话,吃大蒜不能吃蒜瓣,得吃蒜泥,而且蒜泥要称“义合菜”。“破五”以后,年节已过,商号店铺渐次开门营业,上班族假期结束,一切回归正常,又开始按部就班的生活了。“破五”之后,有的村组建秧歌队,凑在一起扭秧歌。儿时记忆里,那个时代的农村,生活单调,人们也没有其它娱乐项目,因此一到这个时候,村村建秧歌队、扭身歌。初六至初十,在村里扭,初十至十五,到邻村扭,规模大一点的秧歌队,会在正月十四、十五两天去城里扭。近年来,陵城乡下秧歌进城,先到陵城镇政府大院里扭,扭完了再进城去各单位、商家扭。遗憾的是,现在农村里办秧歌的越来越少了,一是人们的传统观念发生了改变,二是农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再就是过了年,年轻一代绝大多数都上班或者外出打工,农村里留守的基本上是老人和儿童了。

春节的最后一个习俗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乡下村村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好不热闹,明唐寅诗云:“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老东乡还有正月十五供祭泰山奶奶的习俗。十五之前,村里管事的挨家挨户收香火钱,出钱多少各家自愿,然后请上一台戏班子,吹吹打打、热闹一天。下午,戏班子会围着村里的主要街道转一圈,戏班子所到之处,沿街各家各户张灯结彩,香火缭绕,燃放鞭炮,摆上供案供品以示迎接,看热闹的村民,前呼后拥,填街塞巷,热闹异常,场面壮观。最后,戏班子在村头停下,管事的虔诚的领着村人面朝南方跪下,行叩拜礼,意为送泰山老母回山。

至此,春节就全部结束了。年复一年,春节给我们的,由童年时代的憧憬与期盼到现在的惧怕与期待。已近不惑之年,对春节两种感受更加明显。惧怕是因为自己又老了一岁,多了一份岁月带来的责任;期待,是因为对传统节日和人情风俗的一次彻底回归,是对历史的祭奠,还有就是逃离现代快节奏、紧张生活后一次短暂彻底的放松。只有春节的时候,才能够静下心来或是强迫自己花一份心思去思量、回味老祖宗遗留下来的遗俗,让曾经的阳光透过缝隙洒在现代人的脸上,让现代人那种劳碌和奔波的心有一个可以暂时小憩的驿站······

窦汝良

新闻推荐

美中情局自曝监控全球舆情

美国弗吉尼亚州有一处没有名称的工业园,园内有一处不起眼的砖砌建筑,那里,是中央情报局(CIA)监控海外网络舆情的大本营“开放源中心”。美联社4日说,这是这支从未正式对外公开的情报团队首次公开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