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娱乐> 娱乐八卦> 正文

当地民众为死难者祈福救援有条不紊宪兵看到相机就放行

柳州晚报 2015-02-09 06:25 大字

当地民众为死难者祈福救援——有条不紊“宪兵”看到相机就放行

那天台北湿冷有雨,水泥河堤上和岸边泥泞草地上已挤满各路记者。约一百米开外的河床中间,飞机残骸翻出白肚皮,机身和机尾已裂开分家,五六艘橡皮艇围绕在旁,搜救人员从一个露出水面的舱门进入救人。在此之前,部分被甩出或自行爬出机舱的乘客,以及最靠近舱门的20多人,已被救送上岸。救援进入攻坚阶段,每救出一个人,似乎都要花无限漫长的时间。

除了和电视台 、电台连线做报道的,大部分记者都很沉默,只是静静盯着。一名外国摄影记者用英语跟他的同事探讨,是否马上转移到河的另一侧,以便拍到舱门里面。台湾同事问:“你拍到人脸了吗?”“是的,都是血!”紧接着,他嘟囔了一句脏话。

老外的状态大概可以代表现场记者,压抑 、焦虑 、恐惧 、哀伤,但唯有装作若无其事,用工作掩饰不安。

救援现场的气氛,同样可以用“外松内紧”来形容。现场拉了内外两条警戒线,但管制并不严格。我越过外围警戒线时,“宪兵”只是瞥了一眼我挂的相机,连问都没问。一个个身着潜水服的搜救人员经过时脚步快捷,但都沉稳而不慌乱。两天后,一名台北出租车司机问我的同事:“我们这次处理很及时吧?”台湾媒体也一改毒舌风格,对此次救灾的报道多从正面角度。

说实话,作为现场亲历者,我对救灾效率并没有特别强烈的感受。如果比速度的话,台湾媒体比救灾队伍更快。电视台播出幸存者站在水中等待救援的画面的时间,也显示出摄像机比救援队更早一步到达现场。而直到4日19时许,用来拖吊飞机残骸的大型吊车才开到河边。这跟基隆河两岸都修了高高的河堤 、大型车辆无法进入有关。但是整场救援的确有条不紊。

皮筏艇 、消防车 、救护车 、直升机相继出动,台北市和新北市消防局 、台湾“海巡署”“国防部”和军队陆续赶到现场,很多救援人员来到现场时,就已经穿好了潜水服,戴好了氧气瓶。

救援现场一块白板上,详细列出参与的各个单位 、车辆 、人数状况。岸边很快搭起一排帐篷,供后勤和现场急救之用。大型吊车进来之前,小吊车先行运来铁板钢筋等,搭好所需设施。

信息——透明迅速让未知的恐惧减到最小

我抵达现场没多久,台北市消防局的现场负责人主动对记者发布死伤人数,并向记者详细介绍救援情况。

整个救援对于媒体及社会完全透明。救援单位在百忙之中还不忘对现场媒体发布救援进度,也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紧张气氛。事故发生后,“民航局”和复兴航空公司在第一时间召开发布会,复兴航空高层集体鞠躬道歉。之后,以差不多两小时一次的频率对外公布死伤人数。凡是能够提供的资讯,就一定以最快的速度发布,并且尽量清晰易懂,让记者及外界便于使用和理解。对于这样一场牵动两岸的大灾难来说,这样的信息发布十分有必要。公众掌握的讯息越全面,就越安心,因为最令人恐惧的,永远是未知。

在消除信息不对称方面,台湾媒体的效率确实很高。空难发生不久,媒体就从行经车辆的行车记录仪中调出了录像:一架飞机侧着身子掠过高架桥,机翼越过出租车引擎盖,又将大桥护栏撞残,斜斜坠落。这段惊人的视屏,让人们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空难概貌。当晚岛内的电视节目,已经挖出许多官方并未提供的细节,比如飞机一路沿着基隆河飞,显示飞行员希望迫降在河面,机组人员曾经高喊“引擎熄火”,专家出面解释失事机型ATR-72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等,对整场空难做了全方位的解析。

不过,媒体可能也犯了过度解读的错误。5日,不少媒体报纸称飞行员为“英雄”,因为他在引擎熄火时仍引导飞机坠入河中,避免了更大伤亡。

但6日台湾飞行安全调查委员会,透露起飞一分钟后,二号发动机发出熄火警报,但机组人员却关闭了一号发动机,导致两侧发动机同时失效,随后重启一号发动机时已为时太晚,飞机迅速坠毁。这是操作失误,还是不得已而为之?飞安会称有待进一步调查。而6日晚和7日的不少台湾媒体直接拿“误操作”来做标题。先赞“飞行英雄”,随后又断言操作失误,如果二次判断又失误,无疑将对飞行员家属造成深切伤害。

这是岛内媒体剧烈竞争格局下的无奈现实。在台北市第二殡仪馆,媒体见到情绪激动的受难者家属就一窝蜂围上去拍摄,一位大陆媒体人最后崩溃大喊:“别拍了,请尊重家属!”

安抚——义工传递爱人情味对抗悲伤

整个事件中,最应该被点赞的是台湾的义工们。空难刚一发生,慈济 、佛光山的义工们就已经带着姜汤 、馒头 、便当 、暖暖包 、围巾 、医疗用品等赶到现场。他们非常熟练默契,在合适的地方搭好帐篷,默默地提供援助。

记者路过帐篷时,慈眉善目的义工大妈还会主动招呼:“要不要喝点姜汤”。

在殡仪馆的灵堂里,光是慈济就有120位义工到场,他们每天7班 、24小时不间断地诵经助念。每个悲痛的家属身边,都有穿慈济制服的义工陪伴。慈济义工在每个机场等候,罹难者家属一下飞机,他们就跟随服务。

佛光山的慈容法师率300位僧信,为逝者举行超荐法会。法鼓山60多位法师和义工共同诵经,一声声佛号回响,祈愿亡者往生净土。我的同事说:“殡仪馆是很阴冷的地方,但这些义工让人感觉到了暖意。”6日,遇难者家属来到失事地点为亲人招魂。我看到那些扶着家属的义工,俯下身子安抚探问的表情,瞬间明白,原来陌生人的善意关怀,真的可以令人感受到这个社会还有希望在。

5日一整天,搜寻队伍并没有找到一具遗体。但6日家属到场后不久,短短数小时之内接连找到4具遗体。

这要如何解释?也许是当天水位下降令搜寻难度减小,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也许,爱才是这个世界最神秘强大的力量。

6日的台北气温降到10摄氏度以下,这对台湾来说是罕见的冷天气,水温更低到只有2摄氏度。带队的救援者喊:“如果觉得太冷要赶快上来”,但大家都在水中一遍遍地蹚涉。

找到遗体,第一件事是用白色袋子覆住,运上岸后,三排军人迅速围成三角形,背对着将遗体围在中间。这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生者的体贴。

这场空难中,迅捷透明的资讯,浓郁的人情味和文化传统,成了对抗悲伤的力量。

(本版图文均据新华网)

新闻推荐

第四篇 涠洲岛往事(二)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