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战争
70多年前,一个正值花季的波兰少女用日记记录了二战爆发后自己和周围普通人的命运。日记的作者叫安娜·希内尔,1943年在位于波兰南部的奥斯威辛集中营被杀害,年仅19岁。
奥斯威辛集中营新闻办公室工作人员帕维尔·萨维茨基对记者讲述了这本日记和她的主人。
安娜1924年1月31日生于波兰首都华沙,是希内尔夫妇的独生女,有写日记的习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安娜便开始记录所见所闻,直至被关进奥斯威辛集中营。多年后,安娜的父亲在家中厨房的木地板下发现了这本日记。
安娜日记记载了华沙于1939年9月至1940年8月间所受的摧残,记录了自己的困惑和痛苦,展现了华沙民众战时的真实生活。
由于战争爆发,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戛然而止。读者在读这本日记时,可以深切感受到安娜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战争的憎恶。
华沙被占领期间,安娜和同学们秘密上课,但未能参加毕业考试。1942年4月28日夜,安娜被关进帕维亚克监狱,并在那里遇到了其他同学和两位老师。
她们在监狱里受到了惨无人道的审讯,两位女老师被迫害致死,安娜本人也于1942年11月13日被送到了奥斯威辛集中营,编号是24447。1943年3月19日,安娜被处死。她的遗物里有一首诗,题为“我渴望自由”,摘录如下:
“日复一日,我泪如泉涌,
每天都是苦涩。
哎,我满眼看到的都是灰色,
迎接我的是寂寞的烟雾……”
战争结束后,安娜的父亲发现了女儿的日记,怀着满腔悲痛读完。女儿的悲惨遭遇是他挥之不去的阴影,女儿的命运也是千千万万无辜受害者的缩影。因而,一直以来他就有个心愿,就是要让全世界知道女儿的命运,了解那段历史。
1980年,波兰作家马耶夫斯基读了安娜的日记后,心灵被深深触动。这本日记不仅记录了普通人的命运变迁,同时也为研究那段历史提供了大量素材。马耶夫斯基编辑出版了这本日记,书名为《安娜·玛丽亚》。
马耶夫斯基希望通过出版这本日记告诉世界,什么是战争以及战争给普通人带来了什么。战争不仅扼杀了无数个渴望获得知识的少年儿童的梦想,甚至夺走他们宝贵的生命。他希望读者在读过安娜日记后能有所反思。
萨维茨基说,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在参观过奥斯威辛集中营后,都会从心底发出永远不要战争的呼声。战争不仅造成生灵涂炭,还摧残了人们的心灵。
奥斯威辛集中营建于1940年,是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修建的最大集中营,包括大批犹太人在内的约110万人在这里被杀害。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威辛集中营。2005年11月1日,第60届联大全体会议一致通过议案,决定将每年的1月27日定为“国际大屠杀纪念日”。
(新华社华沙1月26日电)
新闻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