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娱乐> 娱乐热点> 正文

埃博拉疫情:来势汹汹世界惊 犹如幽灵徘徊在非洲大陆并传播到欧美,令世界“谈埃色变”

柳州晚报 2014-12-28 06:58 大字

核心提示2014年,“埃博拉”无疑是卫生领域最牵动人们神经的一个词汇。这种来自非洲的烈性传染病在2014年带来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瘟疫灾难。

1996年,当香港导演王晶拍摄电影《埃博拉病毒》时,适逢埃博拉疫情在多媒体时代第一次大规模爆发,不少国人开始认识到这种“世界杀伤力最强瘟疫”的可怕。

但毕竟疫情“远在天边”,中国人并无切肤之痛,因此也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然而,当埃博拉疫情在2014年呈现失控状态,让远离疫情爆发区的中国民众也不那么“淡定”了。

埃博拉病毒是一类丝状病毒的统称,这类病原体最早在1976年被发现。埃博拉通过体液接触传播,在感染者身上可以很快导致严重的发热、疼痛、出血等症状,死亡率极高。埃博拉之所以如此险恶,与它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有很大关系:最终使患者身体崩溃的并不是病毒本身,而是方寸大乱的免疫系统。

今年3月,埃博拉的幽灵又开始在非洲大陆徘徊,并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这些西非国家肆虐。9月底到10月初,欧洲和美国分别有患者被确诊为感染埃博拉病毒。一时间,国际舆论一片大哗。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数据显 示,今年上半年爆发于西非国家的埃博拉疫情已导致19497人疑似或确诊感染,其中7588人丧生。

埃博拉疫情的爆发牵动着大众的眼球,中国的普通公众都十分忧虑这一烈性传染病是否会传播到中国,引发像非典那样的传染病大爆发。依据现有的科学证据,埃博拉病毒在中国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并不大,公众毋庸担心。

数十年来,这种病毒在西非以外其他国家大规模爆发的报道并没有出现。另外,从目前相对有限的病毒分子遗传学研究资料来看,这些年来埃博拉病毒的基因序列变化不大,遗传上相对保守。这意味着,2014年病毒的突然爆发很可能并不是由于病毒获得了更强的传播能力,而更可能与西非当地的公共卫生条件,以及地理生态环境有关。

然而欧美出现埃博拉病例的现实表明,即便是发达国家,在应对恶性传染病疫情大规模蔓延方面,也仍然存在许多漏洞和薄弱环节,如隔离区设施简陋,隔离措施马虎,医护人员个人防护设备不到位,护理经验匮乏,操作不当等。

多年来,中国已经建立起传染病报告和防控体系,特别是SARS爆发以来,公共卫生体系更是得到了极大完善。但鉴于欧美国家感染埃博拉病例的情况,我们也应当充分认识到,面对潜在的埃博拉传入风险,中国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盲目恐慌,而应该做好心理和物质上的准备,同时也要做好科普和卫生预防宣传工作。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出,目前尚无获准使用的埃博拉疫苗。本次暴发主要是通过人间传播扩散造成,因此,提高对危险因素的认知,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是减少发病和死亡的唯一方法。(黄志伟)

新闻推荐

元旦票房创新高! “威虎山 ”夺冠“冷笑话 ”成黑马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