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娱乐> 娱乐热点> 正文

广州日报用生命在抢救不能成为医生的恐惧新闻事实日前

攀枝花日报 2014-08-25 04:29 大字

《广州日报》

“用生命在抢救”

不能成为医生的恐惧

新闻事实:日前,三亚市人民医院外科医生王锡雄在抢救受伤女子时,遭遇一名陌生男子暴力阻挠、殴打,王锡雄在遇袭时仍不放弃抢救,病人最终获救。王锡雄的这一行为引发舆论关注和讨论。

媒体观点:值班医生正在生命线上抢救病人,自己却面临着暴力阻挠、殴打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其实已不具备救治的条件,医生出于对自身安全考虑选择放弃,也并不违背职业操守,反之,若是让每一个医生都经受生死考验的时间,还依然“用生命在抢救”,这其实有违人性化原则,也属于用典型性标准去拔高普遍性原则,对医生来说并不公平。因此,应与时俱进应对“风险社会”出现的一切可能,切实有效地增加医院的安保措施。同时,将医院纳入公共场所管理,也应当由理论落到实处。医生安全有了保障,整个社会才会少一些无人救治的恐惧。 

《燕赵晚报》

“洋雷锋”的急救技能

更值得学习

新闻事实:日前,一段“老外秦淮河勇救跳河女子”的视频在网上走红。视频记录了发生在南京夫子庙景区的一幕,一名外国大叔,跳下水救起了一名落水女孩后,对她进行了施救。此后,老外很快离开了现场,没有人知道他的身份和国籍。秦淮警方表示,他们要寻找老外,并将为他申请见义勇为表彰。

媒体观点:这位“洋雷锋”的见义勇为值得点赞,同时应该看到,他急救溺水者的动作娴熟,连南京市急救中心的医生在看过视频后,也禁不住夸他动作标准,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可见,与见义勇为相比,其急救技能有更大的推广价值。反观国内,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急救知识教育形同虚设,社会上急救知识普及活动也少之又少。国人的急救知识多不通过教育途径得来,而是在影视作品和网络等五花八门的渠道得来。希望包括教育部门在内的相关部门,能通过这一事件去思考,如何提高国人的急救技能水平,让更多的现场急救挽救更多生命于危难之际。

《钱江晚报》

“大麻合法化”是毒品化思维

新闻事实:随着柯震东、房祖名吸毒被抓,以及之后宁财神的自白,“大麻合法化”突然就成了一个话题。这个话题,在国际上也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观点,也的确有一些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其合法地位,然而在中国,支持“大麻合法化”的人,不得不令人怀疑其思维混乱,逻辑混乱,缺乏正常的逻辑思维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以及基本的法治观念。

媒体观点:毒品就是毒品,非法吸食大麻,对青年人身体和智力发育的伤害,以及形成毒品依赖的后果,都令人不寒而栗。而比毒品更可怕的,则是毒品化的思维逻辑。中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法律制度。法律的制定,是依据一国自身的文化历史,人民群众的共同价值观念、行为准则而制定的,其存在有自身的逻辑,有自身的基础和底蕴,缺乏这样的基础和底蕴,而妄言什么“大麻合法化”,逻辑上是说不过去的。作为国人,应当对任何尝试毒品合法化的观念,都保持足够的警惕。

《新京报》  

“邹恒甫式夸大其词”

难过法律关

新闻事实:近日,北京大学诉邹恒甫名誉权侵权案在北京海淀法院一审宣判,法院认定邹恒甫系列微博侵犯北大名誉权,判决邹恒甫删除涉事微博并在其微博首页向北大赔礼道歉。此案件始于两年前,邹恒甫发微博声称“北大淫棍多”,并指出北大院长同梦桃源餐厅女服务员有不正当关系。随后,北京大学和北京梦桃源餐饮有限公司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将邹恒甫告到海淀法院。

媒体观点:自由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责任,公共表达的自由应该以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为底线。我们在拥抱公共空间的自由表达的同时,也不能忘记自己的责任,忘记法律和事实。邹恒甫是知名经济学教授,此前曾任职于北大,其当初的言论之所以产生那么大的影响,与其社会身份不无关系。但是,遗憾的是,邹滥用了这种信任,甚至透支了学者严肃的社会身份。客观理性的态度和翔实的事实依据,是在话语空间越来越有分量的“硬通货”,在此基础上的表达也才是对舆论资源的最有效率的利用。

新闻推荐

国庆档上演票房争夺战

“十一”长假临近,各大片方纷纷推出电影新作,争夺国庆档票房这块大蛋糕。今年电影国庆档放映的影片类型颇为丰富,其中最具关注度的无疑是喜剧片《港囧》。除了《港囧》,还有诸多影片加入混战。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