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娱乐> 娱乐热点> 正文

陌生的选手在穿梭熟悉的评委在作秀 盘点音乐电视选秀大跃进

柳州晚报 2013-08-02 05:15 大字

,在如今这些每一晚被大同小异的音乐选秀节目轰炸的日子里,你都无法从那些模糊的面孔中辨别出谁又是谁,陌生的选手、熟悉的评委,在这个全民大秀场上,时尚从电视机渗透进了老百姓的生活。

在命运转折的路口……

在我们的电视时代,选秀节目代替了真人社交的季节,我们一边忍受着寂寞和那些人的嚎叫、哭泣和装出来的惊喜,尽量不向自己拆穿他们,还要容忍他们把卡拉OK的爱好说成对音乐的热爱,除了比谁唱得高,还要比谁惨,比完惨,还要比谁更能哑忍,以便从中排出个德行高矮—— —这还是假设电视机前占主要比例的家庭观众依然还是重视德行的。

如此高温的夏天,如此庄重的场面,大家都拥挤在人生的转折点上,免不了又要搬出来香奈儿的那句名言:随时随刻都要打扮好,你怎么知道哪一天是你命运转折的隆重场合呢?而今命运转折的隆重场合已经搭好台 、布好灯,一个清白无辜的路人,从那里踏上聚光灯照耀之 下的光荣之路,时间太短,怎么向人证明他们剧变成功了呢?最后还是要造型来完成了这个伟大的任务。

这是最直观的转变,声线 、唱功和表演 、舞蹈都不会如造型成功的奇迹来得凌厉。

中性:如果没有忘记,那是2005年,超级女声》这个事先规定了性别的舞台上,三甲中有两位“像男孩一样”的女孩,一个叫李宇春,一个叫周笔畅。随后,似乎中性席卷了整个青春期的暑假,短发帅气的女生陆续出现。中性,即指在任意立场上保持沉默。当他们在性别立场上也保持了沉默,事情变得意味深长起来。

2008年路易威登在成都开店是一个可以让人回味很久的事件,从这个事件大概可以理解,为什么电视观众对国际化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当高码洋时尚杂志变成小圈子自我嘉赏的读物之后,时尚大牌冲往电视机,直面他们消费力越来越强大的中等城市受众。这也意味着,电视观众对时装 、名牌及自我形象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相关的因素越来越敏感。

时尚,是一种思维方式

那年的选手,而今的评委,时隔8年,李宇春衣锦还乡,回到了她出身的超级选秀舞台。那一年夏天的热风依然还吹拂在好些人的脸上,

那一年李宇春穿着VANS的T恤,染着一头黄色的头发,留海披到脑门,斜刺里拦着她那张方脸。她平直的身体让那些小码的纯棉面料迎风鼓起,扬帆出海,一举夺魁。2005年,这个事件被称为英雄事件,李宇春成为草根出身的并且是由观众自己票选出来的偶像。有人为她的台风着迷,有人为她的淡定疯狂,还有理想主义者把她站在冠军台上的那一刻,影射为民主政治在娱乐行业的胜出,聊以自慰。

,8年后,李宇春现象远离草根舞台,李宇春本人成功变身。尽管这位被美国《时代》定义为“亚洲英雄”的年轻人一夜成名,但新的身份并没有马上递给她一个全新的形象。

在接下来这8年里,我们看见李宇春在“中性”这个词的偏见下,不停地摸索着她自己廓形,平衡着她自己与公众之间的误解。这中间曾经隔着一条裙子的问题。先是何炅问选手李宇春:你什么时候穿裙子?”而后这个问题就缠绕在李宇春身上。犹记得在2006年,一位“玉米”悬赏500块为李宇春征集“适合的裙子”,他认为李宇春之所以不穿裙子,是因为没有合适的裙子。裙子好像是一个李宇春式的问题:是她穿着上的一个未命名禁区,是一个存在于她形象上的悬念,还是一个思维障碍?

李宇春如是说“时尚,是一种思维方式”,这话比“时尚是一种生活方式”来得更自我。那么,这些年来李宇春经历的是什么样的思考?中性这个词始终粘在她的身份标签上。中性不仅仅是指从穿衣风格上区别的个性,它可能是罗兰·巴特解读的那种“不愿意表达意见和观点的疲倦感”,这种状态普遍存在于电视时代,信息越多,则判断越模糊。中性也可能是指青春期的一种状态,在认识自我的历程中发生的沉思。中性也可能是不偏不倚的一种中庸人生观。

正是因为如此,李宇春不在于她做了什么成为了众人的偶像,而在于她本身是这样一个包罗万象的达人。

176厘米高 、瘦 、平直的身材,按道理,这样的身段是时尚所寻找的,因为身体本身没有强烈的倾向,尤其是性别倾向,这就给时装留下了更多的空间去展示,凯特·摩丝 、阿格尼丝·迪恩 、安德烈·皮吉斯等等,他们恰好是性别无障碍中性时尚典范,而李宇春则和中性之间隔着一条裙子。

而直到2012年,当设计师让·保罗·戈蒂耶着手介入李宇春的形象事业,他为她设计了上海演唱会的服装,将他曾在麦当娜 、张国荣等等的中性理念,成功地交付给了李宇春,这时候,我们才能说,李宇春终于完成了时尚蜕变,她的廓形终于清晰了。 (下转40版)

新闻推荐

DNA检验锁定嫌犯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