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娱乐> 娱乐八卦> 正文

沟通才能摆脱压力

柳州晚报 2013-01-31 03:40 大字

80后日益成为中坚力量

80后经常拿“最悲催的一代人”来自嘲,其实,褪去打在他们身上的标签,其困窘的生存现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转型发展中的阵痛。

《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在2011年毕业的大学生中,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10多万人选择“啃老”;即使工作一年的人,对工作的满意率也只有47%。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毕业人数再创新高,大学生将面临越来越沉重的就业压力。

相信这57万“失业大军”中,应该有相当一部分是80后。80后中年长的,已步入而立之年,靠后的,也走上了工作岗位,正日益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活跃于网络,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另一个舆论场的关注焦点。

正如热播剧《北京青年》中的一段台词:“何东这一代人,几乎没有享受过任何政策上的优惠。上小学的时候,大学是不要钱的;上大学的时候,小学是不要钱的;当他们没有参加工作的时候,工作是分配的;当他们参加工作的时候,打破脑袋才能勉强混一个糊口的工作;当他们不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当他们挣钱的时候,房子也买不起了。”80后也经常拿“最悲催的一代人”来自嘲,其实,褪去打在他们身上的标签,其困窘的生存现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转型发展中的阵痛。在高房价 、就业难 、通货膨胀的夹击之下,没有几个人有影视剧中那种“重走青春路”的勇气,他们虽然羡慕国外青年能有机会选择一年作为人生的间隔年,或者去长途旅行,或者去做志愿者,在找工作前提前准备,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可自己却只能刚进入大学校园就忙着加入各种考证大军,寻求可能的实习机会。

从“天之骄子”到“海待”“蚁族”的变化,可以看出这一代人经历着社会的转折点,无论是盲目报考导致的公务员热,还是硕士毕业回乡种地,都反映出他们在获取社会资源上的不易。不能说他们是最不幸的一代,但作为“夹心层”,他们显然也不会自认是最幸运的一代。

其实,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幸与不幸,与其一味怨天尤人,争这个“最不幸”的头衔,倒不如积极努力,创造改变的机会。本文一开始提到的57万待业大军,也不可能都在“啃老”,他们也在做自己的努力,或忙于考公务员 、考企事业单位 、考研,或奔波于人才市场 、面试现场,或谋划个人创业,或去当志愿者。一时的失意,不意味着一辈子的失意,相反在年轻时经受一些挫折,反而可能让他们未来的人生之路走得更顺。

当然,社会也应该多给这一群体一些关怀,创造更加公平透明的就业环境,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扶持其自主创业。对“就业困难大学生”的信息档案实施动态管理,构建互动共享的信息服务平台。还要健全医疗救助机制,对患大病的待业大学生给予医疗补助,纳入大病医疗保险,也可给予生活困难的待业者适当的生活补贴。 摆脱自怨自艾,不向命运屈服,勇于自立自强,以至于用自己的微小力量推动社会前进,拥有这些特质的人,都可能成为幸运的人。

都是沟通不够惹的祸

只要我们想到长辈更多的还是出于关心和善意,就会感到其中的温暖和关怀,不至于出现过多的抵触情绪。

面对长辈过分关心“被催”,有的选择不回家,有的选择躲出去,有的被催结婚的还发生“闪婚”“闪离”。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我认为主要还是两代人沟通不够惹的祸。

作为80后,要把长辈们的关心当作一种善意与温暖才是。80后可以说都是有知识的一代人,他们中大多数从小学到大学都是以学习为主,寄宿在学校的多,直到参加工作也还在另一个城市生活,很少与长辈沟通。作为子女,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长辈出于关心,问这问那的,也情有可原。只要我们想到长辈更多的还是出于关心和善意,就会感到其中的温暖和关怀,不至于出现过多的抵触情绪。

但作为长辈们,面对子女们的尴尬和无奈,也要讲些方式方法才对。现在很多80后表示压力大,就是被长辈过度关心,所以才有了逃避的心理。所以对长辈来说,对子女的婚姻大事,要尊重子女的选择,最多只能是当当参谋而已。至于被催着生娃的事,也许还有一个自然规律,要顺其自然,切莫乱催。

走笔至此,笔者以为也不要过分放大80后“被催”现象。试想一下,无论你是处在哪个年代的子女,哪有长辈不关心你的工作 、学习 、生 活 、婚姻等方方面面的。只不过现在的年轻人有更多的思考与个性罢了,而作为长辈往往还是传统老一套的关心方法,没真正走进儿孙们的内心去了解他们,有针对性地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

反观这一现象,如果我们只是看到80后“被催”的一面,还远远不够。现在每个家庭独生子女多,一旦子女成家立业,工作在异乡,家中有的只是“空巢老人”。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会越来越多,如果不加强长辈与儿孙间的交流与沟通,还会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对此,也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催婚压力源于自身

在催婚问题上不管你是否选择逃避,问题始终存在着,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是父母和子女双方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进行正面沟通,寻找共同的解决途径,达到双赢的目的。

催婚问题的存在,主要还是来自于长辈与晚辈之间存在着的难以逾越的代沟,需要双方进行更多的沟通。

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作为父母,他们有自己的想法,现在的孩子确实结婚越来越晚,甚至有的年轻人还崇尚“不婚主义”,而这些是作为父母无法接受的,这也是父母对子女催婚存在的一种压力,他们也想这种压力得到解决。

作为子女,他们也并不是真的想一辈子不结婚,或者是不想要孩子,他们所想的可能是觉得自身的工作压力很大,面临着许多的挑战,而成家或者是有了孩子,将会拖自己的后腿,会让自己更难适应社会,无法成就更好的未来,他们也同样想解决这一存在的压力。

一位刚刚参加工作的80后姑娘朱朱就曾表示,其实,在很多时候,

父母催得越紧,我反而越反感,当恋爱和结婚变成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时,我的兴趣就大打折扣了,甚至会产生一种排斥情绪,因为这让我觉得缺少了‘爱情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感觉 ’的美感。”朱朱说自己马上就30岁了,还没怎么谈过恋爱,父母都急死了。“有一次通过相亲,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稍微有点感觉的,正待培养感情时,父母又开始接着催了:发展怎么样了?什么时候结婚?可要快点啊,我们等着抱孙子呢…… ’被他们这么一催,什么感觉也没有了,逼得我跟他们唱反调。”对此,心理学家表示,80后们频频遭遇催婚,这与中国父母们的传统亲情关怀观有关,他们认为,孩子只要没有成家就始终不算成人,不能放心。

反之,80后们也要明白,压力与其说是外界给予的,不如说它真正的来源在自身,外界的给予只不过是你逃避压力的一种借口。面对长辈的催婚,你本可以一笑了之,为何要那么在意呢?家人拉着去相亲,只不过是去多认识一个人而已,为何还要纠结不已呢?解决这种内心的症结,作为年轻人更需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压力。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这是诗歌《见与不见》其中一句,在催婚问题上不管你是否选择逃避,问题始终存在着,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是父母和子女双方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进行正面沟通,寻找共同的解决途径,达到双赢的目的。

奉劝那些子女们千万不要被催急了没有考虑清楚就结婚;而父母们也要明白并非“一嫁(娶)就能解千愁”的。

毕竟,婚姻不是儿戏。催婚“催”出来的婚姻,会幸福长久吗?

@微言大义

@奶茶:80后被催族三部曲:催相亲、催结婚、催生子。单身的我们活在老一辈异常的目光下,丝毫看不到自己的理想和未来,得不到父母的体谅。请相信我们,一个人也可以很快乐,我们会为自己负责。请允许我们自私点,倔强点,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只为自己疑惑,为自己而坚持,为自己而变得强大勇敢!

@圆宝:幸福是我自己的,虽然父母生我养我,但选择权永远在自己手上。

@小小轩:成年人就应该知道什么事情是自己做主的,孝顺可以,但不要愚孝,不然你会后悔一辈子的,毕竟这都是人生大事。

@三角钉:我们都是普通人,应该在人生的某一阶段就完成某一个阶段的任务,对于在任性和迁就中长大的80后来说,父母的引导、教导和督促是应该且必需的。

@小可爱:人总是要有点压力,要催催才能长大嘛,有时候在于80后自己的心态,端正了心态,就可以把别人的催促当成是一种润滑剂而已,重要还是要看自己的选择。

@旭旭:听从父母的意见,自己不甘心;不听从,就说咱们不孝顺。父母们啊!你们别催我们啦!

@李享:昨天打电话回家还被催了呢!都不敢打电话回家了。

@泰迪狗:好怀念10年前老妈在耳边唠叨“不准谈恋爱”的年幼时光。

@米乐:被别人催得结婚,真不明智。因为和不合适的人结婚,一辈子苦的是自己,而不是那些催你的人。

@百里干冰:我老爸老妈也是这样。大学毕业后,他们总催我赶快找对象结婚,听得我脑袋都快炸了。

@扑鲁:面对爸妈的催促,我还真没打算这么早把自己绑定了!

@寂寞梧桐:现在结婚太早了,难道我和同学聚会时还要带上个小baby吗?

新闻推荐

嫌妻弃女七年不见面 花季女儿抑郁成病,社区多方努力,孩子终于见到父亲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