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陌生人
“漂流瓶”
漂流瓶也称做“许愿瓶”,最早出现于中世纪。随着网络的发展,各种网络版的漂流瓶也日渐增多。以QQ“漂流瓶”为例,用户只要可以想到的,都可以写,然后丢出去就可以了。而漂流瓶随机选择接收者,就像扔进大海的瓶子一样,不知道被谁捡到。发起人和回复者都是以匿名方式出现,昵称或Q号都不会出现在漂流瓶里。
漂流瓶功能的推出无疑是增加了互动交流的神秘感,不知对方是谁,也无法联系漂流瓶的主人,所以我们可以敞开心情把一些平时想说而不敢说的话,通通塞进这个“瓶子”里去,让网络的这片海洋为你分享这份心情。
“换片”
庄笑颖在一家少年读物出版社做图书编辑。每天早上,她坐40多分钟的公交车晃到单位,下班再原路返回。生活中能说上话的好友不多。
“换片”是庄笑颖在豆瓣小组“我爱明信片”里偶然发现的小乐趣。在庄笑颖近乎黑白色系的生活中,这些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寄来的卡片,像上天送来的五颜六色的礼物,那些来自陌生人的字句,却像是从她心底里流出来,诉说着她的苦闷,抚慰着她的痛苦。渐渐地,她也会在给陌生人的明信片上写上类似的话,可能在某一时刻,鼓励到别人。
如今,这个豆瓣小组已有4万3千多名组员。
因为这只是陌生人的世界。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小时候父母一直这样教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把它奉为准则。但正是这样越来越强烈的疏离感,又促使人们在潜意识中更渴望与他人结合、联系。这种悖论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寻找陌生人,诉说生活中的苦闷,展示真实的内心,寻求同龄人的慰藉,也重建自我认同。
明信片、手写信、电子邮件、漂流瓶、短信,还有隐私网、树洞网、Omegle、OMGTALK等陌生人聊天软件,以及无数网友博客、自建站点……如今,陌生人交流已有了种种现实版本和虚拟途径。 他们以各自的方式呈现在你面前,身边的陌生人一下子变得如此触手可及;而那些承载着秘密与心情的陌生讯息,使正陷于努力与迷茫的这一代人感到安全、亲切。而隐约中,还夹杂着这样庆幸:很高兴,我不认识你。
因为这只是陌生人的世界。
漂流日记 和陌生人一起记录人生
这是一个寻常日记本,浅棕色封面,灰色内页。前半部分写满了蓝色、黑色的笔迹,字体不一,夹杂着贴纸、小画儿,宛若某个女孩儿的闺中秘事记录。
它不属于某个人。这本“漂流日记”活动由“有意思吧”网站组织:将一个日记本,以快递或面传的方式在网友之间依次传递,收到本子的人可以写字、画画、拼贴……简单来说,它是一本由众多陌生人共同完成的日记。
五年来,这项活动已经吸引3000余人报名,6个组共有11本日记在传递。如今,其中一本日记本走过了南京、武汉、青岛等10个城市,外皮上已有了青黑色折痕和磨损的毛边。第11站,北京,收件人是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学习的研究生黄杰辉。
黄杰辉翻看着日记本。作为惯例,每篇日记的开头,都要对前一站的礼物和故事做出回应。
他的前一站网友记录着:“昨天一个朋友去云南了,离开这边的一切,甘愿一个人在那边拿着一份低薪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是他压在心底的一个梦。许久我才说:‘那你记得,出去,是为了回来。\’”
黄杰辉父母也对他说过类似的话。在报名参加“漂流日记”行动时,他刚刚做出远赴北京的决定,事有凑巧,这一轮漂流日记的主题正是“带着心情去远方”。有点迷茫、有点憧憬,黄杰辉还是只身离家,决绝离开。
再往前翻看,黄杰辉发现,这些同龄陌生朋友的苦恼让他感同身受。
离家上学一年半的第一位漂友不那么喜欢他所在的城市:“还是经常挂念老家的海,想着所有赤脚在沙滩上奔跑的日子。食堂仅有的鱼类是一种肉质很厚的鲈鱼,而虾蟹是绝不会见到的……”
第二位漂友,抱怨学校老师的按部就班:“理想这词太过伤人,我早已把它遗忘在心里某个角落。”
第三位漂友则不喜欢她所学的大学专业:“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我也无比的沮丧,但自己选择的路,爬着也要走完。但我不知道自己亲手丢掉的青春以后还能不能捡回来。”
第四位漂友在烦恼:“花了爸妈那么多钱到现在仍不能自力更生,若去支教了谁又能代替我照顾他们?总之是目标都没有了。”
这些在现实生活中交织了焦虑、不安、自怜、期望等诸多感受的复杂情绪,是向陌生人传递信息的主要内容。
比如一个女孩抱怨:“我是吃货。我是吃货。我是吃货。然后,一边吃垃圾食品,一边上淘宝买减肥药。我觉得我疯了。”
当然,不仅是焦虑,向陌生人表达的内容,还有自我暗示、自我期待或承诺。黄杰辉发现,尽管有些不如意,这些年轻人仍然没有失去希望。
那位犹豫着要去支教的大学生继续写着:“一切都会好的。好的坏的经历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组成,一个过程。只需要坚持把自己希望走完的路程走完就好了。”
抱怨学校的漂友最终以这句话结尾:“whatever,这世界虽有时令人心碎,但终究是值得我们为之奋斗的吧。”
……
黄杰辉自己也未能免俗。在日记的最后,他这样鼓励自己:“努力把自己拔出来,希望任何时候都不会太迟。”
写完日记已是凌晨一点多,看着密密麻麻还算流畅的两千多字,这位理科生有些惊讶———如果不是这本日记,他不会如此安静地去体会自己与他人,感受也不会如此明晰与完整。
网络树洞 把秘密告诉那些看不见的陌生人
“从前,当一个人心里有个不可告人的秘密,他会跑到深山里,找一棵树,在树上挖个洞,将秘密告诉那个洞,再用泥土封起来,这秘密就没有人知道。”电影《花样年华》里梁朝伟的“树洞”,如今被移植到网络世界中,大大小小的树洞网,供都市人吐露心声、抒发隐痛。
没有姓名,没有IP地址,所谓的树洞网主要通过发帖子的形式让网友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秘密。和论坛不同的是,树洞网中分享的秘密会直接在主页上显示出来,网友还可以在帖子下面进行讨论,比如:
“大学时暗恋一个有女朋友的同学,很不厚道地希望他们分手。后来他们真的分手了,可惜我已经离开了。”
“领导的女儿悄悄开了个博客,我经常去看看她到底过着什么样的生活,看的结果是:不快乐的生活,连带着一家人都不快乐。领导掩饰得很好嘛,一点都看不出来。”
“这段时间心里总为一些事情恼火,好想把老总的腿打断!”“今天下午自己偷偷一个人在家干掉了一个将近10斤的西瓜。”
“我17岁时,把第一次糊涂地交给了那个没出息的男人,不幸地怀上了孩子。”“其实我很坏,我嫉妒别人,讨厌别人比我强,而且我的虚荣心也很大,我希望一切好的东西都归我。”
有位网友在一篇很长的“秘密”的末尾写道:为了幸福请一定要保守秘密。这些事情,我死也要带到棺材里埋了。可是,我今天都说出来了,心里好舒服。
或许这位网友的话代表了很多青睐“网络树洞”的人的心声。是啊,我们哪个人没有自己的秘密呢?那些难以启齿的、痛彻心扉的,甚至龌龊自私的,深埋在内心最深处的秘密,该向谁诉说呢?写在纸上怕人看见,告诉亲朋怕伤害了对方,即使是对着可以厮守一生的爱人,很多时候我们也不得不有所保留。
所以才有了“网络树洞”,对着一个无需承担任何后果的虚拟树洞,心里积压的东西就可以得到释放,人就可以活得轻松些。在倾吐秘密的过程里,人们的心灵得到减压、排遣、释放乃至反省,“网络树洞”带给人的恐怕就是如此,但谁又能说它不重要呢?
微信 “摇”出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姚亮亮(化名)最近迷上了微信这个社交工具,每天闲下来的时候,她总会掏出手机,点开“微信”桌面,寻找一种叫“摇一摇”的功能,轻轻拿着手机摇一摇,两秒钟之后,同一时刻摇晃手机的人就会出现在她的手机屏幕上,如果恰巧双方都感兴趣,那么,聊天就开始了。
1986年出生的姚亮亮在一家外资企业上班,在同事的眼中,姚亮亮是个不善言辞、跟生人说话就要脸红的女孩子,但姚亮亮却在微信中告诉记者,她之所以不太愿意在同事之间说话,是因为“怕说错话”。“保不准你哪句话就会传到领导耳朵里去了,更让你担心的是,你都不知道是谁把这句话传了出去。”姚亮亮说,她就吃过一次苦头,有一次,她在和同事聊天时,因为聊得欢了,说话开始无顾忌,聊到单位的一个领导时,语气里带了一点轻蔑,但三天之后,这句话就传到了这个领导的耳朵里,让她穿了很长时间的小鞋,从此她就不太敢跟同事说知心话了。
“套用一句歌曲的名字,让自己感到安全的反而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姚亮亮说,身边的每个人都戴着面具,让她感觉到不真切。但微信这个社交工具,却满足了她交流的愿望。微信不可全信,网络上也不能当真,但至少交流起来,表露出来的内心却是真挚的。“我们不会在网上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如果谁像查户口一样地问来问去,我会第一时间把他黑了。”在姚亮亮看来,在这种社交工具上,“查户口”的人都是不怀好意的。
“我宁愿跟这些陌生人说话,说自己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说各样的事,觉得很有倾诉感。”姚亮亮在跟这些陌生人说话的时候,内心不会有任何的防范,“我跟同事之间聊天,就怕哪里聊错了,会不会被打小报告,但在这里,不会有这样的情况。”不过,在虚拟与现实之间,姚亮亮一直分得很清楚,“凡是提出见面的,我就不会理睬了。”姚亮亮说,网络毕竟是网络,如果一定要拉回到现实中,那跟现实又有什么分别呢?也就没有聊天的乐趣了。
陌陌 点击身边的陌生人
1985年出生的王雯(化名)觉得自己已经“老”了。看着身边那些90后的小姑娘都在玩陌陌,在好奇心驱使下,她也注册了一个账号,但仅仅玩了三天,她就不再想玩了。“都是陌生人,我就好像在一个广场中,很多人都在向我打招呼,但有些人真的很讨厌。”王雯说,这跟QQ和MSN不一样,QQ和MSN相对私密一些,在里面聊天的基本都是熟人,但陌陌这个社交工具,就是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的交往,里面没有一个熟人。在这样的状态下,她感觉特别没有安全感。
正如王雯所感觉的,这确实是只为陌生人打造的社交工具。在智能手机中下载陌陌软件,点开,迎面而来的第一句就是:“你好,陌生人!”在这个虚拟世界中,每一个都是陌生人。而更吸引人的是,这款软件呈现给你的是就在你身边的陌生人,1米、10米、100米、1公里……三天之内,如果他或者她在你周边一两公里的范围内出现过,如果他们也注册并打开了陌陌,他们就会出现在你的手机里。而这些陌生人,通过自己美丽的头像,和颇具个性的签名,仿佛在一个个展柜中向你展示他的魅力,向你招手:“来,和我打个招呼吧!”
与这些陌生人搭讪,也不需要像QQ那样,先要征得对方的同意,随便输入想说的话,就可以直达对方,如果这个陌生人愿意和你交往,你们就可以在两人世界中说任何想说的话了,没有任何人会来打扰你们。但是只要退出这个对话框,你们又有可能重回陌路。
让王雯感到不自在的陌陌,却深受李婷(化名)的喜爱。这个21岁的姑娘在陌陌中的名字叫Donna。她的头像是一张很迷人的自拍照,而签名却很实在:“我在长江路保险大厦上班,寻找饭搭子。”
李婷在一家保险公司上班,去的时间不长,她每天都要为中午吃什么犯愁———公司的同事她不熟,在她眼里,每个同事都感觉很忙碌的样子。所以她想到了陌陌,想通过陌陌找到一个能够一起吃饭的伴。果然,在发出去仅仅一小时之后,就有人来应征了。“来人”也是一位女孩子,她在附近上班,也正在为中午的吃饭问题发愁。两人一拍即合,当天中午就相约一起去吃了酸菜鱼。“我觉得有了陌陌,我的圈子扩大了。”李婷说。
本组稿件据中国新闻周刊、现代快报、每日新报
这句话你已经说了一万遍了,了解你的人可能会把它进一步当做你性格软弱的表现。放在一个熟人环境,遭到负面回应的可能性很高;而陌生人缺乏判断这句话的背景信息,因此一定会以常规模式来反应,即附和并鼓励。这是向陌生人倾诉烦恼的安全感来源。很多人不愿意在熟人面前展现出“负面自我”,然而,在同是陌生人的环境中,他会更放松也更真实地展示自己的内心,当看到别人也面临同样问题时,还会产生某种“我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共感,因此完成某种自我认同的心理舒解。———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刘能
新闻推荐
这个夏天,感谢《中国好声音》,虽然最后它也变得那么俗烂。但至少,它给了我们每个星期一个全民狂欢的夜晚,一次大家集体往家赶的渴盼。当然,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在歌声中,找到了被我们遗忘在脑后的曾经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