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娱乐> 娱乐八卦> 正文

《北京青年》—— 赵宝刚的公路乌托邦

兰州日报 2012-08-29 21:49 大字

从《奋斗》到《北京青年》,赵宝刚始终在自己塑造的“赵氏青年”的概念中徘徊,成全他自己心目中的青春模样。“重走一回青春”,怎么听都是四五十岁的人才会有的口号,放在一群八零后身上,多少带点偏差,更像导演自己青春已逝的感慨,对照着他对八零后的种种意愿,拼凑出一部青春代言剧。如果说在《奋斗》中,赵氏青春是年轻人对自我价值的寻觅,那么到了《北京青年》中,则更进一步成为自我规划的生活本色。从北京到烟台到深圳,一群年轻人演出了中国版“在路上”,只是在赵宝刚的一贯风格下,“垮掉的一代”已经顺其自然转成为“励志的一代”,诠释出属于赵宝刚自己的公路剧。

为什么偏偏在北京?

北京,又是北京,只要是一群年轻死党贫嘴泡妞打拼创业,就必然是个属于北京的故事。也许这已经成了影视剧的惯例:北京故事往往是男青年讲励志,上海故事则是女白领谈恋爱,至于广州——广州是大叔们的商战创业史。所以北京的故事里,总是透着浓重的哥们气,无处不在的油嘴滑舌。让北京青年们去时髦貌似先天不足。都市繁华从来都不是赵宝刚的那杯茶,即便如《奋斗》那样去讲述富二代的故事,也依旧是宁可弄出一个年轻人的乌托邦之地,洗去物质,还原青春信仰本意。《北京青年》更是走上另一个极端,让衣食无忧前途大好的一群年轻人放弃一切,去触碰一回生活的底。

不是北漂是北土?

同《北京爱情故事》中近乎残酷的打拼相比,《北京青年》们活得未免“过于”滋润,赵氏青春很少像其他青春剧一样,去体现“外地人在北京”的辛苦与迷惘,他更愿意讲年轻人共性的自我探索,赵宝刚对自己的剧定义为重走青春,他自己从一个安定的环境变成改变命运的奋斗青年,因此对年轻人安于现状的危机格外感触。《北京青年》打破以创业成败论英雄的一干成功学说,而是另辟蹊径,强调年轻人应该有自己的激情和欲望,不要早早陷入安定而约束的死气沉沉中,而这恰恰和时下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安排背道而驰,也是赵宝刚批判现实的主题所在。

东南西北走四方?

《北京青年》中四大男人,组成了赵宝刚心目中北京青年的形象代表,公务员,小资男,海龟派,富二代,这是有资本进行走四方游戏的四种类型。而四个演员对自己角色的诠释,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据新浪娱乐

新闻推荐

新蛇票即将发行旧蛇票应声上涨

2013年1月5日,年开门票第三轮生肖“蛇”票即将发行。尽管龙年邮票市场萧条收官在即,市场还是对蛇票寄予了不少希望。记者23日了解到,目前二级市场第三轮蛇票已经出现不少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