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娱乐> 娱乐八卦> 正文

去过这些地,拉过这些呱,你才算是地道青岛人“最青岛元素”请您来投票

城市信报 2012-06-13 17:40 大字

去过这些地,拉过这些呱,你才算是地道青岛人

日期:2012-06-13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社会的进化,规划着统一,模糊了差异。地球都成了一个村了,何况是我们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但那些有所传承的,代表了传统的,记载着历史的,隐藏着回忆的差异,却往往是一个城市最典型的文化特征。在一个普通话盛行、大厦高桥千城一样、圣诞狂欢可以营造普天同庆的时代,为我们这个城市保存住一些曾经的流行记忆,一些特有的语言和行为方式,是我们在世界文化坐标中独立存在的必要手段,也是本次城市文化节想要做也正在做的事情之一。听懂会说普通话,当然是走南闯北的你和国人交流的必备技能,但在青岛的海风飘过时,听到一句“小哥”,被邀请去哈酒是否更加亲切;在青岛这样越来越国际化的都市里生活,你当然要记住黑龙江路、香港路这样有关于道路的“全国地图”,才不会迷失,但被指路的老人告诉一声大庙山,波螺油子,你是否会冒出了解“老青岛”过去的兴趣;春节时 ,你会和全国人民一样看春晚,雪花飘飘的时候,你会和世界人民一道过圣诞 ,你会和姑娘小伙一起街舞耍帅,但你是否在春天送过或收过鲅鱼,是否和几十年前的青岛人一样习惯于去中山公园看樱花,这些才是“青岛人”之所以是“青岛人”的细节指标。所以我们今天公布青岛城市文化节最青岛元素的入围榜单,欢迎您来投票。

最青岛·经典青岛方言

1、小哥:青岛方言中,“小哥”多指小伙子,一般出现在挑衅和玩笑话中。2、踢蹬了:坏了 。3、哈酒:喝酒的意思。4、皮紧:不服气的样子。5、潮吧:愚笨、少根筋。6、哈啤酒:喝啤酒。7、夜来:昨天。8、嘎啦:蛤蜊,一种海产品 。9、胰来:肮脏、恶心的俗称。10、污烂:痞子、无赖的俗称。11、展扬:炫耀。12、赶忙:快。13、囊鼓(音):软和。14、舔摸:讨好的意思。15、扎古:修理的意思。16、布噶:鸽子。17、磕(ka)倒:摔倒。18、忌会(音):醋。19、翅鳞(音):妄自尊大的意思。20、涨颠(音):骄傲,自傲的意思。

最青岛·特色老地名

1、小鲍岛:称谓出现于明代。小鲍岛村在现市北区黄台路一带,黄台路在德占时期,还曾叫做小鲍岛街。1928年编纂的《胶澳志》记载着,20世纪初,黄台路的前身曾经叫“小鲍岛街”,这是小鲍岛首次作为地名出现在青岛的地方志里。

2、大窑沟:德国人为了扩大市区建设规模,于1901年初整体拆迁了孟家沟村,填平了孟家沟。同年6月把孟家沟地段出租给德国捷成洋行建起了窑场,捷成洋行窑场规模很大,建起了三层楼高的砖瓦窑,安装了青岛首台蒸汽锅炉,几十米高的烟囱展现出不同于中国人的小土窑,捷成洋行的窑场就建在孟家沟旁,显然这座大窑再加上这条大沟的名字,大窑沟的地名也就因此诞生了。

3、波螺油子:“波螺油子”路本名胶东路,于胶澳商埠时铺成,它是青岛市保存最完整的老路之一。用小青石铺成长约3000米的路面起起伏伏,或宽或窄,途经10处拐弯,颇似海螺肉的旋转状,故而得名“波螺油子路”。

4、汇泉:实为“会前”。古村庄名,因在会山(太平山)前而得名,后泛指中山公园至海边区域,无人不知。

5、街里:“街里”,几代青岛人眼中的栈桥外中山路城市商业中心区域。20世纪初,德国人在太平路铺装了沥青路面。修整后将其命名为威廉皇帝海岸,从威廉街海边向北往里的繁华区域都是“街里”。

6、西大森:今云南路、广州路、莘县路范围,早年地域似要宽广些,包括北至海边,南至青岛火车站内的一部分。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大森是一个集娱乐餐饮于一体的特色街巷群落,演艺和餐饮成为西大森范围内不同街巷凝聚在一起的向心力所在。旧社会的西大森穷苦人家多;有拉洋车的、收破烂的、拾破烂的、卖旧货的、拉路倒的等等。很多艺人在这里撂地说书 、唱戏、拉二胡、变戏法。我国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早年由于家境贫困所迫在这里演出过,岛城茂腔柳腔名家当年也曾在这里试过身手。

7、八大关:所谓“八大关”,是因为这里有八条马路(实为十条),以八个关口命名。八大关特点之一是有众多的各国风格建筑,故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在德国占领时期为狩猎区。这里的第一座建筑——花石楼最初是德国总督的夏季狩猎别墅,建于1906年。20世纪初,德国占领青岛后,将此地划为德人居住区。

8、大庙山:1914年,日军打败德军占领青岛,在此山上修建了庙宇(神社)存放骨灰,此山因此得名为大庙山。

9、劈柴院:劈柴院有个路名叫江宁路,德国占领青岛后,于1902年修建了此路。从上个世纪20年代中期,江宁路成了步行街,于是整条江宁路就叫劈柴院了 。劈柴院这名字的来历,有人说,这里原先是个“劈柴市”,全是卖劈柴的。还有人说,这些劈柴除了供市民烧火做饭,还供应大窑沟窑炉烧制砖瓦等等,还有人认为是院内皆劈柴架屋而得名。

10、台东镇:台东镇是青岛旧区划名,为城市最早的工人居住区。该地区于1900年形成德占青岛华人住宅区的“市镇”,因地处烽台岭(今贮水山儿童公园)以东而更名——台东镇。1929年9月,青岛市政府撤销台东镇,成立台东区。

11、太平镇:青岛市区划前,老台东有一个辖管地叫太平镇。太平镇北至汉口路边的海泊河,南与北仲家洼接壤,东至四号炮台(现改为南口路),西至洮南路。太平镇原本由几个村子构成——在以前,不同村子的建筑风格往往截然不同,但太平镇地盘里的这些村子,建筑风格近似统一,久而久之,被人们统称为太平镇。

12、后海沿:青岛人称“海边”为“海沿儿”,“后海沿儿”是指位于青岛西部后海的小港湾内的老城区四川路、莘县路一带。旧时的“后海沿儿”也称“鱼码头”,渔业非常发达,另外,洋行、渔行、船运公司、修造船厂、捕捞公司、酒吧客栈等应有尽有。解放前,“后海沿儿”有许多杂货铺,“恒兴德”、“裕丰祥”“义发祥”等土特产品老字号和五花八门的客栈争相在这儿扎堆。

13、浮山所:十四世纪中叶,明朝洪武年间,为抵御倭寇海上来袭,明政府在黄海之滨设立了浮山备御千户所。解放初期,浮山所村民以农耕为主,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浮山所大队成为青岛市的蔬菜基地。1992年,青岛市政府作出东迁决定,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以及作为青岛新标志的雕塑“五月的风”拔地而起,座座商务楼宇如雨后春笋。昔日浮山所村所辖区域已成为青岛市的经济、政治中心。

14、小村庄:相传明朝永乐元年,有赵氏由云南辗转迁至本地东洼、东北洼。继有徐、黄、辛、刘四氏相继迁来。以农、渔为生,聚居通婚,人丁繁衍,渐形成小的村庄。因为村子人口面积较小,故取名小村庄村。小村庄有“鞑子坟”的传说、“鬼子茔”遗迹、曾是德国殖民地要塞。小村庄村南面的山头叫南山,如今小南山建成了南山公园,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15、水清沟:水清沟村位于四方区的北部,在四流南路中部的路东侧,东接小水清沟村,南倚北岭到大山村,北连盐滩村、沙岭庄,西至孤山村,是一个古老的大村。据传,该村建于明万历初年,因村南大槐树下有一泉眼,水清而畅流不息,近处有几条水沟,故名水清沟村。

16、石老人:石老人村西侧海域的黄金地带,距岸百米处有一座17米高的石柱,形如老人坐在碧波之中,人称“石老人”,与“女儿礁”隔海相望。石老人是我国基岩海岸典型的海蚀柱景观。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是青岛市于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旅游度假区。

17、大麦岛:明永乐年间,戴氏先祖由河南汝宁徙居平度朱毛,复迁至此定居;于姓于明永乐年间从文登到错埠岭定居,后长支经大尧社区到此;明万历年间,蓝姓和王姓又分别从即墨城里十字街和崂山登窑搬到这里,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复姓村落。因村前近海有一岛屿,潮涨岛陆相隔,潮落相通,土质黝黑,故名“墨岛”。清末,定名为“大麦岛”,属即墨县仁化乡管辖。

18、燕儿岛:燕儿岛又称燕岛,在浮山湾东端,是一个突出海中的岬角。燕儿岛因海蚀作用,礁石林立,每逢秋季大潮,惊涛骇浪拍打堤岸,非常壮观。在上世纪30年代,这里是青岛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名为“燕岛秋潮”。

19、石炭线:青岛的8号码头,过去俗称:“石炭线”,许多人多读为“十三线,”实际上是“石炭线”,是青岛市运煤的一条铁路交通线,1980年改变为青岛港集装箱公司。“石炭线”属于8号码头。现在统属港务局的大港公司。

20、大花沟:德占时期叫梯利华兹街心花园,日占时期改称大村町公园。青岛回归后,又是一变,称为第六公园。《胶澳志》载,第六公园“占地十二亩,为狭而长之谷,杂植花木,因坡为园,接收后增植花木三百余株”。上世纪末被改造为老舍公园。

最青岛·十大外来语

1、釜台:烟囱。2、古力:下水道 。3、泥根儿:不锈钢。4、米达罗:锥形水桶。5、米达尺:可以折叠的木尺。6、大嫚:姑娘,德语Dame的音译。7、拉呣:警报。8、包克斯:拳击。9、布拉吉:连衣裙。10、卡其:槐树。

最青岛·民俗习惯

1、糖球会:即青岛海云庵庙会,是青岛市最大的民俗节会之一。海云庵糖球会每年正月十六在青岛市四方区海云广场召开,为期七天。它已有500多年历史。从1990年开始,迄今已连续举办了20年,是集糖球制销、民间工艺、特色小吃、民俗演出、各类商品交易为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文化商贸活动。

2、萝卜会:青岛萝卜会也叫清溪庵庙会,始于元代,至今已有700年的历史。北方风俗立春当天要吃萝卜,俗称“咬春”,正月初九一般恰在“立春”前后,因而萝卜成为当时清溪庵庙会上的主要商品,每逢庙会,人们来这里卖萝卜、买萝卜、吃萝卜,久而久之,清溪庵庙会就被人们称为“萝卜会”。

3、望四日:青岛地区的婚姻风俗。男女双方结婚后第二天,女家派出“看客”2人(新娘的伯叔),去男家探望。第三天,新郎、新娘拜父母长者。第四天,新娘偕新郎回娘家省亲,当日返回,叫做“望四日”。

4、够级:是一种由青岛人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发明的、由6个人用4副扑克进行的一种高智能、强竞争性、特别强调联邦配合的一种非常有趣、百玩不厌的扑克娱乐活动。上世纪80年代开始普遍流行于山东地区,目前已流传到全国各地。

5、送丈人春鲅鱼:是青岛沿海一带的一个习俗,已有100多年历史的民俗。每年到了谷雨,青岛人就能见到新鲜鲅鱼了,于是,青岛的女婿们就会忙碌起来,买鲅鱼送给岳父岳母吃。无论是老女婿,还是新女婿,只要有岳父岳母健在,都无一例外。

6、樱桃采摘节:每年青岛樱桃成熟,人们会自驾去北宅等盛产樱桃的地方采摘和品尝。青岛崂山地区自古以来盛产樱桃,上世纪90年代开辟了“樱桃节”引领市民下乡摘樱桃,至今已成为青岛市民颇有规模的民俗活动

7、李村集:李村大集位于李村河滩,始于1892年,距今约有120多年的历史,每逢农历二、七大集,大集一派繁荣热闹的景象。根据记载,早在明代后期李村就是声名远播的集市重镇。它位居青岛建制之初时的大陆中心点。李村大集已发展成为综合性市场,摊位设于李村河底及两岸,东至东李村,西至杨哥庄,南北百余米,东西绵延3公里,盘地500多亩。

8、田横奠海:田横祭海节发源于田横镇周戈庄村,具有500多年历史,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祭海活动。现在这个古老的节日已发展成为山东乃至全国知名的民俗节庆品牌。2008年,田横祭海节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荣膺首届节庆中华奖“最佳公众参与奖”。

9、塑料袋装啤酒:“青岛人一大怪 ,啤酒装进塑料袋”是青岛人的一大发明,主要是携带方便,论斤称,特别是在夏天,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提着用塑料袋装啤酒的人,实为青岛一大特色。

10、中山公园看樱花:樱花观赏地集中的地区是第一公园(今中山公园),中山公园的中央大道就以花取名,为樱花路。历史记载来看,1913年在樱花盛开时在汇泉有游春会,上世纪二十年代已在第一公园举办有樱花会,众多外地游客也来青岛赏樱。中山公园内最著名的是1914年后日本人来青广为栽植的樱花。“东海花海”被列为青岛市十景之一。现在每年都会举办的樱花节都吸引中外游客。

首届青岛城市文化节之“最青岛元素”候选榜单投票表

参与方式

读者可用邮寄信件或发送电子邮件两种方式投票。您可剪下报纸上的投票表格(复印有效,每人限投一次,多投无效,注明“最青岛元素”投票字样),邮寄至青岛市市南区南京路110号半岛都市报社0611室;也可登录当日半岛网查看电子版,填写代码、发送邮件至投票邮箱:shenghuozixun@126.com,邮件主题格式“城市文化节+姓名+身份证号+电话”。投票截止日期:2012年6月17日。文/魏建华

新闻推荐

华臣影城美国队长整容日记笔仙惊魂里约大冒险英里约大

华臣影城《美国队长2》3D 11:3013:0014:0014:5015:4016:3017:2018:1019:0019:5020:40《整容日记》14:2015:5517:4019:20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