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娱乐> 娱乐八卦> 正文

“偷票房”拷问电影票房监管

兰州日报 2010-12-14 04:30 大字

文化视点

就在人们高喊“中国今年电影票房必破100亿元大关”的口号时,中国的电影票房又出事儿了,这次是院线方赤裸裸地“偷”:有媒体惊曝,一些影院为获取更大的分成比例,不惜用“出错票”的作弊手段,让观众拿着《赵氏孤儿》的票入场看《大笑江湖》。

失控的“票房情结”就像毒瘤,正一步步侵蚀着从投资到制片再到院线的电影生产链条中的每个环节。“只要有票房,招数可劲使”的思维让“票房风波”不断,以致人们沉浸在一串串不断飚高的票房数字时,却很难看清“票房迷雾”的背后。

缺失的票房监管

“偷票房”事件其实拷问着我国电影票房的监管机制。由于技术水平滞后、监管制度缺失,我国的“电影票房信息系统”既无法实时监测全国所有影院的票房数据,更对发行方和院线方的“偷票”行为无能为力。

由于缺乏有效的计票监管手段,再加上票房数据发布滞后,一些投资方、制片方、院线方甚至导演统统变成“权威发布者”,肆意公布票房数据“忽悠”观众掏钱看片,而且张口就来、见人就吹、信口开河、随心所欲,票房“数出多头”甚至“一天几变”的情况屡见不鲜,使其真实性、权威性大打折扣。

盛行的“票房GDP主义”

“偷票房”事件还拷问着中国电影圈的业内环境。“票房GDP主义”的信条使不少电影从业者自始至终被压在票房的大磨盘之下,为追名逐利不惜冒风险“吹票房”“虚报票房”甚至“偷票房”,他们好像不是在拍电影,而是在玩票房数字,一股股浮躁心态正充斥着电影圈。文化部部长蔡武日前表示,文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命题是不科学的,必须牢牢把握文化发展“公益”与“营利”的双重属性,在振兴文化产业的进程中,要做好政策引导、搞好市场监管。由此可见,电影不是简单的商品,而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将票房作为衡量电影质量的唯一标准”为“偷票房”行为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摆脱“票房决定论”“政绩票房论”的思想束缚,多关注电影内涵、少鼓吹电影票房。

完善机制建设迈向电影强国

“偷票房”事件也拷问着中国电影的发展路径。中央多次提出“加快实现我国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转变”的宏伟目标。这里的“电影强国”,不仅指电影成熟的投融资模式、精彩的内容制作、强大的发行机制、丰富的衍生品开发,也包括完善的电影票房发布与监管机制。

层出不穷的“票房事件”也提醒我们,中国离电影强国还有不小的距离:如果电影内容质量上乘,“好货不愁卖”,“偷票房”可能不会发生;如果电影档期安排合理,“大片不扎堆”,“偷票房”可能也不会发生……

因此,为杜绝“偷票房”现象、使票房数据更权威、更准确,必须尽快完善票房发布与监管机制,避免产生误读、导致矛盾。

据新华社电

新闻推荐

瓦塔拉支持者占领科特迪瓦驻法使馆

【据新华社电】 科特迪瓦前总理阿拉萨内·瓦塔拉的支持者27日上午占领科特迪瓦驻法国大使馆,呼吁前总统洛朗·巴博放弃权利。他们数小时后离开。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