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 今日明星> 正文

京剧舞台上的贺岁片

济南日报 2022-01-19 11:24 大字

《龙凤呈祥》是人们最为喜爱的“贺岁剧”之一

□本报记者 李雪萌

贺岁片不是今天的新事物,咱们的国粹艺术京剧,也有自己的“贺岁片”,或者叫“贺岁剧”——应节戏。春节的应节戏剧目繁多,有代表性的为著名的“四大天龙”——《四郎探母》《大登殿》《天女散花》《龙凤呈祥》,都是最适合过年演出的吉利戏。花团锦簇、富贵吉祥、团圆热闹,是国人对于过年全部的期待,从古至今都未曾改变。

应节戏——

京剧贺岁传统由来已久

如今每到春节,大银幕上的贺岁片成为很多观众的期待,往往也能取得高票房。

在电影还没广泛走进人们生活的时候,看戏是百姓消遣娱乐的主要方式。特别是京剧,在清末和民国时期,是人们、尤其是京津一带的文娱主流。早在那个时候,京剧就有了“贺岁”的概念,这就是应节戏。

应节戏,顾名思义,是应和年节上演的戏码。有人曾推考贺岁片(更多指香港贺岁片)的起源:

“贺岁”一词起于何时无从考究,只知道旧时的梨园有个传统,每逢年关岁末,必得聚合大帮名角儿唱一出大戏,内容多是吉祥喜闹类,各位角儿都使出看家的本领,有的还反串别的行当,马连良和周信芳两位老板就曾反串过青衣花旦,这场应节的大戏唱做之佳、场面之盛,为一年之最。这里头的意思就是感谢观众(真正的衣食父母)多年的厚爱,又赏若干梨园子弟一年饭吃。这是艺人对观众打心眼儿里的感激和酬谢,不仅比平日演得卖力,而且票价减半,与义演无异。这传统雷打不动,渐渐就似乎形成了贺岁的几大重要标准:一、必是名角汇聚,星光熠熠;二、反常规的演出,以喜庆吉祥内容为主,就为节日里图个吉利;三、主要是酬谢观众的厚爱,商业利益放在其次。

这样看来,京剧舞台上的应节戏,倒真是今天许冠文、成龙、周星驰、冯小刚们的导师。

应节戏的兴盛与宫廷的推动关系密切。清廷普遍喜欢听戏,康熙年间还专门设置了掌管宫廷承应演出的南府,即后来的升平署。

每到正月伊始,诏民间戏班、内廷供奉和升平署,加上慈禧太后的“普天同庆”本宫戏班,上演福、寿、富、禄等热闹吉利的剧目。宫廷春节戏一般有两种,一是宫廷秘本戏,如《喜朝五位》等;一是吉祥戏,如《安天会》、《满床笏》等。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民间过年应节戏也随之兴盛。传统意义上的过年是从大年初一开始,至正月十五结束,长达半个月的时间。亲戚朋友之间迎来送往,聚会闲谈,看戏是第一大乐趣。戏班的规矩是初一必然开箱启台、大唱一番,其热闹精彩亦可想而知。

当然“应节”不仅仅只“应”过年这个大节。每个节日都有相应的剧目,端午节演《白蛇传》《渔家乐》,七夕演《牛郎织女》《长生殿》,中秋节演《嫦娥奔月》《贵妃醉酒》,这也符合观众的心里期待,跟今天的情人节档、国庆档一样一样的,只是春节(过去叫元旦)作为节日里的“带头大哥”,应节戏码更多一些。

“四大天龙”——戏曲贺岁剧目繁多

今天提到贺岁片,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福星高照》、《八星报喜》、《家有喜事》、《红番区》、《甲方乙方》等等。

京剧的贺岁剧,在百余年的积累中,名目更为繁多。有人总结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四大天龙”,即《四郎探母》、《大登殿》、《天女散花》、《龙凤呈祥》。

《四郎探母》一向是贺岁大戏的榜首,几乎所有的京剧院团都习惯在过年时候演这出。这出戏讲的是杨四郎流落番邦十五载,得知母亲北上,想方设法盗取出关令箭,前去母子相会的故事。戏本身行当齐全,唱腔丰富,深受戏迷喜爱;而其中人伦之常、久别思母之情、合家重聚的悲喜交加,正应合了过年大团圆的习俗。

《大登殿》是《红鬃烈马》中的一折,也是其全部13折中最常被上演的一折。讲述的是薛平贵得到代战公主的援助,攻破长安,拿获王允、魏虎,自立为帝,驾坐金銮,封官授爵的情景。“宝钏封在昭阳院,代战西宫掌兵权。老岳母封在养老院,一日三餐王去问安……”十八年辛苦得偿,全家富贵,可谓大团圆之最!

《天女散花》是一部古装新戏,由梅兰芳于1917年创编上演。西天如来佛命文殊师利率领诸菩萨前往毗耶离城,探望维摩居士,借聆妙法。又命伽蓝往众香国传法旨,派天女到维摩处散花,以测验诸菩萨、众弟子是否练习。天女率领花奴,携带满贮仙卉之宝篮,乘风驭气而来,历遍大千世界,赏尽天地美景。在维摩参禅说法处,天女至,倾篮散花,顿成五彩缤纷、万紫千红之境。

《龙凤呈祥》取材于《三国演义》“吴国太佛寺看新郎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故事讲的是诸葛亮识破周瑜美人计,并将计就计,在甘露寺助刘备迎娶孙权之妹孙尚香。这部戏是梅兰芳、马连良、裘盛戎、袁世海、叶盛兰等名家将原有的折子戏《美人计》《甘露寺》《回荆州》《芦花荡》组合改编而成。喜庆热闹,非常适合过年气氛,同样是春节期间应节戏中必演的剧目。

贺岁应节戏中,最多的无疑是吉祥戏,听戏名就知道故事多讲升官加爵、金榜题名、夫妻团圆等。

《对花枪》《英雄会》《凤还巢》《麻姑献寿》《状元媒》《铁弓缘》《八仙过海》《彩楼配》《百花亭》等,都是辞旧迎新之际经常上演的大戏。

这些“贺岁剧”,不管内容多么曲折,结尾必然都是欢喜团圆,舞台上往往呈现出花团锦簇、富贵吉祥的场景。像《玉堂春·团圆》《双官诰》,都结束于金榜题名、龙凤和鸣,戏服也是全红的蟒衣、官衣,寓意来年红火,是受到演员和观众双方认可的“满堂红”。

武戏也是贺岁剧中重要的一支。按说武戏多与打杀相关,与过年的气氛有所不合,但胜在喧腾、热闹。比如《青石山》,以除妖斩魔为主,台上刀光剑影,但深受慈禧太后喜爱,经常在新年期间于宫内上演,而且大部分都是“大轴”。

《定军山》是另一部过年期间常见的戏。旧时戏台上下场门上分别画有白虎、青龙,诸戏之中,唯有《定军山》一出,黄忠这一角色是由下场门青龙门出场,老生名角们以为十分吉利,故而直传到谭鑫培,新年第一出都必演此戏。

团圆喜庆——

百姓过年惟此心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描写了府中春节演戏的情形:

十五日之夕,贾母便在大花厅上命摆几席酒,定一班小戏。戏唱的是《西楼记·楼会》。此出本是爱情戏,饰演文豹的小演员却现场发科打诨道:“你赌气去了,恰好今日正月十五,荣国府中老祖宗家宴,待我骑了这马,赶进去讨些果子吃是要紧的。”可见节庆时演剧讲究的是演员机灵,懂得应变,借良机向主人家庆贺。果然贾母十分高兴,吩咐下人赏钱,早有三个媳妇已经手下预备下簸箩,“说着,向台上便一撒,只听豁啷啷满台的钱响”。

“年年有鱼”“三羊开泰”“柿柿如意”……多少年来,老百姓想方设法地在过年期间讨彩头、求吉利,为此可是煞费苦心,也有很多讲究。

戏名中带杀、死之类字音的戏,春节间一概不演。如果一定要演,那就改名。三国戏《战长沙》,虽然只是“沙”与“杀”同音,那也不行,必须将戏名改为《义释黄忠》或者《关黄战》。

《鸿鸾禧》是贺岁热门剧目之一,名字一听就非常喜庆。实际上这出戏又名《豆汁记》,虽然是个喜剧,但是“豆汁”二字看起来带着些穷气,春节期间演出便改名;至于其另一个名字《棒打薄情郎》,又是薄情,又是棒打,更与过年的气氛背道而驰,与“鸿鸾禧”简直天壤之别。

最具贺岁味道的《龙凤呈祥》,也叫《御碑亭》。显然“龙凤呈祥”四个字更有富贵吉祥的象征,几乎就是为过年量身打造而成。

有贺岁传统的戏曲艺术,并非只有京剧,评剧、越剧、豫剧、黄梅戏都有自己的应节剧目,如《春灯谜》《小过年》《抬花轿》《夫妻观灯》等等,无不营造了美满、热闹、欢快的气氛,为百姓的新年送去欢乐喜悦。

人们辛苦劳作了一年,又即将熬过寒冬,终于迎来一元复始的新年,所求的无非是个团圆喜庆,这是千百年来人们最朴素、也最真诚的期待与心愿。

再过几天,壬寅年就要开启。疫情影响还未远离,大银幕上的贺岁片选择不多,或许可以趁此机会体验下戏曲舞台上的“贺岁片”,传统艺术或能带来别样惊喜。

新闻推荐

虎年电影春节档竞争再升级 《长津湖之水门桥》定档大年初一

《长津湖之水门桥》海报备受影迷期待的《长津湖之水门桥》来了。1月13日,由《长津湖》原班人马倾力打造的续集《长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