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娱乐> 明星新闻> 正文

《明月几时有》非常许鞍华

济南时报 2017-06-30 14:20 大字

□徐敏

许鞍华新片《明月几时有》来势汹汹,未映先热。这部讲述香港抗战的文

艺片集齐了五位影后,还有彭于晏、霍建华等高颜值票房保障。故事并不复杂,简单说就是周迅饰演的小学教师方兰和她青梅竹马的男友李锦荣、游击队长刘黑仔等人在被日军占领的香港顽强抗争的热血故事。

不过,电影给人的第一观感,是有些失语般的混乱,不知道如何评价,似乎不是很好,但又不至于差。仔细想想,一部电影之所以让人有些措手不及,大多因为电影中呈现出来的事实经验或者精神气质,超出了观者的现有经验。就《明月几时有》来说,是超出了观众的某些审美期待,由此大概明白为何评价“无从下手”了。

因为《明月几时有》这部电影,首先记录的是一段香港历史,其次才是抗战史。关于抗日战争,我们自小的影像体验是,抗战是一个连贯的整体历史大事件,充满大战役和游击队、沦陷区军民的小战斗,中间涌现出无数英勇事迹,共同构成了历史见证。但在香港,因为地缘特点,不存在任何大战役,地理位置决定了不可能发生动辄成千上万人的战斗,更多的是小规模的、零星的、散点的游击队抗争,历史也是如此。所以,抗日战争史在《明月几时有》里是碎片化、断面化、细节化的,这就造成了《明月几时有》的初步观感:不像是抗战历史片,没有任何震撼的会战大场面,主角刘黑仔和方兰们,基本存在于地下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本片的叙事方式,梁家辉饰演的抗战小鬼队成员,在冰室里对那段历史娓娓道来,电影中有所点染。许鞍华的这种叙事处理,正是在突出香港的地域主体,如果用我们固有的抗战思路去看待香港抗战史,理解会无从下手,乃至出现偏差。

偏差之一,就是对本片中家国情怀薄弱的失落,这不是我们愿意理解的抗战片,连李安的《色戒》,王力宏一群学生排演话剧都得高喊“中国不能亡”。刘黑仔、方兰们没有口号,没有为国为民的呐喊(至少电影里没有体现),只是坚定地去做,可以说这是为了国家民族存亡,但首要

的切实目的,是为了家园的存亡。毕竟,这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当时的香港抗战就是这样的

状态。可能对我们来说有些寡淡,没有那种惊心动魄的谍战、排山倒海的血战,不过这种“寡

淡”之下依然是紧张危险的英勇行为。打个比方,就好像是体育比赛的高光集锦,我们看到

的都是球星最精彩的瞬间,看多了集锦就以为比赛全程都是这样精彩激烈。其实如果看完一场完整的漫长比赛,发现里面很多时候都是平淡无奇乃至枯燥的,进球得分都在电光

火石间,而正是这最具体最局部的细节,是构成一场完整比赛的最基本的单元。

且不去讨论四十几岁的周迅灵气是否还在,霍建华的演技是不是一如既往地不在线,《明月几时有》多少颠覆或者扩大了我们的历史观,是这部香港抗战片在当下

语境中最大的价值之一。

新闻推荐

宁泽涛斩钉截铁表示不会进娱乐圈:性格不合适

宁泽涛6月29日,宁泽涛与34岁的女演员张钧甯出现在上海的一次公开活动中,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他表示不会涉足娱乐圈。现场有记者问到宁泽涛是否会选择跨界,去尝试娱乐圈等新领域,宁泽涛的回答斩钉截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