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拍一部国产片《摔跤吧!爸爸》
作为一个经常看电影的观众来说,个人觉得,中国电影市场最近三年并非没有一些好电影出现,但是票房都被烂片挤了,越是大制作大预算,越是高号召力的大牌导演大牌明星拍出的片子就越烂,靠着大额宣传费用挤死良心制作。
多数国内电影人,还深陷在对IP、明星和颜值的崇拜中无法自拔,甚至到了无IP不成戏,无明星玩不转的病态地步。当观众不买账的时候,电影人对自己的责任有各种推诿——分级制度的扯皮已经成为拍不出好片的沉疴,后来他们为排片不合理撕影城,指责影评人指鹿为马,最后,他们开始抱怨观众——这届观众欣赏水平不行。陈可辛用了“傲慢”一词评价中国电影市场上呼风唤雨的大腕们,这个词汇不能准确再多。
这个话题是从陈可辛讲述自己愿意拍故事片引申出来的,这让人又重新提起在上个月纯靠口碑营销出来的黑马电影、印度故事片《摔跤吧!爸爸》。
《摔跤吧!爸爸》取材于印度著名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的真实经历,讲述的是父亲训练两个女儿摔跤,最终拿下世界冠军的故事。虽然体育励志的桥段并不出新,梦想、女权、爱国、父爱等都是在励志片中常见的元素,讲故事的推进手法活脱脱是好莱坞电影的套路。先是男主决定让女儿继承自己的梦想成为摔跤运动员,受尽了白眼嘲笑,之后逆袭一路过关斩将取得了一些成绩,这时候“英雄”就一定会膨胀,经历打击后就开始反思,最终获得了一番成就。没错!好莱坞的英雄片都是这个套路。
如果仅仅是一个套路化的励志故事,可能《摔跤吧!爸爸》不会受到如此高的关注。当故事发生在印度这样男权的社会背景,就不是一部简单的“英雄“电影。印度是一个极度性别不平等的国家,女孩子一出生就注定要被剥夺人生,童婚盛行,还没有成年就要嫁给别人相夫教子一辈子。曾有观众认为,这部电影是一部“父权电影”,男主角培养女儿学摔跤,是想让女儿实现自己的冠军梦。实际上,整部电影更可以看作是女性的觉醒过程,而父亲只是一个在女儿背后的“推手”。通过展现大女儿从逃避训练到主动训练,从依赖父亲到自己克服困难的过程,电影为解决性别歧视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想告别歧视,女性首先要自己觉醒。
说到《摔跤吧!爸爸》,不得不提的就是主演阿米尔·汗。阿米尔·汗本人身处印度的上层社会,却致力于通过电影中揭露印度的社会问题。此前,《三傻大闹好莱坞》抨击了印度刻板僵化的教育制度,《我的个神啊》嘲讽了借宗教满足私欲的人。这次,《摔跤吧!爸爸》又把矛头对准了印度的性别歧视。阿米尔·汗的连续三部电影都被封为“神作”,这不禁让人深思——为什么印度电影能在全球票房口碑双收,国产电影却很难做到呢?
答案或许有些残酷。印度有阿米尔·汗一样的电影人,能够把社会问题搬到电影的故事中去探讨。而在相当多的国产电影中,缺乏对社会问题的抨击,也缺乏对中国社会的关怀。
或许《摔跤吧!爸爸》的成功让不少电影人对体育电影蠢蠢欲动了,然而体育电影要想出现世界级作品,并非简单地照样学样。 《摔跤吧!爸爸》中,有不少扣人心弦的摔跤比赛场景。比赛场景的真实,甚至让观众怀疑饰演女儿的两位演员原本就是摔跤演员。实际上,这是演员刻苦训练的结果。为了拍好摔跤场景,阿米尔·汗和他片中的两个女儿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摔跤训练。 51岁的阿米尔·汗为了拍摄此片增重再减肥,女演员桑亚·玛荷塔在片中的摔跤镜头不足1分钟,但是参与训练长达9个月。而在当下的中国电影行业中,投资人忍受不了周期长的电影,因为回报太慢,演员中能吃得了这种苦的也只有传说中的张震了。在刚刚举行的“2017《好莱坞工匠》中美影视分享会”上,中国导演乌尔善、宁浩等嘉宾共同以“电影制造之工匠精神”和“叫好又叫座的电影是怎样炼成的”展开了对话。乌尔善直言不讳,“工匠精神当中包含了对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的追求,中国部分电影人缺少的是敬业精神。这方面,中国电影人还需要向好莱坞学习。 ”并非没有道理。
什么时候国产电影在有钱的基础上有了技术,在有技术的基础上又有了态度,我们离佳作也就不远了。记者 单蓓蓓
新闻推荐
由江苏卫视重磅推出的全新锻造式综艺《来吧,兄弟》正在北京火热录制,陈小春、包贝尔、潘玮柏、孙坚、段博文、谢彬彬组成“来吧兄弟团”强势加盟。录制现场,兄弟团身穿玩偶服释放“萌力”,呆萌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