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分数降至2.3分 超过4万人打1星黄磊的《深夜食堂》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即便连脸上的疤都一模一样,黄磊依旧只是那个会做饭的黄小厨,和原版的小林薰相比只有形没有神。
原版的食堂老板小林薰,是将所有的波涛汹涌埋在一张风平浪静的脸之后。
这个广告太扎眼了!
日版的黑社会大佬有范儿。
国语版的黑社会大佬则像个盲人。
估计黄磊老师也想不到,自己攒了那么多年的人设和口碑,会在今年崩塌在了两部改编作品上。一部翻拍自山田洋次去年作品《家族之苦》的电影处女作《麻烦家族》,从人物设定到细节到台词甚至是笑点都一模一样。票房惨淡不说,豆瓣评分只有可怜的4.7,超过50%的观众给了这部电影2分以下的评分。
憋到6月,本来以为能凭借开拍前就受瞩目的《深夜食堂》扭转下口碑,结果,从11日首播后,我们见证了一场堪比A股熔断跳崖式的评分变化。截至15日下午5点,国语版《深夜食堂》的豆瓣分数已经降到了2.3,一共46359人的评分,其中打一星的有90.7%!
鉴于上次《麻烦家族》上映后差评不断,黄老师觉得观众理解不了自己的创作初衷,所以在微博上写了一篇6000字的长文,提及了对自己的电影的剖析。而这一次,黄磊在微博上发布的《深夜食堂》开播预告的帖子下,有8000多粉丝留言,绝大多数直接表达了失望:“太失望了!不伦不类!”“黄老师啊黄老师,一集老坛酸菜牛肉面一集茶籽油,这是你最烂的剧”……黄老师暂时还没有回应。《深夜食堂》开播四集,大家满怀期待打开电视机想看下“舌尖上的中国”,结果迎来的却是加长版的老坛酸菜的广告……这可以算作是2017年较为严重的国产剧制作事故了。
槽点1这个方便面到底投了多少广告?
不仅《深夜食堂》成了一部广告剧,开头两集下来,食物出现的时间加起来不到十分钟,其中酸菜泡面占到了八分钟,更要命的是茶泡饭三姐妹成了阿依莲风泡面三姐妹,不仅半夜三更跑到外面只为吃一碗在家就可以做的泡面,之后还发展成了三个闺蜜为了一个渣男撕逼的狗血。
试问一下,哪个女生在工作一天之后会特意花钱在店里吃一碗泡面?这样一点不符合正常逻辑的狗血设定,不尴尬吗?
槽点2满满的山寨风异常违和
当然,跳崖式低分,不仅仅只是因为植入了老坛酸菜泡面。原封不动地照搬更是让观众感到扑面而来的山寨风:日式风格的店面,穿和服的疤脸黄老师,之所以违和,是因为全面照搬。
对于为什么要全面照搬?导演对此的解释是,这部中国版《深夜食堂》其实改编自原著,而并非是日版电视剧。并且还解释了为什么黄磊版老板的服装照搬了日版的和风服装。他的解释是:“这种服装式样源自于中国汉唐时代的古装,只是因为日本保留了很多那样的衣服,所以大家一直把它归类为和风。”报道中还说,服装的布料和颜色是蔡岳勋特别挑选、研究过的。
是,你们是买了版权,问题是翻拍不仅仅只是翻译,如果只是原封不动的照搬,我们何必要看呢?
槽点3边缘人的众生相沦为明星过家家
如果说在广告中植入剧情,在狗血中植入泡面,这些都是制片、编剧、导演的事,那么华语版《深夜食堂》让人无法忍受的是演员的表演。
从国语版《深夜食堂》海报上不难看出,这部剧的卖点之一就是全明星阵容,就连出的通稿,打出的也有“半个娱乐圈明星的加盟”,完全可以算作是一部广告版《黄小厨的朋友》。
全明星阵容在宣传的时候自然可以算作是一个卖点。但黄老师和制作团队都忘记了《深夜食堂》在成为一部从小众走向大众的IP之前,它除了是美食番,还是深夜番,它展现的是那些快节奏城市中边缘人士的生活。普通的都市男女,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辛酸往事,这才是深夜食堂。生活化的表演,是忘掉自己是明星,而不是突出明星客串,偏离本身剧集想要表现的生活的痛感。就好像,即便连脸上的疤都一模一样,黄老师依旧只是那个会做饭的黄小厨,需要台词支撑他的观点输出,而原版的小林薰则是将所有的波涛汹涌埋在一张风平浪静的脸之后,化身为那个深夜都市角落里的食堂老板。在日版《深夜食堂》里我们看的众生相,在国语版《深夜食堂》里我们看的就剩下明星客串过家家。
刨根问底为什么翻拍日剧那么难?
翻拍日剧,从之前的《求婚大作战》、《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到《问题餐厅》,至今没有一部翻拍成功。原因就在于日剧最难被本土化的,是那层文化的“隔”。
韩剧发展到现在,已经做到了输出文化的地步,除了擅长拍摄满足女性心理的剧集,韩剧中关于家庭伦理的结构,和我们相当近似。你能从韩剧中看到很多和国产剧相似的家庭关系,以至于韩剧的婆媳矛盾放在国产剧里也一点不突兀。2011年的《回家的诱惑》,改编自韩剧《妻子的诱惑》,虽然分数不高,但这部叫座不叫好的“雷剧”,却创下了湖南卫视收视率破5%的神话。而韩国电影相对于日本电影,也更容易被翻拍,皆因韩片的类型化程度相当高,要学要搬,远不如积淀了深厚文化底蕴的日本电影那么难。
而日本文化在东亚是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现象存在。由于历史上在不同时期汲取大量外来文化又加以发展,形成了和东亚其他国家截然不同的文化圈。日剧很多时候是日本社会的道德观,审美,包括家庭关系的一个缩影。不同于东亚其他国家中剧集讲究最后结局的“大团圆”以及“三观正确”,日剧以揭露和反映日本各个时期社会问题而著名。再加上近年日剧大量的漫改化,二次元亚文化的高度融合,这些因素都促使国内观众对日剧输出的价值观产生陌生感,更别说是《深夜食堂》这样看似是情景剧,实则高度包涵日本文化的作品。
《深夜食堂》的核心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原作者安倍夜郎曾经说过,“总是有一批成天加班疲惫不堪的人,失恋痛哭的人,梦想受挫意志消沉的人,忘却日常乐趣的人,被沉重的工作压得透不过气的人,因上司蛮不讲理满腹牢骚的人,置身幸福之中欢欣雀跃的人”。那些疏离感、孤寂感,只能是发生在高度发达的都市。而且,并非每一个都市都会有这样一间深夜食堂,让人生无尽的悲凉投射至深夜,用食物的仪式感,去表现“治愈”二字。这样的题材需要的是相应的社会环境土壤,日本文化中深入骨髓的这种仪式感社会属性,并非单纯的原封不动搬照就可以获得。
所以,以上加起来,导致国语版《深夜食堂》只得四个字:东施效颦。据《南方都市报》
新闻推荐
6月16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深夜食堂〉为何让人“吃”得“水土不服”》的评论。“这是一个只在夜里十二点到早上七点营业的食堂,来这里用餐的人,都会向老板点一份特别的菜。每份菜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