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绝代的林青霞——读林青霞《云去云来》
■荆墨
作为一代影星,林青霞曾拍过上百部电影,扮演过人生百相,享尽影坛荣华,也历尽星海浮沉。她不但会演,还是个“文艺青年”。继《窗里窗外》之后,而今,她又出版了散文集《云去云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11月第1版)。从扮演才女到成为才女,林青霞活出了她想要的形象。读之,真情的文字足以滋润干涸的心灵,并能从中感受风华绝代的真善美。
这本《云去云来》的封面上,林青霞一头短发,英气勃勃,白色的肌肤和黑色的衣服互相勾勒,形成一个符号。这种装扮,让人眼前莫名浮现出上世纪80年代的社会风情:不浮夸、不急躁、温和宁静。书中,林青霞延续了她在上一本书《窗里窗外》的写作风格和路线,都是由单篇散文组成,讲述她遇到的人与事,以及她的思考和感悟。步入中年,息影多年,林青霞性格中增添了沉稳、仁厚以及理性。如今,她用文字做出对自己一生的回顾,琐琐细细,实实在在。而这一切于她,十分珍贵,也十分不易。
林青霞本性善良,在演艺圈沉浮那么多年,出污泥而不染。她用灵性的笔触,让人领略到女性的细腻情感。如写亲情,她喜欢这个“云”字,也喜欢看云,有时候在飞机上看一朵朵的云在大自然的宇宙中,会想到逝去的亲人,想象着他们会不会是其中一片云。如《印象邓丽君》,写她与邓丽君在巴黎的一次约会。当晚邓丽君穿黑色及膝小礼服,内里真空上阵,吓得餐厅小男生把盘子刀叉当啷当啷跌落一地,“因为身在巴黎,没有名气的包袱,我们都很自在地显出自己的真性情。”她写与邓丽君的友情交往,含蓄不露,而写到邓丽君香消玉殒,则哀而不伤,这都出于她对邓丽君的敬重。
林青霞还抒写了自己当明星时,为了钩织他人的世界而忍受的寂寞。如在追忆张国荣中,她写出了艺人高处不胜寒的孤独与寂寞。她与张国荣之间似乎有一种相知相惜的心灵之交,张国荣事业鼎盛,满身荣耀,但无论在演唱会上或是电影中,他的眼神里总有一痕抹不去的忧伤,林青霞了解他,同情他为忧郁症缠身的痛苦。张国荣的孤独,她懂,因为她自己也有过同样的感受。她写到有一回拍完戏,深夜回返公寓,远眺窗外,一片灿烂,如此良夜,香港的美景当前,她突然感到孤单,不禁伤感哭泣起来。读后,不禁为艺人的生活唏嘘不已。
林青霞的文字如人,不做作不矫情,美得大气;她的文字如她的装扮,简约而别有风韵;“真”和“善”是她写作最可贵的品质。她写自己早年在台湾拍戏拍得火红火绿的;而立之年,孤身在香港拍戏,一待就是十年,独自守着窗儿,对着美丽绚烂的夜景,寂寞得哭泣;而今是鬓已星星,到了耳顺之年,历尽人生的甜酸苦辣、生离死别,接受了这些人生必经的过程,心境渐能平和,如今能够看本好书,与朋友交换写作心得,已然满足。而对于写作,她说,“真的,那种快乐真的是金钱无法取代的。怀着一篇文章到生出来,这期间经过许多好朋友和女儿们的真情加油打气,我相信这些就是我最珍贵的资产,也是我最珍惜的。”
书名“云去云来”,取自元代散曲家徐再思的《阳春曲·皇亭晚泊》:“水深水浅东西涧,云去云来远近山。”元人散曲多写个人情怀,写景咏史常流露出点点哀伤。林青霞以此为书名,其笔下的情致与之贴近。她用散文写下了数十年对人生的许多感悟。她的文字流畅,简洁,许多小品,写得亲切感人。她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夸张的描写,只是自然而然的,把她的所见所闻所感,或是她的人生小体验,她某段时期的心路历程,一篇一篇,写成了这本《云去云来》。读后可以发现,她是一个有积累的人,是一个扎扎实实、实实在在写作的人。
读完全书,感觉林青霞的那份星味多了一种文化的内涵,令她的美有了深度。据悉,她在报章写专栏小试牛刀,大受欢迎;她去主持读书会,为小朋友讲故事;很多文艺活动如一些话剧演出等,都能见到林青霞的身影。作为明星,林青霞在“美丽”之外,又用“文化”为自己增值,实在难得。
新闻推荐
上映时间:12月4日导演:魏楠魏民主演:陈学冬、张艺兴、姜雯、李小璐类型:爱情、喜剧、科幻剧情简介:辰默与墨涵、乐意与鹿米嘉是两对恋人,彼此也是密友,四个年轻人共住在一栋公寓里像长不大的孩子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