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睿本报记者张中晏洁文图王八铁地条钢钢铁生产备件加
□张睿 本报记者 张中 晏洁文/图
“王八铁”、“地条钢”、钢铁生产备件加工等,曾是仁和区钢铁“深加工”主流,也一度让仁和人爱恨交加。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仁和区一度“小高炉”林立,仅前进镇境内小钢铁企业就多达10余家。在这“繁荣”的背后却是众多企业如出一辙的“渣铁冶炼—生铁—熔化—铸造—产品”生产流程及低水平、分散经营的模式。这种“家家点火、处处冒烟”所带来的眼前利益并没有给仁和多少实惠,反而让仁和背上了环境负债。
舍弃还是调整?仁和人选择了后者。正如仁和区委书记赵忠义所说:“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传统产业只要找对了转型的路子,照样可以闯出新天地。”
2004年,仁和区一方面推动小钢铁企业升级换代,另一方面大力推行“入园经营,立足高端、聚集发展”的新思路,在前进镇、大龙潭乡建立攀枝花市仁和区南山循环经济发展区,要求关联企业进入园区,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治污,对于不愿升级换代的“小作坊”,坚决取缔。
白云铸造曾是一个靠给攀钢提供备件的小型铸造企业。2003年,该企业利用攀枝花钢铁产品的独特优势,自主研发低合金高强度锤头,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凭借过硬品质,先后“砸”开了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日本、伊拉克等国家破碎行业市场之门。
白云铸造的成功,引起了资本市场的注意。一时间,大藏、亘瑞等企业相继进军耐磨铸件、球墨铸铁、配件铸造等生产领域。这些高端机械制造加工企业不仅发展了经济,把先进的铸造技术带到了仁和,更加速了仁和区机械制造加工业的升级换代。
如今,走进仁和区机械制造加工企业,整洁的厂房,高精尖的加工设备,早已取代了曾经浓烟冲天的生产景象,生产原料也由过去的渣铁升级为废钢、钢材等。
“‘十二五\’末,全区铸件加工业总产值有望实现80亿元”。仁和区经济商务和信息化局负责人说:“凭借含钒钛钢铁的资源优势和不断的科技创新,现在仁和区的铸件加工企业都具备了到国内、国际市场分一杯羹的能力。”
铸造产业脱胎换骨之际,仁和区又将发展的目标瞄向了汽车零部件产业,积极引导企业推广应用新技术,实现产业升级,并选定条件较好的富邦为突破口,建设年产1000万件钒钛制动毂生产线。同时,以东林、攀西运力、黑沙曲轴等为补充,力争“十二五”末将仁和区建成一个“以汽车制动毂生产加工为基础、其他配件产品生产为辅”的全国载货汽车零部件重要生产基地,形成年产值100亿元的生产能力。
在汽车零部件产业蓄势突破的同时,仁和区以钢铁深加工为代表的机械制造加工业也实现了惊人一跳。
位于南山循环经济发展区的嘉利达曾是一家生产防盗门为主的企业,今年该公司紧贴攀枝花打造“中国钒钛之都”的实际,通过与大藏合作,成功生产出海绵钛生产的重要设备——还原蒸馏反应器成套设备,不仅解决了关联企业到沿海引进设备之苦,更将设备使用周期提高了30%。“海绵钛生产中,还原蒸馏反应器是易耗品,传统反应器一般使用6次(1次周期为10天)后就需要更换。目前,我们利用攀枝花钢铁中的钒钛元素能将使用次数提升到8次。二期技改后,使用次数有望提升到12次。”该企业负责人说。
钢城集团轧钢厂、钢城集团瑞远冷弯型钢厂、伍宏公司……随着一个个现代化钢铁深加工企业的茁壮发展,“十二五”末,仁和区钢铁深加工产业总产值有望突破60亿元。
如今,钒钛制动刹车毂、汽车螺旋凹槽钒钛制动毂、汽车浮动轴式平衡增力制动器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项目纷纷扎根仁和区,一条“粗加工——深加工——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已经初具规模。仁和区机械制造加工业也呈现铸造、钢铁深加工、汽车零部件制造多元并进的局面。
曾在“小作坊”里小打小闹的润萤齿轮有限责任公司,如今也在南山循环经济发展区开辟了一块新的发展空间——一座占地55亩,总投资1亿元的新厂即将拔地而起。据介绍,在新一轮发展中,该企业将新购40余台先进设备,进而实现年产汽车用含钒钛齿轮300万件、飞轮总成20万件、刹车盘10万套的生产能力。
新闻推荐
近日,德云社掌门人郭德纲带着澳洲演出的爆棚战果回归江苏卫视《非常了得》,在回应高票价和同行排挤时,老郭毫不谦虚地表示:“是我太优秀了。”今年来,郭德纲屡屡站在风口浪尖,被同行排挤。当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