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的文化记忆
□李令飞
踏寻肖邦的足迹
抵达波兰的第一站是华沙,首都机场命名为华沙肖邦机场。作为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肖邦这张“名片”在华沙无处不在。
华沙肖邦公园里有据称是全世界最飘逸的肖邦雕像,眼见为实,雕像中的肖邦果然潇洒地昂着头,他的头发和衣服展示着他在风中的不拘。这和许多照片和画像中稍显忧郁阴柔的肖邦不太一样,不过,这大概就像他的音乐,要么激情澎湃要么忧伤低沉。
在华沙的某个街角,你可能会邂逅肖邦音乐长椅,椅子内置了多媒体播放器,按下播放键,可以听到肖邦经典钢琴作品片段。可以听到肖邦音乐的长椅,舍得坐么?至少我看见的几次,都是三三两两的人站在旁边聆听。
肖邦音乐博物馆里有许多珍贵的展品,记录着这位音乐家的生平。乐谱手稿、演出海报、报纸杂志关于他的乐评,一起展示着他的才华横溢。而那些生活物品、书信,记录着他的恋爱情史,他与家人的交流,还有他在华沙起义期间的爱国事迹。
踏寻肖邦足迹的最后一站,我们回到他生命的原点——他的出生地热拉佐瓦沃拉。肖邦庄园掩映在一片乡村秋色中,白色的小房子很简朴,肖邦出生在这所房里。房子里的摆设据称是按当年的情景来复原的,最右侧的琴房里摆着一台精致的三角钢琴。很幸运,我们赶上了周日才有的小型音乐会。庄园里大树参天,鸟语花香,溪水潺潺流过,草地上冒出的蘑菇带着水滴,小庭院的露天座椅上,坐满了静静等待的游客。琴声从屋子里流淌出来,飘过小庭院的葡萄藤,飘过后花园肖邦的雕像,飘向远方。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大家默默撑起了雨伞,没有躁动。这一刻,内心涌起了一种感动,这大概就是音乐的魅力,不一定要懂,却依然可以感受它的美好。
克拉科夫的诗意
第一次知道克拉科夫是通过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电影里,这座城市的风貌被战争撕裂了,冰冷的隔离区、此起彼伏的枪声、肆无忌惮的街头杀戮,当主角辛德勒骑马俯瞰这座流血的城市时,谁又还能看得到城市的美?
抵达克拉科夫老城是在一个下过雨转晴的傍晚,夕阳把那些老建筑映照得金光闪闪,一道大大的彩虹横跨天际,就在那刻,我对这个城市徒生好感。
广场是每个欧洲城市的标配,克拉科夫也不例外。这里的老城广场形成于中世纪,并且完整地保留下了原貌。身处波兰这个命运多舛的国家,它却能逃过战火和纷争,只能说命运对它真的是很偏爱,要知道华沙的老城广场就在二战中被希特勒炸成了平地。
虽然秋天的风中已经透出丝丝凉意,但广场生活依然那么丰富热烈。在波兰诗人亚当·密茨凯维奇的雕像前,坐满了慵懒晒太阳的人们,有成群结队谈笑嬉戏的,有耳鬓厮磨的情侣,也有独自一人发呆的。复古精美的马车时不时载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从广场经过;吹泡泡的年轻人吸引了大群孩子的围观,他们追着五彩泡泡陶醉其中;小摊摊主热情地向路过的游人推销自己的商品。我们也加入了这广场生活,下午,在旁边的咖啡馆点一杯咖啡,享受惬意的午后时光;夜晚,在这里品尝波兰美食,点上一杯酒,看夜色把广场包围。
克拉科夫让人不知不觉放慢了脚步,也许是因为我在旅途中会放下挑剔的眼光,总是能看到很多美好的细节。老城泛白的石板路,黄昏飞过广场的鸽群,小巷归家的人一手拎着菜一手拿着鲜花,城堡上俯瞰维斯瓦河穿过城市,河边激情演奏小提琴的帅哥,无人的街角沉浸在自己手风琴琴声里的大叔……这座城市不再是印象里的悲情,而是那么生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