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插上金色翅膀自由飞翔威尔弟的歌剧选段 至今被人们传唱

华西都市报 2021-10-26 02:49 大字

让思想插上金色翅膀自由飞翔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朱塞佩·威尔弟

□雷健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朱塞佩·威尔弟一生创作了29部歌剧,《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阿依达》四大名剧从问世至今一个半世纪,仍是当今世界各地歌剧院的常演剧目。美国著名乐评家菲尔·G·古尔丁在其名著《古典作曲家排行榜》中有一段非常有名的话:“若把音乐史上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削减到只剩下两名,那将是威尔弟和瓦格纳。”可见威尔弟在歌剧界的分量之重。

歌剧还在排练就把工作人员迷住了

有这样成就的威尔弟,当年从意大利乡下布塞托到米兰报考米兰音乐学院时竟然被拒。

据说威尔弟被米兰音乐学院拒收的理由是:年龄过大,从未受过专业训练,缺乏音乐才能。其时,威尔弟已18岁,超过学院招收新生最高年龄限制14岁,钢琴考试也考得太差。少年时代,威尔弟被经营小旅店的父亲送到布塞托一个鞋匠家,在那里学习管风琴,并在镇上的管弦乐队里工作。

后来,成为他岳父的当地富商安东尼奥·巴雷奇发现了威尔弟的音乐才能,资助他学习音乐,并送他去报考音乐学院,谁想威尔弟却名落孙山。随后他在米兰随斯卡拉歌剧院的乐师拉威那学习对位法。两年后返回布塞托,开始创作第一部歌剧《博尼法乔伯爵奥贝尔托》。

1839年威尔弟的第一部歌剧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上演获得成功,这使他对歌剧创作充满信心,并当即得到斯卡拉歌剧院经理巴托洛梅奥·莫雷利给的合约,要他为三部歌剧作曲。

三部歌剧中的第一部是谐歌剧《一日之王》,1840年上演时遭到观众喝倒彩,让威尔弟备受打击的是,他的两个幼女和年仅20岁的妻子在这一年也相继病逝。威尔弟决定就此封笔,放弃作曲。

几个月后的一天晚上,斯卡拉歌剧院经理莫雷利遇到威尔弟,不由分说把被作曲家奥托·尼科莱拒绝了的《纳布科》剧本塞给威尔弟。这一晚改变了威尔弟的人生。

威尔弟事后回忆道:“我回到家里,生气地把那本手稿扔在书桌上,一动不动地在桌前站了一会儿。当我把剧本扔在桌上时,它翻开了。我的目光落在这一页上,读出一行歌词‘飞翔吧,思想,插上金色的翅膀’。我已下决心再也不作曲了,因此我压抑住自己的情感,合上剧本上了床,然后吹熄了蜡烛。我努力想睡着,但《纳布科》在我脑子里一个劲折腾。”可以想见,那一夜威尔弟辗转反侧,诗句在他脑子里萦绕,挥之不去。创作的欲望和激情完全控制了他。

这部取材于《圣经》、讲述犹太人遭受巴比伦王国入侵奴役故事的歌剧,燃起威尔弟的爱国主义激情。其时,意大利正遭受奥地利帝国军队的占领和奴役,意大利人民渴望赶走侵略者,恢复国家主权和人民自由。于是,威尔弟重新拿起了笔。

这部歌剧还在排练时就把剧院里的工作人员迷住了。当地的报纸后来报道说:“它(《纳布科》)如此新颖,如此让人感到陌生,风格如此迅疾,如此不同凡响,以至于在场的每个人都为之震撼……排练进行过程中,是不可能有人待在舞台后面工作的,因为所有在场的雇员、工人、舞美师和道具师等等都被他们听到的音乐所打动了,他们放下了手头的活儿,目瞪口呆地站在那儿,看着舞台上发生的一切。”

1842年3月9日,《纳布科》在斯卡拉歌剧院首演,引起轰动。剧中第三幕的希伯莱奴隶合唱(又名“让思想插上金色翅膀自由飞翔”)点燃了全场观众的激情。

飞翔吧,思想!插上金色的翅膀!

去到那深山峡谷的地方,就在那里散发着芳香,那是我们的家乡,亲爱的家乡。

致敬啊,向着你的约旦河致敬。

致敬吧,向着锡安山我的母亲。

怀念我们美丽的祖国,怀念我们家乡,苦难家乡。

告诉我,先知的金色竖琴为何不响,为什么被挂在那柳树上,告诉我竖琴啊为何你沉默不响,为什么你不为我们歌唱?

让我们再唱故乡的歌曲,让我们再唱消逝的以往。

我们饮过多少的苦酒,流过多少辛酸泪辛酸泪。

神圣的祖国啊快给我力量,让我们坚持到生命最后时光。

《纳布科》首演后跃居为一流歌剧作曲家

这一晚的首演使威尔弟走上一流歌剧作曲家圣坛。当这首“让思想插上金色翅膀自由飞翔”唱完后,观众激动得近乎癫狂,演员们不得不将这首合唱演唱了三次。第二天,这首歌在米兰大街小巷被市民们传唱,几天之内传遍意大利,成为意大利第二国歌。

当时如日中天的歌剧作曲家唐尼采蒂在听了《纳布科》后欣喜不已,他说:“世界需要新鲜事物……毕竟,别人曾给我们让出了地方,现在我们也必定得给新人让出地方……我很高兴把地方腾给像威尔弟这样的天才。”他还预言,威尔弟不久就会占据“作曲家军团中的最高席位之一。”

这首希伯莱奴隶合唱出现在第三幕第二场。在我看过的《纳布科》演出录像中,最令人震撼的是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的演出。场景被设计成幼发拉底河畔的采石场,巨大的石块矗立舞台,几条粗大的铁链从巨石上垂下,象征着巴比伦王国对犹太人的奴役。扮演犹太人的几十名合唱演员散落在巨石上,或站或蹲或坐,或倚石而立,或倒卧在地,或互相依偎,或掩面,或背向观众。

乐曲前奏开始是弦乐奏出一串低沉紧迫的和弦,营造出压抑阴郁的气氛。紧接着是长笛奏出清新明亮旋律,那是被奴役的犹太人不泯的信心和希望。演员们的表情充满忧伤,但眼神坚毅不屈。

整个演唱中演员们没有任何肢体语言,甚至从歌唱开始到结束,连站卧姿势和面部表情都没有改变。歌声从容不迫,平静坚定,只是当唱到“告诉我,先知的金色竖琴为何不响,为什么被挂在那柳树上,告诉我竖琴啊为何你沉默不响,为什么你不为我们歌唱”时,音量突然放大,如火山爆发,但旋即又低声喃喃自语。

没有激情四射的动作,也没有高亢嘹亮的旋律,平静中蕴藏着不屈不挠,忧伤中是对自由独立的渴望。一曲唱完,观众席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片刻稍息,合唱旋律再起,演员们将这首歌再次唱出,观众席一片掌声!

威尔弟塑造的不是英雄而是激情

蕴藏于平静中的激情,这就是威尔弟这首希伯莱奴隶合唱的精髓。或许哥伦比亚大学音乐教授保罗·亨利·兰格对瓦格纳和威尔弟的评价能帮我们更深入理解威尔弟。

他说,在歌剧中,“瓦格纳描绘的是理想,威尔弟描绘的是人……威尔弟塑造的不是英雄,而是激情,他就是这激情的英雄和胜利者。他的人物都和我们一样,基本上是软弱和自欺欺人的,重要的只是他们的激情而不是他们的行为……威尔弟在音乐中、在歌剧中向我们展示了人类这些不变的因素,体现了歌剧的本质,把人的情感从文学描写转化为纯音乐。”

正是这种激情,这种对人的描写,让威尔弟的歌剧备受青睐,以至于观众晚上从歌剧院出来时,嘴里哼的是刚刚首演的歌曲成为常事:“让思想插上金色翅膀自由飞翔”是这样,《弄臣》里的“女人善变”是这样,《茶花女》中的“祝酒歌”也是这样。

也正是威尔弟这种激情,让唯一一位因音乐评论获得“普利策奖”评论奖的美国乐评家哈罗尔德·C·勋伯格有如下热评:“威尔弟的歌剧至今还在上演是因为它们有情节(且不论多么粗糙原始),而且最重要的,是因为它们有伟大的音乐。”

1901年1月27日,威尔弟以88岁高龄谢世。意大利为他举行了民族英雄般的国葬,米兰20多万市民走上街头为他送行。60年前,威尔弟将激发意大利人寻求解放与独立自由的歌曲奉献给人民,60年后,意大利人民用这首“让思想插上金色翅膀自由飞翔”的歌曲为他送行。

时至今日,足球世界杯上,意大利球迷为国家队现场助威唱得最多的,仍是威尔弟歌剧《阿依达》中的“凯旋进行曲”和《纳布科》里的这首奴隶大合唱“让思想插上金色翅膀自由飞翔”。

【作者简介】

雷健,媒体人,爱乐人。2019年起撰写从阅读文学原著角度来解读西方古典名曲的文章,遂成系列。

新闻推荐

民谣沙沙生长

◎郭小寒很难用一两句话概括什么是民谣,民谣代表什么。在古罗马,荷马被称为吟游诗人,走唱在欧洲大陆,传唱人间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