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音乐人原创论坛:“大而全”交给互联网平台,“小而美”留给专业音乐人
5月28日,2020年第六届北京国际流行音乐周·腾讯音乐人原创盛典在北京举办。同日下午,共话“时代的原创力”的腾讯音乐人原创论坛拉开序幕。论坛包括“现场演出与原创音乐”“数字音乐生态与原创音乐传播”两大议题,以腾讯音乐人这一线上音乐平台为起点,延展至互联网变革下音乐产业的方方面面。
从互联网平台与传统音乐机构的关系,到后疫情时代现场演出的前景,再到传播渠道与音乐创作,逃离求大求全、流量至上的红海,专注于音乐细分市场的耕耘,在论坛中被反复提及。
平台“大而全”,专业机构“精而准”
论坛伊始,腾讯音乐人总经理、资深乐评人王磊介绍了腾讯音乐人的平台规模与内容生态。据王磊,2020年腾讯音乐人的入驻音乐人人数相比2019年增加了131%,目前入驻总人数已经超过21万人,原创作品数量超过110万首。他认为,这个数据足以说明中国音乐人原创的热情。
诸如腾讯音乐人的线上平台的迅速发展,是音乐聚集与发行的渠道发生巨大转变的表现之一。对谈中,正大国际音乐制作中心总经理、北京国际流行音乐周董事长蒋涛简单描述了音乐推出机制的变化。
过去唱片业的运行模式是“公司找音乐人”:音乐人通过唱片公司的搜寻、打造、推广成为明星,而现在互联网让这个过程更加扁平,音乐人可以通过更垂直的渠道来展现自己的作品,甚至无需经过专业音乐公司。
平台提供了更宽的门庭、更低的门槛,便捷快速,对原创音乐人的吸引力可想而知。蒋涛没有否认,传统唱片公司在“大而全”地搜集音乐人群体上,和互联网平台有一定落差。
不过,这不意味着传统唱片公司无立足之地。平台门槛低,作品“大而宽”,那么作为专业公司或团队,就应当做到“精和准”。
他表示,制作经验和对音乐的精准把握,才是传统唱片公司的优势所在:公司提供的从业者经验以及团队跟进,可以为新进入音乐行业的个人或团体,带来更迅速的成长和更精准的包装。
平台负责求大求全,音乐公司负责求精求准,而平台方和内容之间更应进行良性协作。“这样结合起来,既顾及了全民的娱乐化,又可以在其中生成一些精品性的、有高度的东西。广度和高度,其实是不矛盾的。”蒋涛补充道。
现场音乐演出不只有大型巡演
线上演出与线下演出之间的矛盾也是论坛的焦点之一。疫情期间,大量音乐人转战线上演出。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在线音乐演出观看的用户规模影突破8000万。
这一渠道对于原创音乐人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王磊介绍,腾讯音乐人一共做了60场线上直播演出,流量突破800万,对这些音乐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曝光机会。
不过,刚刚发端的线上演出依然有许多不完善之处。著名DJ、资深音乐策划人翟翊指出,报批流程不清晰、技术硬件不达标、实际收益小于成本等,都是线上演出亟待解决的问题。
伴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场演出市场的复苏也已经初见端倪。今年4月到6月,许多音乐节已经举办或即将举行。王磊也指出,这对音乐行业是“一个非常可喜的趋势”。
线上演出与线下演出看似是替代关系,实则不然。翟翊直言,“现场演出是音乐最性感、最有魅力的一种表现形式”。音乐需要现场的氛围,需要制造体验,因此他依旧看好现场音乐演出的市场前景。
去年,他曾经在天津做了一场Livehouse,反响“好得不得了”。他也观察到,现在很多大演出商开始布局Livehouse,而现在能够报批的Livehouse是非常急缺的,满足要求的场地非常少,“现在的场地根本应付不过来”。
疫情影响之下,周杰伦、五月天、林俊杰等大牌歌手未开展大型巡演,许多演出公司也被迫倒闭,让不少人觉得演出业的前景非常悲观。翟翊反对这个观点,认为现场演出更多的机会存在于小场馆里。
“大型的演出散落到更中型的体育馆、剧场、甚至Livehouse中,经过一段时间,我相信他们会以加倍的优秀质量呈现在我们的工作内容上。”翟翊说道。
渠道反噬内容?音乐细分领域有待深挖
如果说上半场论坛聚焦现场互联网音乐平台为传统业态带来的冲击,那么下半场论坛更注重探讨传播模式对音乐创作的影响。
内地男歌手、音乐制作人简弘亦指出,近几年短视频成为音乐的主要流量渠道后,歌曲几乎都成为了短视频的BGM。因此大量音乐公司盲目跟风,以适合短视频的推广目的创作音乐。简弘亦认为,这是“行业的退步”。在他眼中,“不能马上赚钱”的音乐也应当得到扶持,这是整个行业必须要去做的。
资深唱片企划、知名乐评人/作词人流水纪则对不同渠道持有包容开放的态度。他认为,从CD/MP3转向数字载体的变革已经完成,现在更应当回到内容上来。
而作为音乐创作者,不抗拒、不排斥新尝试,并在尝试中摸索出自己音乐风格,根据不同受众细分不同内容。而传播模式只是让观众看到音乐人的手段。
“在这个时代,很多时候好的音乐不能单纯靠作品本身引起大家关注。但如果通过其他渠道,最终将注意力转化到音乐内容本身,这个就是关键,”流水纪以去年参加了《乘风破浪的姐姐》的朱婧汐为例,“我发现相当一部分人是因为这个节目转化成了她的歌迷。不管这个转化率是多少,只要它在产生,最后总回归到音乐上,这就很好了。”
不必执着于“爆款”,因为细分市场有各自的生存逻辑,也是十三月文化、民谣在路上创始人、音乐制作人卢中强想要表达的。
疫情期间,十三月文化旗下西北民谣音乐人张尕怂凭借《防疫农业摇滚》走红。卢中强直言,张尕怂在网络的走红,是通过一条物料命中听众的共情点,更多是人设的成功。这是可遇不可求的。
作为民谣推广人,他考虑得更多的,是是绕过流量的红海,找到新的听音乐的场景。例如,长音频平台喜马拉雅上的疗愈音乐,音乐载体和短视频无关,音乐内容和网红神曲全然不同,但付费率和下载率都非常高。“深挖一下这种细分的东西,它的商业可能性特别多。”
新闻推荐
2020年12月16日,贝多芬诞辰250周年之际,经典947携手百位音乐家开创16小时马拉松音乐会,领跑“贝多芬诞辰日”。明天,澎湃新闻...